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劳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陶艳玲
耒阳市冠湘学校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推进,劳动教育愈发重要。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开展劳动教育的优质载体。深入研究其劳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发挥语文育人功能,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体会劳动价值,培养正确劳动观念与态度,意义重大。
1.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劳动教育资源开发途径
1.1 教材文本劳动元素挖掘
教材是语文学习的重要依据,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劳动元素等待挖掘。从古代诗词到现代散文,都可能隐藏着与劳动相关的描写。例如古诗词中对田园劳作的描述,像“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诗人亲自参与田园耕种的画面跃然纸上。通过对这些教材文本的深入分析,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劳动的艰辛与乐趣。挖掘教材中的劳动元素还可以从人物形象入手,很多文学作品中的人物通过劳动展现出独特的品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元素,让学生明白劳动在文学作品中的意义以及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还能将劳动教育融入其中,提升学生对劳动的认知。
1.2 结合生活拓展资源范围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泉,也是劳动教育资源开发的广阔天地。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场景都与劳动息息相关。比如家庭生活中的家务劳动,像扫地、洗碗、做饭等,这些看似平凡的家务劳动都可以成为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素材。可以组织学生写关于家务劳动的作文,分享自己的劳动体验和感受,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能让他们认识到劳动的价值。社区中的志愿服务劳动也是很好的资源,如参加社区的清洁活动、关爱孤寡老人等劳动,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类型的劳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从校园生活来看,校园的绿化维护、班级的值日工作等,都可以被纳入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劳动教育资源,使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感受劳动的无处不在。
2. 劳动教育资源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利用方式
2.1 设计劳动主题学习活动
设计劳动主题学习活动是将劳动教育资源融入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方式。例如可以开展“劳动最光荣”的主题活动。在这个活动中,首先让学生收集与劳动有关的诗词、文章等资料,这一过程可以锻炼学生的资料收集能力。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通过朗诵劳动主题的作品,让学生体会劳动的价值和意义。还可以开展劳动故事分享会,让学生讲述自己知道的劳动故事,无论是古代的寓言故事还是现代的励志故事,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对劳动的理解。
2.2 融入课堂教学环节
将劳动教育资源融入课堂教学环节能够使劳动教育与语文知识学习紧密结合。在语文课堂上,可以引入劳动元素进行字词教学。比如在讲解“耕”这个字时,可以介绍古代的耕种方式,展示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这个字的含义和背后的劳动文化。在阅读教学中,分析与劳动有关的文章时,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对劳动场景的描写、人物在劳动中的表现等,从而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写作教学也可以与劳动教育相结合,例如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一次劳动经历的作文,要求学生详细描写劳动过程中的感受、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克服困难等,这样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又能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反思劳动的意义。
2.3 开展课外实践劳动项目
开展课外实践劳动项目是劳动教育资源在综合性学习中利用的重要方式。例如组织学生参加农业体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到农田里参与耕种、浇水、施肥等劳动,让他们感受农民劳动的辛苦,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还可以开展手工制作课外实践,如组织学生学习制作传统的中国结,从选材到编织的每一个步骤,学生都亲自参与,这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传承传统文化。另外,开展校园环境美化劳动项目,让学生参与校园的植树、种花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通过这些课外实践劳动项目,学生能够将课堂上学到的劳动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同时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劳动体验和感悟,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3. 劳动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保障措施
3.1 教师劳动教育能力提升
教师的劳动教育能力对于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劳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至关重要。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对劳动教育的认识,深入理解劳动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一方面,教师要参加相关的培训课程,学习劳动教育的理论知识,包括劳动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等。例如参加关于劳动教育与学科融合的培训,了解如何将劳动教育有机地融入语文教学中。另一方面,教师要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劳动技能。比如教师可以自己参与一些手工制作、农业劳动等活动,这样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
3.2 家校社协同合作机制
建立家校社协同合作机制是保障劳动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有效措施。家庭在劳动教育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家长要积极引导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如让孩子定期打扫自己的房间、帮忙做饭等,并将孩子在家中的劳动表现反馈给学校。学校则要将劳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等多种方式开展劳动教育,并与家长保持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劳动教育情况。社区也应积极参与到劳动教育中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劳动实践机会,如组织学生参加社区的义务劳动、参观社区内的手工作坊等。通过家校社的协同合作,形成全方位的劳动教育网络,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都能接受到劳动教育,充分利用各方的劳动教育资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3 建立资源开发利用评价体系
建立资源开发利用评价体系能够有效保障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劳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个评价体系应该包括对劳动教育资源开发的评价和对学生劳动学习效果的评价。对于劳动教育资源开发的评价,要考量资源的多样性、与语文学习的融合度以及对学生的吸引力等方面。例如资源是否涵盖了不同类型的劳动,是否能够巧妙地与语文知识相结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劳动学习的兴趣等。对于学生劳动学习效果的评价,不能仅仅局限于劳动技能的掌握,还要关注学生劳动态度的转变、劳动价值观的形成等。可以通过学生的作业、作品展示、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建立这样的评价体系,可以及时发现劳动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调整和改进,确保劳动教育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的开发与利用,达到预期的劳动教育目标。
结束语: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劳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推动语文教学与劳动教育融合的关键。通过有效途径开发资源、合理方式利用资源及完善保障措施,能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收获劳动知识与技能,树立正确劳动观,实现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贾重之.初中语文教学中“综合性学习”的开发与利用[J].当代家庭教育,2021(29):114.
[2]崔恩娟.初中语文教学中“综合性学习”的开发与利用[J].课外语文,2021(6):29.
[3]叶瑞娟.语文教学中综合性学习方法的运用探究[J].成才之路,2021(18):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