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医保支付改革背景下医院药事管理策略调整研究

作者

姚浩明

青海红十字医院药学部 青海省西宁市 810000

引言

随着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深入推进,医院药事管理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传统以药品收入为导向的管理模式逐渐向价值医疗转型,对合理用药、成本控制及药学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优化药事管理策略成为提升医疗质量与效率的关键环节。基于此,本文旨在通过医保支付改革下医院药事管理的调整路径,为构建科学、高效的现代药事管理体系提供理论支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24 年 9 月期间接受医院药事管理服务的 4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3 例,女性17 例,年龄范围为25~78 岁,平均年龄( 56.4±12.3 )岁。患者主要为慢性病及术后用药管理人群,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患者。纳入标准:符合药事管理服务适应症;排除标准:存在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药物过敏史或无法配合随访者。

1.2 方法

通过实施精细化药事管理策略,包括药师参与临床用药指导,强化药学服务内涵。药师深入临床科室,开展个体化用药评估、药物相互作用分析及不良反应监测,提升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同时,建立药品使用动态监控机制,优化药品目录结构,减少不合理用药现象,降低医疗成本,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与疗效,推动药学服务向临床一线延伸,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通过建立药品目录动态调整机制,结合临床用药需求、医保支付政策及药品经济学评价,定期评估药品的疗效、安全性与成本效益,及时淘汰疗效不明确或价格偏高的药品,引入性价比高、临床急需的新药。通过实施合理用药监测,借助信息化手段对处方合理性、药物配伍禁忌及用药剂量进行实时监控,运用DRG 付费标准评估用药经济性。同时,建立重点药品使用预警机制,强化抗菌药物、麻醉药品的动态监管,减少不合理用药现象。

1.3 观察指标

药品使用合理性、处方合格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RG 病组费用、药学服务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2 结果

2.1 药事管理策略实施前后主要观察指标对比

如下表1 所示:

表1 分析药事管理策略实施前后的观察指标情况

2.2 药事管理策略实施后各科室用药情况统计

如下表2 所示:

表2 分析药事管理策略实施后的各科室用药情况

3 讨论

医保支付改革是我国医疗保障体系优化的重要举措,旨在通过DRG 付费、按病种付费等模式,推动医疗服务从“以药养医”向“价值医疗”转型。该改革强调医保基金的高效使用与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倒逼医院加强成本控制、规范诊疗行为,提升临床用药合理性与药事管理精细化水平,促进医药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医院药事管理是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有效与经济的重要环节,涵盖药品采购、储存、调配、使用及合理用药指导等全过程。其核心在于通过科学管理优化药品资源配置,提升临床用药合理性,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控制医疗成本。在医保支付改革背景下,药事管理更需强化药师参与临床用药决策,推动精准用药与循证药学实践,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用药安全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保支付改革对医院药事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推动其向精细化、科学化方向发展。通过优化药品目录结构、强化临床药师参与、提升合理用药水平,可有效控制医疗成本,提高服务效能。

参考文献

[1]彭博,姜骁桐,张小娟,叶媛,曹晓琳,刘阳,李亚子.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双通道”管理实施现状与政策分析[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24,17(05):9-16.

[2]闫松.新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视阈下医院成本核算优化途径[J].财讯,2024,(06):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