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房屋建筑现场模板工程的施工技术与安全管控

作者

罗章强

四川华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646000 身份证号码:510521199010221430

一、引言

模板工程是房屋建筑结构施工的基础,其技术合理性与安全管理有效性关乎工程整体质量与人员安全。当前部分施工现场存在模板选型不当、安装工艺不规范、安全监管缺失等问题,易引发结构变形、模板坍塌等事故。因此,深入研究模板工程施工技术要点,构建完善的安全管控体系,对降低施工风险、保障工程顺利推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房屋建筑现场模板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2.1 模板材料选型与设计优化

模板材料选型需结合工程结构类型、荷载要求及施工条件综合判断。常见的木模板自重轻、加工便捷,但承载力较弱,适用于中小型构件施工;钢模板强度高、周转次数多,多用于高层建筑梁柱等承重结构;铝合金模板则兼具轻质与高强度优势,契合绿色施工需求。设计阶段需通过力学计算明确模板支撑间距、拼接方式,优化节点处理方案,避免因设计缺陷导致模板受力不均,同时考虑拆装便利性,减少施工损耗,提升施工效率。

2.2 模板安装施工关键工艺

模板安装前需做好前期准备,清理基层杂物并弹设控制线,确保安装定位精准。安装过程中应遵循 “先承重后非承重、先主体后附属” 的原则,优先搭建承重支撑体系,支撑立杆需设置扫地杆与纵横拉杆,增强整体稳定性。模板拼接处采用海绵条密封处理,防止漏浆影响混凝土成型质量,同时通过可调顶托调整模板标高,保证结构尺寸符合设计要求。对于高大模板支撑系统,需进行专项设计与专家论证,安装完成后逐点检查连接紧固性与支撑刚度,确保满足施工荷载承载需求。

2.3 模板拆除施工技术规范

模板拆除需严格遵循 “先支后拆、后支先拆” 的顺序,严禁提前拆除承重模板。拆除前需对混凝土强度进行检测,梁、板等构件需达到设计强度的 75% 及以上方可拆除,承重结构则需达到 100% 设计强度。拆除过程中应划分作业区域,设置警示标识,避免交叉作业引发安全事故。拆除的模板与支撑构件需及时清理、分类堆放,对损坏部件进行修复或更换,为后续周转使用做好准备,同时做好成品保护,防止拆除作业对已成型结构造成碰撞损伤。

三、房屋建筑现场模板工程安全风险分析

3.1 模板自身质量引发的安全风险

模板及支撑材料质量是安全施工的基础保障,若使用不合格材料,如钢材壁厚不足、木材存在腐朽缺陷、扣件强度不达标等,会大幅降低模板体系的承载能力。部分施工单位为降低成本,重复使用超损耗模板构件,未及时报废更新,导致模板在施工荷载作用下易出现变形、断裂,进而引发支撑失稳坍塌事故。此外,模板加工精度不足,拼接缝隙过大或尺寸偏差超标,不仅影响施工质量,还会因受力不均加剧安全风险,对现场施工人员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3.2 施工操作不规范导致的风险

施工人员操作规范性直接影响模板工程安全,实际施工中存在诸多违规行为。例如,安装时未按设计要求设置支撑拉杆,立杆间距超标,忽视扫地杆对整体稳定性的作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布料不均,导致模板局部受力过大;拆除作业时随意更改拆除顺序,野蛮施工,强行撬动模板。同时,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未按规定佩戴防护用品,违规在模板支撑体系上堆放重物,这些不规范操作打破了模板体系的受力平衡,极易诱发安全事故,增加工程安全管控难度。

3.3 环境与管理因素带来的风险

环境因素对模板工程安全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雨季施工时基层积水导致支撑立杆沉降,冬季低温使材料脆性增加、连接节点松动,强风天气则对高大模板支撑系统造成侧向荷载冲击。管理层面的缺陷同样潜藏风险,部分施工单位未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对模板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审核流于形式,未开展针对性安全技术交底。现场安全监管人员配备不足,巡查频次不够,难以及时发现并整改模板松动、支撑变形等隐患,加之对施工人员安全培训不到位,导致人员应对突发风险的能力不足,进一步放大了施工安全风险。

四、房屋建筑现场模板工程安全管控策略

4.1 构建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健全的制度是安全管控的核心,施工单位需结合模板工程特点制定专项管理制度。建立模板材料进场验收制度,明确检测标准与流程,对每批次材料进行强度、尺寸等指标检测,不合格材料严禁入场。制定模板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编制与审核制度,对高大模板等危大工程强制开展专家论证,确保方案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完善安全责任制度,将模板安装、拆除、监管等环节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建立 “谁施工、谁负责,谁监管、谁追责”的责任机制,同时设立奖惩制度,对规范操作的班组予以奖励,对违规行为严肃惩处,强化全员安全责任意识。

4.2 强化施工全过程安全监管力度

全过程监管是保障模板工程安全的关键手段,需覆盖施工准备、安装、浇筑及拆除全阶段。准备阶段核查模板材料质量证明文件与施工方案落实情况,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与操作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安装过程中采用 “旁站监督 + 随机抽查” 模式,重点检查支撑立杆间距、拉杆设置、节点紧固性等关键部位,使用全站仪、水准仪等设备检测模板标高与平整度,发现问题立即停工整改。混凝土浇筑时安排专人监测模板变形情况,记录沉降与位移数据,超出预警值及时采取加固措施。拆除阶段全程监督拆除顺序,确保作业区域安全隔离,实现风险的动态管控。

4.3 完善安全应急保障机制

应急保障机制是应对突发安全事故的重要防线,施工单位需提前制定模板工程安全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机构与人员职责,配备充足的应急物资,如千斤顶、钢管、脚手板等加固材料及担架、急救药品等医疗用品,并定期检查物资完好性。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模拟模板坍塌、人员受伤等场景,提升施工人员应急处置与协同配合能力,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够快速响应、有效救援。建立事故报告与处置流程,事故发生后立即启动预案,组织人员疏散、伤员救治,同时开展事故调查,分析事故原因,总结教训并落实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五、结论

模板工程的施工技术水平与安全管控质量直接决定房屋建筑施工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本文通过分析模板工程施工技术要点,明确了选型设计、安装拆除等关键环节的技术规范;深入剖析了材料、操作、环境及管理等方面的安全风险;并从制度建设、全过程监管、应急保障三个维度提出了针对性管控策略。实践表明,只有将先进施工技术与完善安全管控体系相结合,强化全员安全意识,落实各环节责任,才能有效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提升模板工程施工质量。未来需进一步推动模板技术创新与安全管理智能化,为房屋建筑施工行业的安全高效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陈海燕.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现场施工管理探究[J].中国住宅设施,2025,(07):203-205.

[2] 许宗成.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现场施工管理研究[J]. 陶瓷,2025,(07):117-119.

[3]谢晓明.浅谈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技术及管理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5,(15):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