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药品转运配送发放损耗成因分析管理优化策略
姚浩明
青海红十字医院药学部 青海省西宁市 810000
在医药行业快速发展背景下,院内药品转运配送发放的管理水平对药品管理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产生直接的影响[1]。目前,医药转运的过程中存在药品损耗问题,不仅给医院造成经济损失,还可能影响患者的用药安全。药品损耗原因复杂,涉及运输环节、存储条件、效期管理等多个方面。因此,很有必要分析药品损耗成因,同时优化险管理策略,提高医院药品配送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近2 年医院药品转运配送发放优化策略前后各16 例数据作为观察对象,包括药品损耗数量、损耗类型、风险事件发生次数等。研究期间,两组药品的服务范围和药品种类基本稳定,确保两组数据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优化前的运营状态,按照原有的方式开展医药药品配送流程,包括药品的入库储存、在库管理、效期管理等。
观察组分析药品损耗成因并提出风险管理优化策略:(1)分析药品损耗原因:在储存环节,部分设施面临设备老化、温湿度监控精准度不足的问题;运输期间,缺乏科学合理装箱摆放,导致药品破损,院内转运药品保障不足;管理方面,各环节衔接不紧密,缺乏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2)风险管理优化策略:存储方面,引入智能温度湿度监控系统,便于精准调控环境参数,同时重新规划仓储布局,实现分区存放药品。及时更新冷链设备,加装温度实时监测与报警装置。定期开展员工培训,定期进行操作规范和风险意识的考核,降低药品损耗率,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方法 统计两组药品损耗及风险事件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 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率 (% )的形式表达,进行 χ2 检验。以 P<0.05 表示差距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药品损耗率及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c 。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药品损耗率和风险事件发生次数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药品损耗率及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提示医院药品转运配送发放损耗成因分析管理优化策略后,有效降低药品损耗和风险事件发生率。具体来说,管理优化策略的实施,在药品储存方面,引入了智能温湿度控制系统和冷链存储设备,稳定药品储存环境,避免因温湿度不适、存储不当引发的药品损耗[2];优化运输环节,通过科学装箱摆放、升级冷链设备等措施,降低药品运输期间的破损、丢失风险。完善管理流程并应用信息系统,有效管控各环节风险,提高了部门之间的协同效率,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风险。
综上所述,分析医院药品转运配送发放损耗成因分析,并提出风险管理优化策略,有助于降低药品损耗率,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渊琦,金德庄,李香玉.临床试验用药品供应链管理的质量风险分析及对策[J].中成药, 2024, 46(8):2837-2840.
[2]高士杰,李钊,王吉平.基于 SCOR 模型的药品集团采购供应链风险识别与评价研究[J].电子商务评论,2025,14(3):616-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