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浅谈古建筑易地修缮工程的造价管理控制

作者

康毅

湖南湘洲文物古建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古建筑易地修缮工程是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而造价管理控制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首先分析古建筑易地修缮工程造价管理的关键因素,探讨古建筑价值属性与易地修缮的特殊性对造价管理的影响,以及造价管理在易地修缮中的核心作用与面临的挑战。接着深入阐述古建筑易地修缮造价管理的理论基础,包括传统造价管理理论的适用性辨析、文化遗产保护与造价成本的矛盾协调。然后重点论述古建筑易地修缮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环节,涵盖项目决策、工程实施和竣工验收阶段的造价管理与控制方法。最后对古建筑易地修缮工程造价管理进行总结,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古建筑;易地修缮;造价管理;造价控制

引言

古建筑是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如自然灾害、城市建设等,部分古建筑面临损毁或破坏的风险,需要进行易地修缮。易地修缮工程不仅要确保古建筑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得以保存,还要在有限的资金条件下实现这一目标,因此,造价管理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合理的造价管理控制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障易地修缮工程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1古建筑易地修缮工程造价管理的关键因素

1.1古建筑价值属性与易地修缮的特殊性分析

古建筑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从历史角度看,它是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见证,承载着过去的记忆和故事。比如北京故宫,见证了封建王朝的兴衰变迁,其建筑风格、布局等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文化和社会制度。在艺术价值方面,古建筑往往具有独特的建筑造型、精美的装饰雕刻和巧妙的色彩搭配,体现了传统建筑技艺的高超水平。福建土楼以其圆形或方形的独特建筑形式、独特的夯土建造工艺以及独特的人文景观,被誉为“东方建筑明珠”。科学价值上,古建筑在选址、布局、结构设计等方面蕴含着古人对自然环境、力学原理等的深刻理解和巧妙运用,如苏州园林精巧的理水、叠山等造园手法,体现了古代人对自然生态的尊重和对园林美学的独特追求。

易地修缮具有特殊性。一方面,易地意味着古建筑离开原有的地理环境和周边配套设施,需要重新构建适宜其保存和展示的环境。这可能涉及到新场地的选址、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另一方面,易地修缮可能会对古建筑的原有结构和风貌产生一定影响。由于运输、重新组装等环节,古建筑的部分构件可能会受到损伤,而且在重建过程中要精确还原其原有风貌难度较大。

1.2造价管理在易地修缮中的核心作用与挑战

造价管理在古建筑易地修缮中的核心作用显著,合理的造价管理能够确保资金的有效利用。易地修缮工程往往需要大量资金用于古建筑的拆除、运输、构件修复、重建以及新场地的建设等方面。通过科学的造价管理,可以对各项费用进行合理预算和分配,避免资金的浪费和滥用。例如,在古建筑构件的运输过程中,通过优化运输方案,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和运输路线,可以降低运输成本。造价管理有助于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在预算的约束下,施工方需要精心组织施工,合理安排工期,选用合适的材料和工艺,以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和质量标准内完成工程。

然而,造价管理在易地修缮中也面临诸多挑战,一是古建筑本身的复杂性,古建筑的构件众多,材料多样,且很多构件具有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历史文化价值,在修复时需要采用特殊的工艺和材料,这使得成本核算和控制难度增大。比如一些古建筑中的金丝楠木构件,其稀缺性和珍贵性导致成本高昂,如何合理确定其修复成本是一个难题。二是市场因素的不确定性,建筑材料价格、人工费用等会随着市场波动而变化,而古建筑易地修缮工程周期较长,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价格上涨的风险,增加了造价控制的难度。

2古建筑易地修缮造价管理的理论基础

2.1传统造价管理理论在古建筑中的适用性辨析

传统造价管理理论主要包括成本估算、成本预算、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等方面。在古建筑易地修缮中,这些理论具有一定的适用性。成本估算方面,传统的定额计价方法可以为古建筑易地修缮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例如,对于古建筑拆除和运输过程中的一些常规工作,可以参考相关的定额标准进行估算。但是,由于古建筑的特殊性,完全依赖定额计价可能无法准确反映其实际成本。

成本预算方面,传统的全面预算管理方法有助于对古建筑易地修缮工程进行全面的费用规划。通过编制详细的预算,可以明确各项费用的支出范围和标准,为工程实施提供经济依据。然而,在预算编制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古建筑易地修缮的特殊因素。成本控制方面,传统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方法在古建筑易地修缮中同样适用。事前控制可以体现在对古建筑易地修缮工程的前期评估和规划上,通过合理的造价管理措施,避免不必要的费用支出。事中控制可以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管理,严格控制各项费用的支出,确保不超出预算。事后控制可以通过对工程结算的审核,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2.2古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与造价成本的矛盾协调

古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与造价成本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一方面,要实现古建筑的全面、有效保护,需要采用高质量的修复材料、先进的技术工艺和专业的人员,这必然会增加成本。例如,为了修复古建筑墙体上的壁画,需要使用特殊的颜料和修复技术,聘请专业的壁画修复师,这些都会使成本大幅上升。另一方面,造价成本的限制可能会影响古建筑保护的质量和效果。如果成本过低,可能无法选用合适的材料和工艺,导致古建筑在修复后不能很好地保持其原有风貌和结构安全。

