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路径

作者

胡思琦

蚌埠市凤阳路第一小学 233000

引言

在新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持续深化的背景下,数学核心素养逐步成为评价学生学习质量和教师教学成效的关键标准。小学阶段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启蒙与基础时期,运算能力的培养既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也是学生未来数学学习及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核心能力之一。当前,小学数学运算教学仍面临着内容碎片化、方法单一、脱离实际、重结果轻过程等突出问题,难以满足核心素养导向下能力全面发展的要求。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落实运算能力培养,创新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资源,增强学生对数学运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是现阶段教育研究和教学实践的重要课题。本文立足于核心素养理念,系统梳理小学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现状与困境,探索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多元培养路径,以期为一线教师和教育管理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小学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与现实意义

小学数学运算能力是指学生在基础数学知识掌握的前提下,能够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数字计算、公式应用与数量关系处理的综合能力。这种能力不仅仅体现在对加减乘除、分数、小数等基础计算的掌握,更要求学生具备对运算原理的理解,对运算策略的选择与优化,以及在实际情境中应用运算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核心素养的视角来看,运算能力不仅是数学学科素养的重要体现,也是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当前,社会对创新型、实践型人才需求不断增长,培养学生的综合数学能力、提升其运算素养,已成为基础教育的重要使命。因此,提升小学数学运算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提升的必然要求。

二、小学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近年来,小学数学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运算能力培养逐步得到重视。但实际教学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一是教学内容割裂,过于注重知识点的机械记忆与技能训练,忽视了运算的理解和思维方法的培养,学生容易陷入死记硬背、不会灵活应用的困境。二是教学方式单一,课堂多采用“讲解—练习—批改”模式,缺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机会,学生运算兴趣不高,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限制。三是评价体系重结果轻过程,过度强调计算正确率和速度,而对学生在运算过程中所展现的思维品质、方法创新、问题解决能力关注不足。四是实际生活联系不紧密,数学运算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结合不够,学生难以体会数学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导致“学用脱节”现象普遍。五是个性化指导不足,教师难以兼顾不同基础学生的运算能力发展需求,导致两极分化加剧。上述问题严重制约了小学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目标的达成,亟需创新教学理念和策略,实现素养导向下的运算能力提升。

三、小学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的核心路径探析

在核心素养视角下,提升小学数学运算能力应坚持“理解为本、过程为重、应用为先、创新为魂”的原则,注重多元路径协同。一是强化运算本质理解。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基本运算规律、原理和数量关系,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提升数学思维的逻辑性和系统性。通过情境创设、数形结合等方式,让学生在直观操作和自主探究中发现规律、理解本质。二是丰富运算策略训练。鼓励学生在实际计算过程中比较多种解题方法,体验算法多样性和效率的提升。教师要重视估算、简算、逆向思维等多种策略的训练,引导学生灵活选择最优解题途径,提升运算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三是设计实践活动与生活应用。将数学运算融入真实情境和生活问题,如购物找零、统计数据分析、时间计算等,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现实价值,提升其应用能力。四是注重思维品质培养。通过探究式学习、合作交流和数学游戏等活动,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其分析、推理、判断和创新能力。五是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将运算过程中的思维方法、解决策略、创新表现等纳入评价指标,不仅关注运算结果,更重视学生思维成长和能力提升。六是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指导和个性化辅导,对基础薄弱和能力突出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成长目标和提升路径,促进每一个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自信心同步提升。

四、小学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的教学创新实践

要实现小学数学运算能力的全面提升,需要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家庭协作等多角度创新实践路径。课堂教学方面,教师应善于利用探究式教学、任务驱动、合作学习等方式,设计有梯度的运算问题和小组竞赛活动,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勇于表达,提升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课外活动方面,学校可以开展数学趣味竞赛、生活应用实践、科技节等活动,拓展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应用场景,促进学科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家庭协作方面,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指导家长科学参与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通过家庭数学游戏、生活计算任务等方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是提升运算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应积极引入智能作业系统、在线练习平台、互动教学软件等,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作业过程,及时发现学习短板,精准推送个性化训练任务,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持续进步。

五、小学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的综合评价与持续提升

评价体系的科学性直接关系到小学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的方向和效果。首先,要完善过程性评价,既关注学生的计算结果,也关注其在运算过程中的思维变化、策略运用、创新表现和学习习惯。教师可以结合课堂观察、学习档案、学生自评与互评等方式,动态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展,及时反馈与激励。其次,推进多元化评价,将课外活动、生活实践和创新任务纳入评价体系,鼓励学生在不同情境中展示和应用运算能力。再次,要注重发展性评价,为不同基础、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设定合理目标,关注学生的成长性和潜能挖掘。评价结果要为后续教学提供有效依据,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数据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优化个性化辅导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结论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运算能力培养,是实现学生数学学科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夯实运算基础、创新教学路径、丰富应用场景、完善评价机制、强化个性化辅导,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数学思维和创新精神。未来,应不断深化课程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多方协同,构建科学、开放、融合的运算能力培养体系。只有真正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把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才能为学生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希望更多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持续创新,不断推进小学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梅.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J].小学数学教师,2022(10):12-16.

[2]王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与运算能力协同培养路径探析[J].数学教育研究,2023(5):42-45.

[3]朱玲.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运算能力提升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3(18):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