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手术室护理配合优化对减少全麻手术患者麻醉相关并发症的作用

作者

郑蓉 谢雪梅

武警上海总队医院麻醉科 上海 201103

在对病人实施全身麻醉术的过程中,麻醉药物或手术操作而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多种麻醉并发症,主要有恶心呕吐、窒息、低血压,这些不但会无法保证手术质量,同时也可能会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因此,手术室护士之间的工作配合是手术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手术能否顺利实施以及病人能否顺利康复。本研究旨在探讨手术室护理配合优化对减少全麻手术患者麻醉相关并发症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23 年 1 月—2024 年 1 月在我院接受全麻手术的患者 10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 例。观察组男27 例,女23 例;年龄22-76岁,平均(48.5± 12.3)岁;手术类型:腹部手术17 例,骨科手术14 例,胸部手术10 例,其他9 例。对照组男26 例,女24 例;年龄20-78 岁,平均( 49.2±13.1 )岁;手术类型:腹部手术16 例,骨科手术15 例,胸部手术10 例,其他9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配合,包括术前准备手术器械、核对患者信息、术中配合医生操作、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等。

观察组采用优化后的手术室护理配合,具体措施如下:

(1)术前护理配合优化:患者在术前 1 天由责任护士访视,详细了解其身体健康及既往史等,如有风险因素或过敏史。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手术的细节、用何种方式麻醉、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状况,缓解其紧张恐惧情绪。术中所需用的仪器、物品等应在术前准备齐全并核对。

(2)术中护理配合优化: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对其热情接待,再次核对患者姓名等内容,指导患者舒适、安全的体位,避免肢体受压。建立静脉通路时,选择合适的血管,确保成功穿刺。在整个手术的过程中,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脉氧含量进行监测,如果存在异常情况,及时向手术负责人报告。术后由医护人员协助麻醉师将患者送往复苏室并与复苏室医护人员做交接手续,并告知患者手术情况、麻醉方式和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等。及时观察患者术后认知水平、呼吸及循环状况、协助清理呼吸道杂质以保证呼吸顺畅,待患者苏醒、生命体征平稳后,将其送回病房,向病人及其家属告知术后注意事项。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恶心呕吐、呼吸道梗阻、低血压、心律失常等;

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总分100 分;大于90 分未非常满意,70-90 为满意,70 分以下为不满意。

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麻醉苏醒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1.0 统计软件对数据做分析。数值型以( )呈现,计数型以数量[n, (%) ]表述。t 检验和卡方检验, P<0.05 ,认为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

2 结果:两组患者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 4.0%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14.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 1

1 两组患者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者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加快术后和麻醉后恢复速度。

由于麻醉药物的使用的影响和手术创伤等因素,接受全身麻醉患者可出现术后并发症,影响患者的康复过程[2]。手术室护理配合是整个手术中的重要环节,其结果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常规手术室护理配合只注重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却忽略了患者个体特殊需求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因此易出现众多麻醉并发症。

本研究中,观察组经过改进的手术室内护理配合,降低了患者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术前访视可以解除病人的紧张心理、提高其依从性;术中监测生命体征可尽早发现和控制异常情况,避免并发症的进一步加重;术后细致的护理有助于病人术后顺利康复[3]。

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麻醉相关不良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更高,手术和麻醉后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由此可见,手术室护理流程优化可有效降低全麻手术患

综上所述,手术室护理配合优化在全麻手术患者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保证患者的安危。

参考文献

[1]郭敏.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应用价值[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2025(6):9-12

[2]王欢,区作明,曾蔚.优化手术室护理在老年女性胸腰椎骨折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妇儿健康导刊,2024,3(24):164-167

[3]邓琼.瑞芬太尼结合麻醉苏醒护理干预应用于手术室全麻患者临床效果及对苏醒质量的作用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9):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