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作者

李文海

公民身份号码 132529198010234810

一、引言

在全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大力倡导可持续发展的当下,建筑行业作为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的 “大户”,向绿色转型刻不容缓。绿色建筑施工技术凭借其节能、环保、高效等特性,成为建筑行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探究其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对提升建筑行业绿色化水平、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意义重大。

二、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现状

2.1 材料选用

在绿色建筑施工中,环保、节能、可回收材料的使用愈发普遍。例如,新型再生混凝土得到大量应用,它将废弃混凝土回收处理后重新利用,有效减少了天然骨料的消耗,降低了建筑垃圾排放。同时,许多项目采用了低辐射镀膜玻璃,这种玻璃既能有效阻挡紫外线与部分热量,降低室内空调制冷能耗,又能保证良好的采光效果。据统计,使用低辐射镀膜玻璃的建筑,夏季室内空调能耗可降低约 20‰

2.2 施工工艺

施工工艺不断优化以提高效率、降低能耗与废弃物产生。像装配式施工工艺,通过在工厂预制建筑构件,再运输至现场组装,极大缩短了施工周期,减少了现场湿作业与建筑垃圾。某装配式住宅项目,相比传统施工方式,施工周期缩短了约 30% ,建筑垃圾减少了约 70‰ 。此外,采用逆作法施工工艺,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可实现地上与地下同步施工,减少施工设备使用时长,降低能耗。

2.3 能源利用

能源利用方面,可再生能源的应用逐渐增多。不少建筑项目安装了太阳能光伏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供建筑日常使用。在一些大型公共建筑中,地源热泵系统得到广泛应用,利用地下浅层地热资源进行供热与制冷,与传统空调系统相比,可节能 30‰ 。部分地区的建筑还采用了自然通风设计,通过合理规划建筑朝向与布局,利用风压与热压实现室内自然通风,减少机械通风能耗。

三、绿色建筑施工技术应用面临的挑战

3.1 技术普及程度不足

部分施工企业和人员对绿色施工技术了解有限,应用积极性不高。一方面,缺乏系统的绿色施工技术培训,施工人员难以掌握复杂的新技术;另一方面,一些企业担心采用绿色施工技术会增加施工难度与成本,影响企业效益,导致绿色施工技术推广受阻。

3.2 成本问题

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往往需要前期投入更多资金。例如,环保材料价格通常高于传统材料,新型节能设备采购成本也较高。同时,一些绿色施工工艺对施工设备与技术要求更高,可能增加施工成本。这使得部分企业在选择施工技术时,对绿色施工技术望而却步。

3.3 相关标准与规范不完善

目前,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的相关标准与规范还不够完善。不同地区、不同项目对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要求存在差异,缺乏统一、明确的标准。这导致在实际施工中,企业难以准确把握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尺度,影响了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的规范化发展。

四、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4.1 智能化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深度渗透,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的智能化升级正全面重塑传统施工模式。物联网技术通过在施工现场布设海量传感器节点,构建起覆盖能耗监测、水质检测、设备振动频率、材料损耗量等全维度的实时感知网络,这些数据经 5G 网络高速传输至云端平台后,由大数据算法进行多维度交叉分析,不仅能精准识别混凝土养护过度、设备空载运行等能耗浪费点,还能通过百万次模拟推演生成最优资源调配方案。例如某智慧工地项目引入 AI 驱动的施工机器人集群,其中混凝土浇筑机器人可根据实时监测的环境温湿度、骨料含水率自动调整浇筑速度与振捣频率,既避免了因坍落度过大导致的材料浪费,又减少了设备空转能耗,使单次浇筑作业的能源利用率提升 40% 以上;而智能安全帽搭载的 AR 导航系统,能结合 BIM 模型实时提示施工人员避开高能耗作业区域和潜在风险点,推动绿色施工理念从技术层面深度渗透到每一个操作环节。

4.2 集成化

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的集成化发展正打破传统建筑产业链的条块分割,形成贯穿全生命周期的绿色技术矩阵。在设计阶段,参数化设计软件已能将碳排放指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室内空气质量等绿色参数嵌入建筑模型,通过数万次迭代计算生成兼顾结构安全与生态效益的最优方案,某超高层项目采用此技术使施工阶段的预期能耗降低 28% ,同时减少材料浪费15‰ 。施工环节通过搭建 BIM 协同平台实现技术融合,将装配式构件生产精度数据、太阳能光伏板安装角度参数、雨水回收系统布局信息等纳入统一数据库,现场管理人员可通过数字孪生系统实时查看各技术模块的协同效果,如当装配式吊装与外墙保温施工出现工序冲突时,系统能自动调用绿色施工规范生成调整方案,确保节能目标不受影响。运营阶段的集成化体现在建筑能源管理系统与城市智慧电网的深度联动,通过分析十年能耗数据预测用电高峰,自动调节光伏储能设备的充放电策略,某商业综合体应用该技术后,建筑整体能源自给率提升至 65% 以上,年减少电费支出超 300 万元。

4.3 生态化

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的生态化演进正从被动环保转向主动构建生态平衡,在施工环节创新采用 “低干预” 施工工法,如某生态园区项目引入土壤剥离再利用技术,将施工区域表层 30 厘米沃土集中存放并覆盖生态膜养护,同步监测土壤 pH 值、有机质含量变化,待主体工程完成后重新铺设,配合微生物修复技术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恢复至原始水平的 92% ,周边植被成活率较传统施工提升 60% ,有效保护了场地原有生态链。建筑本体与自然生态的融合度持续深化,新型垂直绿化技术突破传统种植模式,通过模块化种植盒与建筑外立面结构的一体化设计,内置智能滴灌系统精准控制水肥供给,既满足植物生长需求,又能通过植被蒸腾作用降低墙体表面温度 8-12°C ,实测数据显示此类建筑夏季室内温度较普通建筑低 3-5C ,空调负荷减少 25% 。更前沿的 “建筑即生态系统” 理念正在落地,某低碳社区将雨水花园、人工湿地与建筑排水系统串联,雨水经植被过滤、土壤渗透后进入中水回收系统,年处理水量达 1.2 万吨,满足社区 30% 的绿化灌溉需求,同时湿地生态系统为周边 20 多种鸟类提供栖息地,实现了建筑施工对生物多样性的正向赋能。

五、结论

绿色建筑施工技术在材料选用、施工工艺、能源利用等方面已取得一定应用成果,但在技术普及、成本控制、标准规范等方面仍面临挑战。展望未来,智能化、集成化、生态化将是其重要发展趋势。建筑行业各方需共同努力,加大技术研发与推广力度,完善标准规范,降低成本,推动绿色建筑施工技术广泛应用与创新发展,助力建筑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居住与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黄汪.绿色建筑视角下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研究[C]//《中国招标》期刊有限公司.新质生产力驱动第二产业发展与招标采购创新论坛论文集(二).杭州润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2025:194-195.

[2]刘康.基于绿色建筑背景下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石材,2025,(07):104-106.

[3]田儒凯.绿色建筑施工技术在现代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5,(18):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