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OBE 理念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路径探析

作者

李涵影

郑州科技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0

一、OBE 理念概述

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起源于 20 世纪 80 年代的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基础教育改革。1981 年,由美国学者斯派狄(Spady)提出后,OBE 被认为是追求教育教学卓越的正确方向,迅速获得了广泛重视和应用。斯派狄在《基于成果导向教育模式:争议与答案》一书中把 OBE 定义为“ 清晰地聚焦和组织教育系统,使之围绕确保学生获得在未来生活中获得实质性成功的经验。” 该理念强调教育过程应以学生最终获得的学习成果为导向,所有教学活动都围绕预期学习成果来设计和实施。OBE 的理念推动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系统变革和重构,强调产出/成果导向(Outcome-based)的价值取向、 学生中心(Students-centered)的教育理念 、持续改进(ContinuousQuality Improvement)的质量文化;实现从以“ 教” 为中心到以“ 学” 为中心和从“ 知识体系” 为中心到“ 能力达成” 为目标的转变。

OBE 理念的核心内涵包括四个方面:首先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每位学习者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强调人人都能成功,同时强调个性化评定,从而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对教学进行及时修正;其次是成果导向,明确界定学生在完成学习后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重点强调能力本位,认为教育应该提供学生适应未来生活的能力,教育目标应列出具体的核心能力,每一个核心能力应有明确的要求,每个要求应有详细的课程对应;再次是反向设计,从预期学习成果出发,逆向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活动;最后是持续改进,通过评价反馈不断优化教育过程,使之成为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进程。这四个方面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OBE 理念的完整框架。

二、OBE 理念推动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

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成果导向教育)作为一种以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育模式,对高校课程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核心理念强调教育过程应以学生最终获得的能力和素养为目标,所有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均围绕预期学习成果展开。在高等教育领域,OBE 理念的引入推动了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评价机制的深层次变革,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了科学路径。

首先是确定学习成果这一关键环节。最终学习成果(顶峰成果)既是OBE 理念中强调的终点,也是起点。学习成果应该可以清楚表述和可以直接或间接测评,因此往往要将其转换成具体指标。确定学习成果要充分考虑教育利益相关者的要求与期望、考虑社会发展对个体培养效果的要求与期望,包括来自政府、学校和用人单位的要求,也包括来自学生自身、教师和学生家长等的期望。

其次是重构课程体系这一关键环节。学习成果代表了一种能力结构的目标,这种能力结构目标主要通过课程教学活动来实现。因此,课程体系的构建对达成学习成果尤为重要。能力结构与课程体系结构应有一种清晰的映射关系,能力结构中的每一种能力要有明确的课程来支撑,也就是说,课程体系的每门课程都要对实现能力结构目标有确定的作用或贡献。课程体系与能力结构的这种映射关系,要求学生完成课程体系的学习后就能具备预期的能力结构,也就是学习成果。

再次是确定教学策略这一关键环节。OBE 理念特别强调学生学到了什么而不是教师教了什么,特别强调教学过程的输出而不是其输入,特别强调研究型教学模式而不是灌输型教学模式。正如玛利亚·蒙台梭利所说的那样,要指导幼儿,却又不让他们过多地感到教师的存在,努力提高教育的个性化水平。个性化教学要求教师准确把握每名学生的学习轨迹,及时把握每个人的目标、基础和进程。按照不同的要求,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

提供不同的学习机会。

第四是自我参照评价这一关键环节。OBE 理念下的教学评价聚焦在学习者的学习成果上,而不是在教学内容以及学习时间、学习方式上。采用多元和梯次的评价标准,评价强调达成学习成果的内涵和个人的学习进步,而不强调学生之间的比较。根据每个学生能达到教育要求的程度进行针对性评价,通过对学生学习状态的明确掌握,为学校和教师改进教学提供参考。

最后是逐级达到顶峰。将学生的学习进程划分成不同的阶段,并确定出每阶段的学习目标,这些学习目标是从初级到高级,最终达成顶峰成果。这将意味着,具有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将用不同时间、通过不同途径和方式,达到同一目标,最终实现“ 人人都能成功” 的OBE 核心理念。

三、OBE 理念下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

将OBE 理念引入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有助于明确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从而更有效地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其未来从事幼教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基于OBE 理念的学前教育课程体系重构需要从预期学习成果出发,进行反向设计。首先,要明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时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如幼儿发展观察与指导能力、课程设计与实施能力、家园共育能力等。然后根据这些能力要求,系统设计支撑其达成的课程模块和教学内容,确保每门课程都有明确的能力培养指向。

在教学方法创新方面,OBE 理念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体验。项目式学习、情境教学、案例研讨等互动性强的教学方法应成为主流。要建立高校与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的合作关系,提供实际的实习与见习环节与锻炼机会,此外,在课堂上可以设计真实的幼儿园教育情境,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观察记录、活动设计等实践环节,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同时,信息技术手段的融入也能增强教学效果,如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

课程评价机制的优化是OBE 理念实施的关键环节。传统的以考试为主的评价方式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真实能力水平。应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包括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补充。特别要重视学生在真实或模拟教育情境中的表现评价,如教学实践档案袋、幼儿发展观察报告等。评价结果要及时反馈,用于指导教学改进和学生自主学习。

OBE 理念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通过以学习成果为导向调整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路径与思路,能够有效提升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在实施过程中要坚持学生中心、成果导向的原则,持续改进教育教学过程,推动学前教育专业建设迈上新台阶。作为学前教育工作者,更应主动拥抱变革,积极探索创新,为培养高素质的学前教育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程红波.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 OBE 教学模式探讨——以肇庆学院英语师范专业为例[J].肇庆学院学报,2025,46(03):115-122.

[2]高学敏,李茸,姬雄华.OBE 理念下高校翻转课堂实施低效成因分析[J].陕西教育(高教),2025,(05):31-33.

[3]吴男,谭红.OBE 理念下高校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探索与实践[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21(02):127-133.

[4]谢柳.浅析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四川劳动保障,2025,(07):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