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消费者认知视角下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发展策略研究

作者

丁丹

大连工业大学

引言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产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区域公用品牌逐渐成为各地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然而,当前许多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消费者认知模糊、品牌影响力不足等问题,制约了品牌价值的充分发挥。消费者作为市场的核心主体,其对品牌的认知直接影响购买行为和品牌忠诚度,因此从消费者认知视角研究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发展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梳理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消费者认知的相关理论,结合消费者认知对品牌发展的作用机制,提出针对性的发展策略,以期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建设与推广提供有益借鉴。

1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理论基础

1.1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概念界定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是指在特定区域范围内,由相关机构、企业、农户等共同拥有的农产品品牌。该品牌依托区域独特的自然环境、人文历史和农业产业基础,在生产地域范围、品种品质管理、品牌使用许可、品牌行销与传播等方面具有共同诉求与行动。其目的在于联合提高区域内外消费者对该区域农产品的评价,实现区域产品与区域形象的协同发展。例如,“五常大米” 凭借五常地区独特的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以及长期积累的种植传统和口碑,成为了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它代表了五常地区所产大米的优质品质,受到消费者的高度认可。

1.2 区域公用品牌与普通农产品品牌的差异性分析

与普通农产品品牌相比,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具有显著的差异性,从品牌主体来看,普通农产品品牌通常归属于单个企业或农户,而区域公用品牌则由区域内众多主体共同所有。在品牌影响力方面,普通农产品品牌的影响力往往局限于企业自身的市场推广范围,而区域公用品牌由于整合了区域内的资源,能够借助区域的整体形象和声誉,在更广泛的市场范围内产生影响。例如某单个农户的农产品品牌可能仅在当地小范围知晓,而“赣南脐橙” 作为区域公用品牌,在全国乃至国际市场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此外,区域公用品牌的建设和维护需要区域内各方的共同努力,涉及到产业规划、质量监管、品牌推广等多个层面的协同合作,而普通农产品品牌主要由企业自身负责运营管理。

2 消费者认知的理论框架

2.1 消费者认知的形成机制

消费者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认知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首先消费者通过自身的感知系统,如视觉、味觉、嗅觉等,获取关于农产品的信息,包括产品的外观、口感、气味等。例如,消费者在品尝某种农产品时,其独特的味道会给消费者留下直观的印象。同时消费者还会受到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广告宣传、他人推荐、产品口碑等。社交媒体上对某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大量正面评价,可能会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并促使其尝试该品牌产品。此外消费者的个人经验、文化背景、消费观念等也会对认知形成产生作用。具有健康饮食观念的消费者,更倾向于关注具有绿色、有机认证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2.2 消费者认知对品牌发展的影响路径

消费者认知深刻影响着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发展,积极的消费者认知能够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当消费者对品牌有了良好的认知,他们不仅会自己购买该品牌的农产品还会向他人推荐,从而扩大品牌的市场份额。例如,消费者对 “阳澄湖大闸蟹” 品牌的认可,使得该品牌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并且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相反,负面的消费者认知则可能导致品牌形象受损,市场销量下降。如果某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被曝光存在质量问题,消费者对其信任度会急剧下降,进而影响品牌的长期发展。因此,了解消费者认知对品牌发展的影响路径,对于品牌管理者制定合理的品牌发展策略至关重要。

3 消费者认知视角下的品牌发展策略

3.1 品牌形象塑造与消费者认知匹配策略

品牌形象塑造应紧密围绕消费者认知,首先要深入了解目标消费者的需求、偏好和价值观。对于注重健康的消费者群体,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在形象塑造上应突出产品的绿色、生态、安全等特点。可以通过展示农产品的种植、养殖过程,强调其遵循绿色环保标准,让消费者直观感受到产品的健康属性。其次要挖掘区域特色文化,将其融入品牌形象中。如 “吐鲁番葡萄”,其品牌形象可结合吐鲁番地区独特的西域文化、葡萄种植历史等元素,打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品牌形象,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感和记忆点。同时在品牌标识、包装设计等方面,要注重与品牌定位和消费者认知相契合,通过视觉形象传达品牌的核心价值。

3.2 品牌传播策略与消费者认知强化

为强化消费者认知,需制定有效的品牌传播策略,一方面充分利用多种传播渠道,线上可借助社交媒体平台、电商平台等进行品牌宣传推广。通过发布有趣、有价值的内容,如农产品的生长过程、烹饪方法、营养知识等,吸引消费者关注,提升品牌曝光度。线下可举办农产品展销会、品鉴会等活动,让消费者亲身感受农产品的品质和特色。另一方面注重传播内容的质量和针对性,传播内容要突出品牌的独特卖点和优势,针对不同消费者群体的需求和兴趣点,制定个性化的传播方案。对于年轻消费者群体,可采用短视频、直播等形式,以生动有趣的方式传播品牌信息;对于中老年消费者群体则可通过传统媒体、社区宣传等途径,传递品牌的品质和信誉。

3.3 品牌信任构建与消费者忠诚度提升策略

构建品牌信任是提升消费者忠诚度的关键,首先要确保农产品的质量稳定可靠。建立严格的质量管控体系,从农产品的生产源头到加工、销售环节,都进行全程质量监控,保证产品符合高品质标准。例如,“五常大米”通过建立严格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度,规范大米的种植、加工过程,确保每一袋五常大米都具有优良品质。其次加强品牌与消费者的互动沟通。及时回应消费者的反馈和意见,解决消费者的问题和疑虑,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好感度。可以通过建立品牌客服热线、在线客服平台等方式,与消费者保持密切联系。此外开展会员制度、积分兑换等活动,为忠实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优惠和福利,进一步提升消费者的忠诚度。

结语

在消费者认知视角下,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发展需要从品牌理论基础出发,深入理解消费者认知的形成机制及其对品牌发展的影响路径。通过实施品牌形象塑造与消费者认知匹配、品牌传播策略与消费者认知强化以及品牌信任构建与消费者忠诚度提升等一系列策略,能够有效提升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实现品牌的可持续发展。未来,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升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发展策略也需持续优化和创新,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推动区域农业经济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 段晨旭.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探讨[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25,(13):65-68.

[2]张啸杰,李智鹏,江炫炜.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体验对品牌评价的影响研究[J].农业科技创新,2025,(16):20-22.

[3]张德海,双海军,邱晗光.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协同治理:理论构建及案例证据[J].农村经济,2024,(04):4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