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语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实践研究

作者

王艳萍

新疆喀什第二中学 844000

前言:当前高中语文的“教-学-评”一体化落实不到位,具体表现在教学目标不够清晰,学生主体地位不明显,评价体系不够完善,“教”、“学”、“评”独立且割裂,难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本文重点探讨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中嵌入持续性的评价反馈,由反馈动态调整教学活动,以期真正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从而提升语文教学质量[1]。

一、高中语文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与价值

(一)内涵解析

“教学评一体化”的核心,就是把教、学、评这三件事拧成一股绳。具体到高中语文教学中,就是老师根据课标和学生情况,定好目标、设计好课;学生投入进去学,最终达成学习目标;而教学评价则贯穿于教学与学习的全过程,对教学效果和学习成果进行及时反馈与评估。评价的结果不光用来打分,更重要的是告诉老师需要调整哪里,告诉学生需要改进哪里,让教、学、评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互相促进。

(二)教学价值

1 提升教学质量

老师通过教学评一体化,能更清楚地知道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什么,根据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发现哪里没讲透,然后快速调整讲法或补充内容。这样持续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找出薄弱点重点加强,教学质量得以针对性地提升。

2 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高中语文要培养学生运用语言、发展思维、鉴赏美、理解文化这些核心能力。教学评一体化让整个教学过程都围绕目标开展,评价不再是测试分数,而是直接推动这些能力的发展。

3 增强教学的整体性与连贯性

传统的教、学、评各司其职,容易导致教学环节脱节。教学评一体化使三者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从定目标、到教学、再到根据评价反馈做调整,环环相扣。这样整个教学过程更完整、更连贯,学生学起来也更顺、更有效[2]。

三、高中语文教学评一体化的现状与问题

(一)教学目标指向模糊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教学目标,尤其是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这样使得教学没有方向,教学评一体化也落不到实处。例如,诗歌单元的教学目标若仅设定为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那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体会诗人的创作背景及创作路径,也难以达成对诗歌的深度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把握侧重点,评价也会缺乏具体标准。

(二)评价任务设置随意

教学评价是教学评一体化里非常关键的一环,但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评价任务设计得比较随意,保留传统的成绩测评,未能反馈出学生的课堂表现,更没有深入分析学生的思考过程;另外一方面,教学评价没有围绕教学目标来实际,这样就无法衡量教学目标是否达成。例如,小说单元教学后,不仅要考察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还要设计分析人物形象、探讨主题等升级任务,重点评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三)学生主体难以体现

教学评一体化强调学生主体性,教学和评价都得考虑学生的需要。但现实是,很多课堂还是老师讲得多,学生被动听;评价也基本上为教师单向评判,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评价,比如自评、互评,也很难根据评价反馈来调整自己的学习。典型表现为作文评改:教师独自批阅、给出评语与分数,学生仅被动接受结果,鲜少参与自评或互评,限制其促进写作能力提升的功能[3]。

三、高中语文教学评一体化实践教学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奠定一体化基础

教师需深入研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深刻剖析教学目标,并全面分析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将教学目标和学生能力培养目标转化到具体教学活动中,并且要将这些目标设定为可量化、可具体操作的要求标准,例如阅读《林黛玉进贾府》,要求学生根据文学作品内容能准确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的性格特点,并在课堂讨论中清晰阐述观点,这样达成的目标方可奠定教学评一体化的基础。

(二)优化评价设计,发挥评价功能

在教学评一体化实践中,要优化评价设计,构建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综合评价体系,通过诊断与测试掌握学生的学习起点;语文课程中运用提问、讨论等形式形成过程评价,通过实时反馈调整教学;最后通过终结性评价,如单元测试、作文进行综合评估。评价任务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多维度考查知识、技能与思维,例如学习《故都的秋》一课,教师要强化过程性评价,通过课堂观察、学习日志、小组协作等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思维发展,再结合仿写本地秋景、辩论作者情感独特性等实践作业提升学生的协作水平和思辨能力[4]。

(三)强化学生主体地位,促进自主学习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不仅要参与学习的过程,也要参与到评价里来,例如

写作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对作文进行互评,学生在了解评价标准的过程中学习他人的作文立意、机构语言等,进而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教师还可以布置研究性学习任务,例如,在学习古典名著《红楼梦》时,可以让学生先预习,通过查阅资料、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深入探究人物形象、诗词文化等,还可以为学生拓宽丰富的教育资源,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结语:高中语文实施教学评一体化是势在必行的重要举措,可以切实提升语文教学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语文学科的综合素养。未来,我们还需构建完整的一体化体系,探索其在语文教学中更广泛的应用方式,培养出更多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惠兰.基于教学评一体化建构高中语文单元整体课程的研究[J].华夏教师,2024,23(81):117-119.

[2]康燕,张建辉.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实践[J].天津教育, 2023,22(135):116-118.

[3]佚名.高中语文『学教评一体化』理念实施的思考[J].师道, 2023,23(45):159-160.

[4]孙玲艳.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的实施策略[J]. 2023,34(23):430-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