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永州烤烟蚜虫、烟青虫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推广实践

作者

方雨璇 周书望 王文婧 杜承泽

永州市烟草公司道县分公司 湖南 永州 425300

作为省重要的烤烟产区,常年植烟面积稳定在10 万亩以上,烟叶品质以“香气浓郁、杂气少”闻名,是当地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烤烟蚜虫(主要为桃蚜)与烟青虫是烟区生育期内的核心虫害,蚜虫不仅直接刺吸烟叶汁液导致叶片失绿、生长受阻,还传播烟草黄瓜花叶病毒等病害;烟青虫则以幼虫蛀食叶片、花蕾及果实,严重影响烟叶完整性与内在品质。

1 烟区蚜虫、烟青虫发生特征

1.1 发生时间规律

结合烟区近 5 年病虫害监测数据,蚜虫全年发生 2-3 代,主要危害期集中在烤烟移栽后 30-60 天(4 月中旬至 5 月下旬),此时烤烟处于团棵期至旺长期,叶片柔嫩、营养丰富,易吸引蚜虫聚集;烟青虫则发生 3代,核心危害期为 6 月上旬至 7 月下旬,对应烤烟旺长期至成熟期,幼虫取食旺盛,对上部烟叶品质影响尤为显著。

1.2 发生环境适配性

烟区多为山地、丘陵地形,烟田分散且通风条件差异大,局部低洼烟田因湿度高,蚜虫繁殖速度加快;而坡地烟田光照充足,利于烟青虫成虫产卵。同时,春季多雨天气易导致化学农药流失,降低传统防治效果,也为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提供了需求场景。

2 烤烟蚜虫、烟青虫绿色防控技术集成

2.1 农业防控技术

2.1.1 筑牢虫害预防基础

农业防控作为绿色防控的核心环节,重点通过优化种植管理降低虫害发生基数。一是优选抗虫品种,在主栽品种中筛选出抗蚜虫能力较强的“湘烟7 号”与抗烟青虫能力突出的“云烟116”,在示范基地推广种植后,虫害发生率较常规品种降低 18%-22% 。二是合理轮作倒茬,与水稻、大豆等非茄科作物实行 2-3 年轮作,减少烟田土壤中蚜虫卵与烟青虫蛹的残留量,2022-2023 年在江华县轮作示范田调查显示,蚜虫初始发生量减少 35% 以上。三是强化田间管理,在烤烟移栽后及时清除田间杂草,避免杂草成为蚜虫中间寄主;同时合理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提升烟叶抗虫性,宁远县示范田数据显示,科学施肥可使烟青虫蛀叶率降低 12%-15% 。

2.2 物理防控技术

2.2.1 精准诱杀成虫

针对蚜虫与烟青虫的趋性特征,集成物理诱杀技术,减少成虫产卵量。一是推广黄色粘虫板诱蚜,在烤烟团棵期每亩悬挂 25×30cm 黄色粘虫板20-25 块,悬挂高度与烟株顶部平齐,利用蚜虫趋黄性诱杀成虫,监测数据显示,粘虫板日均诱蚜量达 30-50 头,可使田间蚜虫种群数量降低 40% 以上。二是应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烟青虫,在烟青虫成虫羽化期(5 月下旬至6 月上旬),每亩烟田设置1 盏频振式杀虫灯,每晚开灯8 小时,单灯日均诱杀烟青虫成虫15-20 头,有效减少田间卵量,降低幼虫发生密度。

2.3 生物防控技术

2.3.1 利用生态调控虫害

生物防控技术通过保护与利用自然天敌、施用生物制剂,实现虫害可持续控制。一是保护天敌昆虫,在烟田周边种植波斯菊、荞麦等蜜源植物,为瓢虫、蚜茧蜂等蚜虫天敌提供栖息与食物来源,2023 年在蓝山县示范基地调查发现,蜜源植物种植区瓢虫种群数量较常规烟田增加 2-3 倍,蚜虫天敌控害率达 30%-35% 。二是施用生物制剂,针对蚜虫,在发生初期喷施 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生物源农药)1500 倍液,防治效果达 85% 以上;针对烟青虫,在幼虫3 龄前喷施20 亿PIB/毫升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 800 倍液,防治效果达 90% ,且对烟田生态环境无破坏,对蜜蜂等授粉昆虫安全性高。