为了协调这一矛盾,需要在保护原则和成本控制之间寻求平衡。首先,要明确古建筑保护的核心目标,即最大程度地保留古建筑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在制定造价管理方案时,将保护目标放在首位,确保关键的保护措施和工艺得到落实。其次,可以通过优化方案、合理选用材料等方式降低成本。例如,在不影响古建筑结构安全和文化价值的前提下,选用性价比高的替代材料,或者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3古建筑易地修缮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环节

3.1项目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原则与方法

项目决策阶段是古建筑易地修缮工程造价控制的源头,其决策的科学性直接影响工程造价的高低。在这个阶段,要坚持以下造价控制原则。一是必要性原则,要对古建筑易地修缮的必要性进行充分论证,确保修缮工程是保护古建筑的必要措施。避免盲目决策导致不必要的费用支出。例如,在确定一座古建筑是否需要易地修缮时,要对原址的环境条件、古建筑的损害程度等进行详细评估,只有当易地修缮确实是保护古建筑的最佳选择时,才决定实施。

二是可行性原则,在决策过程中,要对工程的技术、经济、社会等方面进行可行性研究。要充分考虑易地修缮的难度、成本以及可能面临的风险等因素,确保工程在经济上可行、技术上可行和社会上可接受。比如在确定易地修缮场地时,要考虑场地的地质条件、周边环境等因素,确保新场地能够满足古建筑保存和展示的要求。

在决策方法上,可以采用多方案比较法。对不同的易地修缮方案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比较,包括方案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对古建筑保护的效果等方面。通过对各方案的优缺点进行分析,选择最优方案。例如,可以提出在原地修复、就近易地修缮和远距离易地修缮等不同方案,然后对这些方案进行综合比较,从造价、保护效果等多方面权衡,选择最符合要求的方案。

3.2工程实施阶段的成本管理与优化策略

工程实施阶段是古建筑易地修缮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工程的实际成本。在这个阶段,要加强成本管理。一是要建立健全成本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成本管理职责,加强对工程成本的全方位监控。例如,建立成本核算制度,对各项费用进行详细核算,及时掌握成本的支出情况;建立成本分析制度,定期对成本进行分析,找出成本偏差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纠正。

二是要加强对工程材料和设备的管理。材料费用在工程成本中占有很大比重,要严格控制材料的质量和价格。在材料采购过程中,要通过市场调研,选择质量好、价格合理的材料供应商。同时,要加强对材料的存储和使用管理,避免材料浪费和损失。对于设备的使用,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设备的租赁和使用时间,提高设备的利用率,降低设备租赁和使用成本。

三是要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可以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要根据古建筑易地修缮的工程特点和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进度计划。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现场管理,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避免重复施工和窝工现象。例如,可以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工艺,提高施工效率,从而降低施工成本。

3.3竣工验收阶段的造价评估与反馈机制

竣工验收阶段是古建筑易地修缮工程的最后环节,也是对工程造价进行最终评估和总结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要进行全面的造价评估。一是要对工程的实际成本进行核算,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如材料费、人工费、设备租赁费等,间接成本如管理费、设计费等。通过核算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进行对比分析,找出成本偏差的原因。例如,如果实际成本超出了预算成本,要分析是由于市场价格波动、施工过程中的变更还是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的。

二是要进行工程质量验收,确保古建筑易地修缮工程达到了预期的保护效果和质量标准。工程质量与造价密切相关,如果工程质量存在问题,不仅会影响古建筑的保护,还可能导致后期维修成本的增加。因此,在竣工验收时,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质量标准和验收规范,对古建筑的各个部位进行全面检查和验收。

同时,要建立健全造价管理的反馈机制。将竣工验收阶段的造价评估结果反馈到项目的决策和实施阶段,为今后的类似工程提供参考。例如,如果在竣工验收中发现某类材料的使用成本过高,或者某种施工工艺导致了不必要的成本增加,在今后的类似工程中就可以避免使用该材料或工艺。通过建立反馈机制,不断总结经验,改进造价管理方法,提高古建筑易地修缮工程的造价管理水平。

结语

古建筑易地修缮工程的造价管理控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众多因素和环节。通过对其关键因素、理论基础以及在项目决策、工程实施和竣工验收阶段的造价控制关键环节进行分析,可以看出造价管理在保护古建筑文化遗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在目前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然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文化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未来的古建筑易地修缮工程造价管理控制将朝着更加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例如,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古建筑的历史价值、材料成本等进行更精准的分析;同时,还需要加强不同地区和部门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完善造价管理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以确保古建筑易地修缮工程在保护文化价值的同时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边宇.关于古建筑文物修缮与保护的措施探讨[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5,(09):57-60.

[2]李栋.古建筑修缮施工安全的影响因素[J].炎黄地理,2025,(03):109-111.

[3]黄雪清.古建筑修缮工程施工管理模式探讨[J].房地产世界,2024,(24):83-85.

[4]曾宪阳.古建筑修缮技术的历史演变与现代应用[J].收藏,2024,(11):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