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大概念视角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单元教学探究

作者

那巴友则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越城镇西城中学 四川 凉山 616650

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对学科育人功能提出更高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亟需突破传统课时框架的局限,转向以核心概念为锚点的结构化设计,大概念作为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关键枢纽”,不仅能串联碎片化知识点,更能通过其抽象性与迁移性,引导学生从具体案例中提炼普遍规律,形成对法治精神、社会规则等主题的深层理解。本研究立足大概念视角,聚焦初中道德与法治单元教学的系统性重构,尝试通过构建“概念-情境-任务”三位一体的设计框架,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可操作的学习载体,并依托真实社会议题驱动学生深度探究。

一、大概念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单元教学的重要性

(一)建构学科逻辑,深化知识体系整合

大概念作为学科核心思想的凝练表达,具有统摄性和迁移性特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通过提炼“规则与秩序”“权利与责任”等大概念,能够将分散的课时知识点(如法律条文、道德规范)串联为逻辑严密的知识网络,帮助学生突破碎片化学习困境。

(二)培育核心素养,实现价值内化迁移

大概念教学强调从“知识掌握”转向“素养生成”,通过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如社区治理争议、网络言论边界讨论),驱动学生在分析、决策、反思中深化对学科价值观的理解。研究表明,大概念驱动下的教学能显著提升学生将道德认知转化为实际行动的意愿,使“政治认同”“法治观念”等核心素养真正落地为生活实践中的行为选择,实现学科育人目标的深层达成。

二、大概念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单元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核心概念提炼,锚定单元“主心骨”

核心概念是单元教学的灵魂,具有统摄知识、贯通情境、引导价值的核心功能,其提炼需紧扣课程标准中的核心素养要求,同时深度契合学生认知水平与生活经验,避免因概念抽象化导致学生理解断层。

例如,以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勇担社会责任》单元为例,该单元聚焦“责任意识”这一核心素养,若仅以“责任”为单一概念,易陷入泛化解读;而提炼“责任是个人与社会的契约联结”这一更具穿透力的大概念,则能串联“个人角色责任”“社会公益责任”“国家使命责任”等子主题,形成逻辑递进的认知框架。在《勇担社会责任》单元教学中,教师通过“校园责任地图”活动启动概念建构。学生首先以小组为单位绘制校园场景图,标注不同角色(如值日生、课代表、社团成员)的责任行为,随后对比“未履行责任导致的混乱”(如垃圾未清理、活动延期)与“履行责任带来的秩序”(如整洁环境、顺利演出),在具象对比中抽象出“责任是维系集体正常运转的隐性契约”这一核心观点。进一步,教师引入“社区志愿者服务时长不足”的真实议题,引导学生讨论“个人时间安排与集体需求冲突时如何抉择”,深化对“契约责任需兼顾灵活性与原则性”的理解。

(二)情境任务设计,搭建概念“实践场”

情境任务设计是连接抽象概念与具象认知的关键桥梁,需通过真实、复杂且具开放性的任务情境,驱动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深化对核心概念的理

解与应用。

例如,以《维护社会秩序》单元教学为例,教师以“校园早高峰”为真实情境,设计“秩序优化师”角色扮演任务。第一步,学生分组观察并记录早自习前教室、走廊、楼梯口的秩序问题(如推挤、喧哗、物品乱放),通过拍摄照片、绘制流程图等方式具象化现象;第二步,引入“中学因楼梯踩踏事故导致学生受伤”的新闻案例,组织学生讨论“无序行为的危害”,结合观察记录分析秩序缺失与安全隐患的因果关系;第三步,以“如何设计校园秩序优化方案”为驱动任务,学生需综合考虑时间管理(如错峰入班)、空间规划(如单向通行路线)、规则制定(如轻声慢步提示)等维度,提出可操作的改进措施;最终,各小组通过模拟校会向“校领导”汇报方案,接受质询并完善设计。该任务链通过“现象感知—危害认知—策略生成—实践反馈”的递进设计,使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深刻理解“社会秩序需个体自觉与规则约束共同维护”的核心概念,并转化为具体的责任行为。

(三)评价反馈优化,照亮概念“成长路”

评价反馈是检验与促进学生概念建构的核心环节,需突破传统纸笔测试的局限,通过表现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的深度融合,动态追踪学生从“概念感知”到“价值内化”的成长轨迹。

例如,以《和谐与梦想》单元教学为例,教师设计“梦想行动档案袋”评价工具,整合过程性记录与表现性评估。档案袋包含三部分内容:其一,“概念认知日志”,学生需定期记录对“国家发展目标”(如乡村振兴、科技创新)与“个人职业规划”关联性的思考,教师通过批注引导学生澄清模糊认知;其二,“社会参与实录”,学生提交参与社区志愿服务、职业体验活动的照片、反思日记及他人评价,教师依据“责任意识”“协作能力”等维度评分;其三,“梦想演讲视频”,学生以“我的梦想如何助力中国梦”为题进行3 分钟演讲,由师生共同制定评价量表,从“逻辑清晰度”“情感感染力”“行动可行性”三个维度赋分。学生在初期日志中认为“个人梦想只需关注自身兴趣”,但在参与乡村支教后,其反思日记写道:“看到孩子们用我捐赠的图书学习,我意识到工程师的梦想也能通过改善教育条件服务国家。”最终演讲中,该生提出“研发低成本教育机器人”的具体计划,获得高度评价。

三、结语

基于大概念视角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单元教学,通过核心概念统领、真实情境驱动、多元评价护航,实现了从碎片知识传授到结构化素养培育的转型,未来需持续探索概念动态生成机制,让学科育人真正落地为学生生活中的知行合一。

参考文献

[1]许惠林.大概念理念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单元整体教学分析[J].新教 师,2024,(11):61-62.DOI:CNKI:SUN:XIJS.0.2024-11-025.

[2]杨明波,娄龙雁.基于大概念的学科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J].中国 基础教育,2024,(03):60-64.DOI:CNKI:SUN:ICJY.0.2024-03-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