缩略图

基于项目学习的小学信息科技教学模式构建

作者

杨春平

江西省南昌市桃源小学 330000

引言

当前,小学信息科技课程已完成从“工具操作技能训练”到“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育”的定位转变,但部分学校的教学仍存在明显短板:教学目标聚焦单一知识点,缺乏素养导向;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生活,碎片化严重;课堂以教师演示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参与度普遍较低,难以满足学生数字化学习与终身发展的需求。项目学习以真实生活中的问题或任务为驱动,强调“做中学”“用中学”,与小学信息科技学科注重实践操作、倡导创新应用的特点高度契合。基于此,本文聚焦“基于项目学习的小学信息科技教学模式构建”,通过梳理项目学习的核心要素与小学信息科技教学的现实需求,明确模式构建的方向与核心价值,为解决当前教学中的痛点问题、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供清晰思路,推动小学信息科技教学向更具实践性、综合性与趣味性的方向发展。

一、基于项目学习的小学信息科技教学模式构建基础

(一)项目学习与小学信息科技教学的契合性分析

从学科目标维度看,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大核心素养,项目学习通过让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自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如设计校园活动方案并制作电子宣传品,恰好能实现素养的渗透式培养,符合学科目标逻辑。从学生发展维度看,小学生对抽象概念理解能力较弱,项目学习通过创设具象的情境、提供可操作的任务,如制作家庭旅行电子相册,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降低认知难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二者的深度契合为教学模式构建奠定了坚实前提。

(二)基于项目学习的小学信息科技教学模式核心要素

明确核心要素是确保教学模式科学可行的关键,结合小学信息科技教学实际,核心要素主要包括四方面:目标要素需体现分层性,既要涵盖软件操作、知识记忆等基础能力目标,也要包含思维方法、协作能力等素养目标,兼顾不同水平学生的发展需求;内容要素需突出生活化,选取贴近学生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的项目主题,如“校园垃圾分类宣传海报设计”“家庭数字账单制作”,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实用价值,实现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结;过程要素需注重递进性,涵盖项目启动、计划制定、实践操作、成果展示、反思改进五个环节,逐步引导学生从“跟着做”到“自主做”,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评价要素需强调多元性,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不仅关注项目成果质量,还关注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参与度、解决问题时的思考过程等,打破单一分数评价的局限。

二、基于项目学习的小学信息科技教学模式实施路径

(一)分学段设计项目任务,适配学生认知水平

依据小学生认知规律与学科内容梯度,分学段设计差异化项目:低年级以简单操作类项目为主,如“用画图软件画我的家”,聚焦形状绘制、颜色填充等基础工具使用,在场景描绘中培养基础操作能力与信息意识;中年级侧重综合应用类项目,如“制作班级活动电子相册”,要求运用图片处理、文字添加等知识,在技能整合中初步形成计算思维;高年级开展创新探究类项目,如“设计校园节水方案并制作演示文稿”,鼓励结合多学科知识数字化呈现方案,提升创新与跨学科协作能力,确保项目难度与认知水平精准匹配。

(二)搭建“教师引导—学生主导”的课堂实施流程

课堂实施构建清晰师生角色,形成四环节互动流程:项目启动阶段,教师通过情境创设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计划制定阶段,指导学生小组讨论分工与步骤,梳理思路;实践操作阶段,教师巡视提供个性化帮助,不直接替代解决问题;成果展示阶段,组织学生展示、互评自评,教师总结提升。学生全程自主参与,真正成为学习主导者。

三、基于项目学习的小学信息科技教学模式保障策略

(一)加强教师项目学习设计与实施能力培训

教师是教学模式落地的核心力量,学校需构建分层、系统的教师培训体系:针对新手教师,通过专题讲座、案例解析,系统讲解项目学习的理论内涵、设计方法,如如何将“数据与编码”单元知识融入项目,帮助其掌握基础设计能力;针对有一定经验的教师,组织校内教研活动,开展项目教学示范课、评课议课,如观摩“校园植物数字档案制作”公开课,引导教师交流实践中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二)完善教学资源与技术支持体系

充足的资源与稳定的技术支持是教学模式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在硬件方面,学校需根据班级人数配置足够的计算机,确保每 2-3 名学生一组开展实践,同时升级校园网络,保证在线素材获取、成果上传的流畅性,部分条件允许的班级可配备多媒体互动白板,方便小组展示与教师点评;在软件方面,搭建校内信息科技教学资源平台,分类上传常用软件安装包、不同学段的项目案例库、素材库,方便教师快速选取资源,学生随时获取创作材料。

四、结论

基于项目学习的小学信息科技教学模式,通过明确构建基础的核心要点、细化实施路径的操作步骤、完善保障策略的具体措施,有效实现了学科知识传授与核心素养培养的深度融合,为解决当前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目标模糊、内容脱节、学生被动等现实问题提供了可落地的有效方案。该模式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真实、有趣的项目驱动学生主动探索、协作创新,不仅能显著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与实践操作能力,还能培养其创新思维、协作精神与责任意识,完全符合新时代小学信息科技教育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卓悦.新课标下小学信息科技项目化学习策略分析[J].试题与研究,2025,(27):153-155.

[2] 凌佳平. 小学信息科技项目化学习的路径探索[J]. 现代教学,2025,(17):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