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边坡稳定性分析与加固措施
卢浩
公民身份号码 350702198803151310
引言
在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岩土工程边坡问题愈发凸显。道路修建、矿山开采、水利水电工程等项目中,边坡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性、耐久性以及周边生态环境。边坡失稳引发的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不仅会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可能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因此,深入研究岩土工程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与加固措施,对保障工程建设安全、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加固措施进行系统探讨,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说明。
一、岩土工程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一)地质因素
地质条件是影响边坡稳定性的根本因素。岩土体类型、性质与结构构造起关键作用,不同岩土体抗剪强度、压缩性等存在差异,如软黏土易塑性变形,降低边坡稳定性,坚硬岩石则较稳定。同时,断层、节理、裂隙等地质构造,会破坏岩土体完整性,形成滑动面或软弱带,加大边坡失稳风险。
(二)地形地貌因素
边坡的坡度、高度以及坡形对其稳定性影响明显。一般来说,边坡坡度越陡、高度越高,岩土体所受的重力分力越大,稳定性越差。同时,不规则的坡形,如凹凸不平的坡面,会改变岩土体的应力分布,在局部形成应力集中,引发边坡局部失稳,进而可能导致整体滑坡。
(三)水文因素
水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十分复杂且重要。降雨是导致边坡失稳的常见诱因之一。大量雨水渗入岩土体后,会增加岩土体的重度,降低其抗剪强度;同时,孔隙水压力的增大,会减小有效应力,削弱岩土体的抗滑能力。地下水的活动,如地下水位的升降、渗流等,也会对边坡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地下水位上升会使岩土体处于饱和状态,抗剪强度下降;渗流力的作用可能导致岩土体产生渗透变形,破坏边坡的稳定结构。
(四)人类工程活动因素
随着人类工程活动的日益频繁,其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不合理的工程开挖,如切坡、填方等,改变了边坡原有的应力状态和平衡条件,容易引发边坡失稳。在边坡附近进行爆破作业,产生的振动会破坏岩土体的结构,降低其强度,增加边坡滑动的可能性。此外,工程建设中的排水不畅,导致地表水和地下水积聚,也会对边坡稳定性造成威胁。
二、岩土工程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一)极限平衡法
极限平衡法是边坡稳定性分析中应用最早且最为广泛的方法之一。该方法基于摩尔-库仑强度理论,假定边坡处于极限平衡状态,通过分析滑动面上的抗滑力与下滑力的平衡关系,计算边坡的稳定系数。常见的极限平衡法包括瑞典条分法、毕肖普条分法等。瑞典条分法将滑动土体分成若干垂直土条,不考虑土条间的作用力,计算较为简单,但结果相对粗略;毕肖普条分法考虑了土条间的侧向力,计算结果更为准确,但计算过程较为复杂。极限平衡法的优点是原理简单、计算方便,能够快速得出边坡的稳定系数;缺点是假定条件较多,未考虑岩土体的应力-应变关系和变形特性。
(二)数值分析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值分析法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常用的数值分析方法有有限元法、离散元法等。有限元法通过将岩土体离散为有限个单元,求解单元的应力、应变和位移,能够全面考虑岩土体的材料特性、边界条件和荷载情况,准确模拟边坡的应力-应变状态和变形过程。离散元法适用于分析不连续介质,它将岩土体视为由离散的颗粒组成,通过模拟颗粒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边坡的破坏机制和运动过程。数值分析法的优点是能够考虑复杂的地质条件和岩土体的非线性特性,提供丰富的分析结果;缺点是计算参数的选取较为困难,计算过程复杂,对计算机性能要求较高。
(三)其他分析方法
除了上述两种主要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如概率分析法、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法等。概率分析法考虑了影响边坡稳定性因素的不确定性,通过概率统计的方法评估边坡的可靠度,为工程决策提供更科学的依据。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法通过制作物理模型,模拟边坡的实际受力和变形情况,直观地研究边坡的稳定性和破坏机制,但该方法成本较高、周期较长,一般用于重要工程的研究。
三、岩土工程边坡加固措施
(一)挡土墙
挡土墙是一种常见的边坡加固措施,通过自身的重力或结构抗力来抵抗土体的侧压力,维持边坡的稳定。根据结构形式的不同,挡土墙可分为重力式挡土墙、悬臂式挡土墙、扶壁式挡土墙等。重力式挡土墙依靠自身重力保持稳定,结构简单、施工方便,适用于小型边坡或土质较好的边坡;悬臂式挡土墙和扶壁式挡土墙利用钢筋混凝土的抗弯性能,结构轻巧,适用于大型边坡或地质条件较差的边坡。挡土墙的设计需要合理确定墙高、墙背坡度、基础尺寸等参数,以确保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锚杆支护
锚杆支护是将锚杆深入到稳定的岩土体中,通过锚杆与岩土体之间的粘结力或摩擦力,将边坡的不稳定岩土体与稳定岩土体连接起来,提高边坡的整体稳定性。锚杆支护具有施工简便、对环境影响小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类边坡工程。在实际应用中,锚杆的长度、直径、间距以及锚固力等参数需要根据边坡的地质条件和稳定性要求进行合理设计。此外,锚杆支护常与喷射混凝土等措施相结合,形成喷锚支护体系,进一步增强边坡的加固效果。
(三)注浆加固
注浆加固是通过向岩土体中注入浆液,填充岩土体的孔隙和裂隙,改善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提高其强度和抗渗性,从而增强边坡的稳定性。常用的注浆材料有水泥浆、化学浆液等。水泥浆成本较低、强度较高,适用于大多数岩土体;化学浆液具有较好的渗透性和粘结性,可用于处理复杂地质条件下的边坡。注浆加固的关键在于确定注浆压力、注浆量、注浆孔布置等参数,以确保浆液能够充分填充岩土体的空隙,达到预期的加固效果。
(四)其他加固措施
除了上述几种主要的加固措施外,还有植被护坡、抗滑桩等方法。植被护坡通过在边坡表面种植植物,利用植物根系的固土作用和地上部分的防风固沙作用,减少雨水冲刷,提高边坡的稳定性,同时还能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抗滑桩是一种深入到滑动面以下稳定岩土体中的钢筋混凝土桩,通过桩身的抗滑力来阻止边坡的滑动,适用于大型、深层滑坡的治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岩土工程边坡稳定性分析与加固措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本文通过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的分析,介绍了常用的稳定性分析方法和多种加固措施,并结合实际案例说明了各方法的应用效果。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边坡的具体地质条件、工程要求等因素,综合运用多种分析方法,合理选择加固措施,以确保边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更加先进、有效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和加固技术,为岩土工程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王绍广.岩土工程中边坡稳定性分析与加固技术应用探讨[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2025(02):083-086
[2]高锡良,李杨林.边坡稳定性分析与加固措施研究[J].水利技术监督.2024(05):234-237
[3]桑月鹏.边坡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及稳定性分析[J].石材.2024(06):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