2.4 科学化学调控

2.4.1 应急补防保障效果

在虫害发生高峰期(如蚜虫爆发期、烟青虫幼虫高密度期),采用科学化学调控技术进行应急补防,确保防控效果。选用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型化学农药,如防治蚜虫选用 25% 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000 倍液,防治烟青虫选用 5%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 1500 倍液,严格按照烟草行业农药使用准则控制施药次数(每季不超过 2 次)与安全间隔期(采收前15 天停止施药),保障烟叶农残不超标。

3 烤烟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实践

3.1 构建“三位一体”推广模式

确保集成技术落地见效,结合烟区实际,构建“技术培训 + 示范基地 + 合作社推广”三位一体的推广模式。一是开展分层技术培训,针对烟农、技术员、合作社骨干分别制定培训方案,通过“理论授课 + 田间实操”形式,2022-2023 年累计培训 120 余场,覆盖烟农 8000 余人次,重点讲解粘虫板悬挂方法、生物制剂使用时机等实操要点;二是建立核心示范基地,在江华、宁远、蓝山等主产烟县建立 10 个绿色防控核心示范基地,总面积达5000 亩,基地内设置“防控技术展示区”“效果对比区”,直观展示技术优势;三是依托合作社推广,联合23 家烤烟专业合作社,将绿色防控技术纳入合作社“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物资供应、统一防控服务”体系,降低烟农应用门槛。

3.2 推广成效显著

通过技术集成与推广,烟区蚜虫、烟青虫防控效果与产业效益显著提升。一是防控效果提升,2023 年示范基地蚜虫平均防治效果达 89.2% ,烟青虫平均防治效果达 91.5% ,较传统防治分别提升15.3、18.7 个百分点;二是农药用量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较传统防治减少 42.3% ,烟田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 2.1g/kg ,生态效益明显;三是烟叶品质与效益提升,示范基地烟叶农残检测合格率 100% ,中上等烟比例达 92.5% ,较常规种植区提升3.8 个百分点,烟农亩均增收 200-300 元。截至 2023 年底,该技术体系已覆盖 80% 以上植烟面积,获得烟农与行业部门的广泛认可。

4 结论

针对烟区蚜虫、烟青虫防控需求,集成的“农业防控 + 物理防控 + 生物防控 + 科学化学调控”绿色防控技术体系,适配山地烟田生态特征与生产实际,不仅有效提升了虫害防控效果,还减少了化学农药使用,保障了烟叶品质安全,为烤烟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未来,可进一步优化技术细节,如针对不同海拔烟田(低海拔 200⋅400m 、中高海拔 400⋅800m )调整粘虫板悬挂密度、生物制剂施用时间;同时,结合数字化技术,在示范基地推广“虫情测报灯 ⋅+ 手机APP”实时监测系统,实现虫害发生动态精准预警,进一步提升防控技术的精准性与智能化水平,助力烤烟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省烟草公司市公司. 烟区病虫害发生规律与防控技术手册[Z]. 2022.

[2] 王凤龙, 钱玉梅, 时焦. 烟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应用[J].中国烟草科学, 2020, 41(3): 85-90.

[3] 刘建利, 李宏光, 周冀衡. 山地烟区蚜虫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J]. 农业科学, 2021(8): 65-68.

[4] 国家烟草专卖局. NY/T 393-2020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S].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20.

[5] 省烟草公司. 烤烟绿色生产技术集成与推广[M]. 长沙: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1: 124-136.

作者简介:方雨璇(2000-),女,汉族,衡阳人,任职于道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生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