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美育渗透的初中美术教学策略探究
戚鑫
四川省苍溪文昌中学校 628431
摘要:在当今社会,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美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美育渗透;初中美术;教学策略
引言
美育,即审美教育,是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人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美育渗透是指将美育的理念和方法融入到美术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能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提高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美育渗透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育渗透能极大地提升学生对美的感知与鉴赏能力。在初中美术教学中,通过展示各类经典美术作品,学生可以领略不同风格的艺术之美,如中国传统绘画的意境之美、西方油画的写实之美等。这种多元的审美体验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欣赏世界。同时,在美术实践课程中,学生亲自参与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色彩搭配、构图等美学原理,从而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此外,审美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局限于美术领域,还会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他们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提升生活品质。
(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美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为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美术本身就是一门充满创造性的学科,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通过美育的引导,学生能够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大胆尝试新的表现手法和艺术形式。例如,在绘画创作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构图,运用独特的色彩组合来表达内心的世界。而且,美育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他们学会从不同的艺术作品中汲取灵感,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这种创造力的培养不仅对学生的美术学习有益,也会对他们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初中美术教学中美育渗透面临的难题
(一)应试教育压力下的边缘化问题
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应试教育仍然是主导力量。学生和家长普遍将注意力集中在语、数、外等核心科目的成绩上,认为这些科目直接关系到升学和未来的发展前景。相比之下,美术等非考试科目往往被视为“副科”,其重要性被严重低估甚至忽视。这种观念导致初中美术课程在教学计划中处于边缘地位,课时被压缩,甚至被其他主科占用。在这样的背景下,美育渗透难以获得足够的关注和支持,其实施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二)教师观念与能力的局限性
美育渗透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美学素养和教育理念,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然而,当前初中美术教师队伍中,部分教师仍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将美术课程简单地等同于绘画技能训练,忽视了对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此外,部分教师缺乏系统的美育知识和教学方法,难以有效地将美育融入美术教学中,导致美育渗透的深度和广度受到限制。
(三)教学资源与环境的制约
美育渗透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良好的教学环境作为支撑。然而,在当前的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学资源和环境往往难以满足美育渗透的需求。一方面,部分学校缺乏足够的美术教学设施和设备,如专业的画室、画材等,限制了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实践和创新。另一方面,学校对美术教育的投入不足,导致教学资料匮乏,教师难以获取最新的美育资源和教学理念。此外,学校对美育渗透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和激励机制,也影响了美育渗透的实施效果。
三、基于美育渗透的初中美术教学策略
(一)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应不断丰富教学内容,除了传统的绘画、雕塑等课程,还可以增加民间艺术、现代设计等方面的内容。例如,引入剪纸、刺绣等民间艺术形式,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中的美学元素,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展示优秀的现代设计作品,如建筑设计、平面设计等,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在教学形式上,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地展示艺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艺术展览等,让他们亲身感受艺术的魅力。此外,开展美术实践活动,如户外写生、手工制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美术技能和审美能力。
(二)提升教师的美育素养
教师是美育渗透的关键人物,因此,提升教师的美育素养至关重要。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美术知识,了解最新的艺术动态和教育理念。同时,教师要注重自身的审美修养,通过阅读艺术书籍、欣赏艺术作品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此外,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参加美育培训、研讨会等活动,为教师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促进教师美育素养的提升。
(三)营造良好的美育氛围
学校和家庭应共同营造良好的美育氛围,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有利的环境。学校可以通过美化校园环境、举办艺术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校园中感受到美的存在。例如,在校园内设置艺术长廊,展示学生的优秀美术作品;组织校园艺术节,开展绘画比赛、书法展览等活动。家庭方面,家长可以带孩子参观艺术展览、欣赏音乐会等,培养孩子的艺术兴趣。同时,家长要鼓励孩子进行美术创作,为孩子提供必要的美术材料和空间。通过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营造出浓厚的美育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传统的以作品成果为核心的评价方式具有局限性。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则更为科学合理。首先,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能激励学生积极投入到美术学习中,不再是单纯为了完成作品而学习。努力程度的评价认可了学生付出的汗水,让他们明白只要努力就会被看见。创新思维的考量则鼓励学生大胆突破,培养创造力。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自己。自评促使他们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与进步,互评让他们学会欣赏他人优点,提升审美眼光。同时,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至关重要。对美的热爱和对艺术的尊重会影响学生一生,使他们在生活中也能主动发现美、感受美。多元化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学习成果,为他们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结束语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美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学校、教师、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各方齐心协力,才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美育环境,让学生在美的氛围中茁壮成长。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初中美术教学中的美育渗透将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慧.基于美育渗透的初中美术教学策略探究[J].新教育,2024,(23):77-79.
[2]周梦婷.探析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美术教学中美育的渗透[J].华夏教师,2023,(27):17-19.
[3]路丛.新课标下初中美术教学中的美育渗透实践[J].新课程研究,2023,(17):54-56.
[4]湛硕山.新时代下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美育的实践与研究[C]//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第六届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九).河北遵化市第二中学;,2023:3.
[5]贾玉珍.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美育的实践与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2022,(01):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