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国贵州省高职教师个人- 环境匹配对工作投入的影响研究: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

作者

邓雅文

泰国博仁大学 泰国曼谷 10210

DhurakijPunditUniversity,ThailandBangkok摘要:本研究以贵州省高职教师为对象,基于个人-环境匹配理论与心理资本视角,探讨个人-环境匹配、心理资本对教师工作投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个人-环境匹配对工作投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个人-环境匹配对心理资本具有显著正向影响;3.心理资本对工作投入具有显著正向作用;4.心理资本在个人-环境匹配与工作投入之间起中介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应注重教师与工作环境匹配,关注心理资本培养,优化组织支持与培训机制,以提升教师工作投入水平,从而推动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

1 研究背景

高职教育旨在培养面向一线岗位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段端等人,2024)。“ 双高” 建设提出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教师工作投入在其中起核心作用。工作投入表现为活力、奉献和专注,是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发展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个人-环境匹配理论认为个体与环境共同塑造行为,当教师的价值观、能力与工作环境匹配时,其心理需求得到满足,有助于提升心理资本与工作投入水平(陈水平等人,2019)。本研究以贵州省高职教师为对象,探讨个人-环境匹配、心理资本对工作投入的作用机制,旨在揭示教师工作投入的内在心理动力,为西部高职院校教师管理与职业发展提供实践参考,并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2 研究假设

2.1 个人-环境匹配对工作投入的影响

根据个人-环境匹配理论,个体行为由人和环境共同塑造,匹配程度高可促进积极态度与行为(贺勇,2020)。从工作环境角度看,个人与组织在价值观、文化、规范上的一致性有助于降低教师工作倦怠、提升工作投入。实证研究也表明,个体与组织匹配程度与工作投入呈正相关(张强、杨玥,2020)。同时,基本心理需求理论指出,个体需满足自主、胜任与归属三类心理需求(钟华、刘艳松,2019)。在个人-环境匹配中,价值观匹配满足教师归属感,要求与能力匹配满足胜任需求,从而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与能力(陈水平等人,2019)。综上,个人-环境匹配能够满足教师内在心理需求,显著提升其工作投入水平。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

H1 中国贵州高职教师个人-环境匹配对工作投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2.2 个人-环境匹配对心理资本的影响

心理资本是积极心理力量的合集,这些积极心理力量可以被不同程度的投资、开发与管理 (Luthans et al., 2007)。研究证据表明组织支持等外部积极因素有利于促使个体拥有更多的积极心理资源。而个人-环境匹配中,需求与供给匹配体现了教师感知到的组织对其需求的支持,即当组织为教师提供心理援助,能使教师安心、专心工作,能够有效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陈水平等人,2019),增强其心理资源。

此外,Tong et al. (2015) 认为个人与环境匹配容易使个体产生一种较为舒适的体验,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并激发更多潜在的正能量。这种乐观与积极的心理能量就是心理资本的具体表现。综上所述,本研究提出假设:

H2:中国贵州高职教师个人-环境匹配对心理资本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2.3 心理资本对工作投入的影响

教师群体不仅需具备专业技能,更需保持充沛的心理状态,这直接影响其教学表现(杨洋、高晓清,2022)。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增强教师内在动力,维持对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与热情,同时,高水平的工作投入也会反向提升教师的心理满足感和充实感。心理资本越高,教师在复杂教学情境中具备更强的心理调适能力,能够将压力转化为动力,以饱满状态应对挑战。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

H3 中国贵州高职教师心理资本对工作投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2.4 心理资本在个人-环境匹配与工作投入之间的中介作用

个人-环境匹配通过满足教师的基本心理需求(如归属感与胜任感),增强心理安全感和积极体验,从而提升心理资本水平。当教师感受到工作环境与自身需求高度契合时,可获得更多组织支持和心理援助,提升乐观态度、自我效能及抗压能力(Luthans et al., 2007)。心理资本作为重要的积极心理资源,有助于教师应对工作挑战,保持职业热情与高水平投入(杨洋、高晓清,2022)。具体而言,高心理资本教师更易将压力转化为动力,积极投入教学,提升教学质量与职业满足感。因此,心理资本在个人-环境匹配与工作投入之间起中介作用:个人-环境匹配不仅直接促进教师工作投入,还通过提升心理资本间接增强教师工作热情和持续投入能力。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假设:

H4 中国贵州高职教师心理资本在个人-环境匹配与工作投入之间存在中介作用。

3 结论与启示

本研究以贵州省高职教师为对象,从个人-环境匹配、心理资本与工作投入的关系入手,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个人-环境匹配对工作投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个人-环境匹配对心理资本具有显著正向影响;3.心理资本对工作投入具有显著正向作用;4.心理资本在个人-环境匹配与工作投入之间起中介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应关注教师与工作环境的匹配,通过优化组织文化、价值观引导和工作安排,满足教师心理需求,从而提升工作投入水平。其次,教师自身应重视心理资本的培养,通过提升自我效能、乐观性与抗压能力,更好应对教学工作中的挑战,实现职业发展。最后,高校可通过提供心理支持、职业培训及双师队伍建设等措施,营造支持性环境,促进教师身心健康与教学质量的提升,为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践保障。

[1]Luthans, F., Youssef, C. M., & Avolio, B. J. (2007). Psychological capital: Investing and developing positive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Positive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2), 9-24.

[2]Tong, J., Wang, L., & Peng, K. (2015). From person-environment misfit to job burnout: Theoretical extensions. Journal of Managerial Psychology, 30(2), 169-182.

[3]杨洋、高晓清(2022)。教师心理资本与工作投入的关系——基于国内实证研究的元分析。内江师范学院学报,37(2), 12-20

[4]段端、李旻媛、许然(2024)。天津海河教育园区10 所高职院校教师组织支持感与工作投入的相关性分析。职业与健康,40(4),470-474。

[5]陈水平、方小平、袁园(2019)。个人—环境匹配理论视角下高校教师工作投入研究。文教资料,9(33),101-103。

[6]张强、杨玥(2020)。价值观匹配对工作投入的影响--基于组织认同工作满意度的双重中介效应。辽宁大学学报,48(2),59-68。

[7]钟华、刘艳松(2019)。基本心理需求在大学生自主支持感与幸福感之间中介作用。中国公共卫生,35(2),223-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