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提高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中的应用研究
邓秋红
河源市龙川县车田镇中心小学 517325
引言
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对核心素养培育的强化,如何突破传统教学窠臼,实现学生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的协同发展,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命题。情境教学法以其“情真、意切、境活”的特质,为语文素养的落地提供了有效抓手。本研究立足于一线教学实践,旨在系统探索情境教学法赋能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理论逻辑与实践策略,为深化语文课堂改革提供实证参考。
.情境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情境教学法由李吉林于2013 年系统提出,是一种基于明确教学目标、通过创设具体生动情境来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和内化情感的教学范式。该方法具有真实性、情感性和参与性三大特征:真实情境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经验,情感情境激发学习内驱力,参与情境强调实践探究与意义生成,使抽象的语言符号转化为可感知运用的生活图景。在新课标背景下,该方法与语文核心素养培养高度契合:真实情境为语言运用提供实践土壤,复杂情境促进思维能力发展,情感浸润情境则培育文化自信与审美创造。以"传统节日"主题教学为例,通过模拟节日场景的语言实践、探究习俗渊源的思维训练以及沉浸式文化体验,实现了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四个维度的有机融合与协同发展。
2.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2.1 情境教学法的实施策略
情境教学法的有效实施,其核心在于创设紧扣教学目标、形式灵活多样的学习情境。运用实物进行情境营造能带来直观感受,例如在教授《葡萄沟》时展示真实的葡萄干,便能有效强化学生的感官体验;借助多媒体技术构建的情境则打破了时空界限,通过影像资料再现《开国大典》的宏伟场面,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历史事件的内在意义;而组织角色扮演活动创设的情境,如让学生在寓言《坐井观天》中进行分角色辩论,则能促进深度参与并显著激发其思辨能力。尤为关键的是,无论采用何种形式,所创设的情境都应具备适度的挑战性,能够有效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点燃他们内心强烈的探究欲望。唯有如此,情境才能真正成为驱动有效学习的引擎。
2.2 情境创设与活动设计
在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作为教学起点,需要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搭建学习桥梁。以《草原》一课的教学实践为例,教师可以先通过播放草原 并搭配悠扬的 琴音乐,营造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继而引导学生闭目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心 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绘制草原生态示意图,准确标注课文中 能力 草原小导游"的模拟活动,让学生向虚拟游客介绍草原特色,完成知识的内化与输出。 样层层递进的教学活动设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认知链条,有效引导学生从最初的感性认知逐步迈向创造性表达,实现学习能力的螺旋式上升。
2.3 教学效果的反馈与调整
情境教学作为一种动态化的教学模式,其有效性需要通过持续的教学反馈机制来保障。教师应当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包括细致观察学生在情境活动中的参与表现、通过即时提问检测教学目标达成情况,以及布置具有创造性的情境延伸作业等方式,全面收集教学反馈数据。当发现学生在特定情境如模拟购物场景中难以熟练运用礼貌用语时,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转而创设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更为贴近的教学情境,例如模拟家庭接待客人的场景,针对性地开展专项语言训练。这种基于教学反馈的精准调整策略,能够有效提升情境
教学的实际效果,使教学活动始终保持在最优状态。
3.情境教学法对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影响
3.1 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
情境教学为语言学习注入了真实的交际意义,使语言能力的培养得以在贴近实际生活的场景中自然展开。以校园广播站主播选拔活动为例, □脱 会自发地反复练习发音技巧、精心设计开场白,其口语表达能力在这个过程 5 而在与书中人物通信的创意写作活动中,学生们的书面表达由 关研究表明,采用情境教学法的实验班级,在特定语境下的语言运用能 式运用的准确率较传统教学班级提高了约21 个百分点,充分印证了情境教学对提升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显著效果。
3.2 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情境教学通过设计具有认知挑战性的学习场景 能够有效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以经典课文《曹冲称象》的教学为例,通过设置"现代 现实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系统比较古代智慧与现代技术的异同,从而 程中,采用模拟新闻编辑部选题讨论会的形式,让学生在真实情境 步建立批判性思维。这类精心设计的情境教学活动,打破了传统教学中追求标 建立多元化、多角度的思考方式,使思维品质得到实质性提升。
3.3 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情感浸润式的情境教学在培养学生 展现出独特优势。以经典课文《慈母情深》的教学实践为例,教师 音乐渲染,成功唤起学生对亲情细节的深刻回忆,不少学生 恩之情的重要性。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通过举办中秋诗 吟 参与中深化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认同。这种将抽象价值观念转 能够 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的情感态度,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结束语
情境教学法以其真实可感的情境创设、情感浸润的体验设计以及动态生成的活动路径,为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提供了有力支撑。本研究通过理论阐释与实践验证表明,该方法有效贯通了语言运用、思维发展、文化认同与审美创造四个维度,使抽象的语文知识转化为学生可体验、可探究、可表达的生活化学习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多样化情境设计与递进式活动引导,成功激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显著提升了其在真实语境中的语言实践能力、复杂问题中的思维品质以及对文化价值的深层体悟。研究证实,情境教学法不仅契合新课标“素养导向”的改革理念,更通过课堂实践实现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为建构“具身化、情感化、实践化”的语文课堂提供了可推广的实施范式,对深化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1]魏玉昌.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情境教学法的运用[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4,(01):10-12.
[2]刘慧.应用情境教学法,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质量[J].华夏教师,2023,(20):43-45.
[3]陈思洁.互动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小学生(上旬刊),2023,(0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