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以教学评一体化为基础的高中生物作业设计研究

作者

张其勇

广东省怀集县第一中学

一、 引言:2019 年《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要“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精心设计基础性作业,适当增加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作业。”《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年修订)》明确提出,生物学教学应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强调教学过程应注重“教、学、评”的一致性。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是落实教学评一体化的关键环节。然而,当前高中生物作业在很大程度上仍被视为巩固知识的“练习题”,其诊断学情、反馈教学、发展素养的多元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重构高中生物作业体系,使其成为连接教学与评价的桥梁,对于深化生物教学改革、提升育人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二、 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与当前生物作业设计的问题

(一)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

教学评一体化并非指“教、学、评”三个环节的简单叠加,而是指在课程目标的统领下,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对学习成效的“评”三者之间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统一体。

作业作为评价的载体,应贯穿于整个整个教学过程,包括课堂内和课外,并非只是课后环节,通过作业反馈及时改进教师的“教”和调整学生的“学”,最终达成教学评的一体化。

(二)当前高中生物作业设计的主要问题

1. 作业的内容与课堂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关联性不强,只是简单的习题训练。

2. 作业内容偏重于对零散知识的记忆与重现,缺乏对科学探究、生命观念和社会责任的考查。

3. 作业多为课后书面习题(选择题、填空题),缺乏课堂作业,实验报告、项目研究、模型制作、社会调查等多元化形式。

4. 评价主体仅为教师,评价方式局限于对与错和分数,缺乏对学生思维过程、合作能力、创新精神的关注,反馈不及时、不深入。

三、 以教学评一体化为基础的高中生物作业设计原则

(一)目标导向原则

在设计作业前,教师需明确本次作业旨在巩固何种知识、训练何种能力、渗透何种观念,确保作业目标与教学目标高度一致。

(二)诊断与发展并重原则

作业设计应能暴露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迷思概念和思维障碍,为教师提供教学反馈,同时为学生提供修正与提升的机会。

(三)情境性与实践性原则

将作业置于真实或模拟真实的生活、生产、科研情境中,引导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结合本地环境污染问题设计生态调查作业,结合新冠疫情设计病毒传播与免疫相关的分析作业。

(四)多样性与选择性原则

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可以提供基础性作业(保底)、拓展性作业(提升)和探究性作业(挑战),允许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能力进行选择。

四、 以教学评一体化为基础的高中生物作业设计策略与案例

(一)设计分层作业,实现因材施评

·A 层(基础巩固): 面向全体学生,侧重于核心概念的理解与记忆。如绘制细胞结构图、梳理呼吸作用过程。

·B 层(能力应用): 面向大多数学生,侧重于知识的迁移与应用。如分析某一环境因素改变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设计实验验证酶的专一性。

·C 层(探究创新): 面向少部分拔尖的学生,侧重于高阶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如自主选题完成一个与生物学相关的小型项目研究(如校园植物多样性调查)。

(二)设计嵌入过程性评价作业

将评价融入学生的实践过程,关注其科学探究的方法、态度与合作精神。

·案例《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二课时)

1. 根据课标重新编写本节的学习目标为:绘图阐释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4 种类型

2.基于学习目标的提示,根据课件和教材66-72 面的相关内容,回答下

列问题。

① . 细胞吸收物质的方式可分为几种?课件呈现的 4 种动态物质运输方式分别是什么?

② . 呈现的4 种物质运输方式分别有什么特点?

3.与同学交流,并尝试在下面的方框中绘制物质运输方式的模式图【物理模型】

教师、学生自评

4.对于你绘制的模式图,你还有什么疑问和想法?若有,请做好记录,请和同学、老师交流你的思考,并在第二张图片中画出需要更改的内容。教师巡视、小组互评

5.反思与总结 并在如上的第三张图片中完善4 种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学生自评、小组互评

(三)设计没有固定答案的作业,鼓励学生发散思维

·项目式学习(PBL)作业: 如“为学校食堂设计一份为期一周的营养均衡食谱”,并阐述其生物学依据。评价可由教师、其他小组、甚至食堂营养师共同参与,从科学性、可行性、呈现方式等多维度打分。

·社会性科学议题(SSI)讨论作业: 如围绕“是否应该全面推广转基因作物”进行辩论或撰写评论文。评价重点在于学生论据的充分性、逻辑的严密性以及对社会、伦理等多方因素的考量。

五、 实施建议与反思

1. 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需从“作业的布置者”转变为“作业系统的设计师”和“学习过程的促进者”。

2. 建立作业档案袋: 鼓励学生建立个人作业档案袋,收集包括草图、草稿、修改过程、最终成果、评价反馈在内的全过程材料,用于记录成长与进行学期总评。

3. 保障反馈的时效与深度: 利用课堂点评、小组互评、个别面谈、数字化平台等多种方式,确保评价反馈及时、具体、具有建设性,引导学生据此进行改进。

4. 面临的挑战: 这种作业设计对教师要求更高,比如专业素养、时间投入等;同时,如何在大班额背景下有效实施过程性评价和多元评价,仍需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优化。

六、 结论

以教学评一体化为基础的高中生物作业设计,是对传统作业范式的一次改革。它要求我们将作业从静态的知识“回收站”,转变为动态的素养“生长点”。通过确立一致性的目标、设计多元化的内容、实施嵌入式的评价,使作业真正成为驱动学生学习、诊断教学成效、发展核心素养的强大引擎。这需要广大生物教师在实践中勇于创新、勤于反思,共同构建一个科学、高效且充满生命活力的生物作业新样态。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EQ/OL].(2019-06-19)[2023-04-2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年修订)[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3]崔允漷. 学科核心素养呼唤大单元教学设计[J]. 上海教育科研,2019(4): 1.

[4]刘恩山,刘晨.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生物学作业设计[J]. 生物学教学,2021, 46(1): 13-15.

[5]王健,李高峰. 教学评一致性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实现路径[J]. 中学生物教学,2022(7):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