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发电厂运行中汽轮机抽汽系统智能化改造应用研究

作者

孟祥伟

山东丰源通达电力有限公司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 277300

引言

在全球能源结构调整与“双碳”目标的推动下,发电厂作为能源生产与消耗的重要主体,面临着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的迫切需求。汽轮机抽汽系统作为发电厂热力循环的核心环节,承担着蒸汽热能的分配与再利用任务,其运行效率直接影响发电厂的整体能效。然而,传统的汽轮机抽汽系统依赖人工操作与经验调控,存在调控不精准、能源浪费严重、设备故障预警能力不足等问题。例如,人工调节抽汽阀门难以实时匹配用汽需求,导致蒸汽供需失衡;设备故障缺乏提前预警,易引发非计划停机,增加运维成本。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汽轮机抽汽系统的智能化改造提供了技术契机。开展发电厂运行中汽轮机抽汽系统智能化改造应用研究,对提高发电厂运行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发电厂汽轮机抽汽系统运行现状与问题分析

1.1 运行现状

当前,多数发电厂的汽轮机抽汽系统主要由抽汽管道、抽汽设备(如抽汽器、调节阀)、热交换设备及监测控制系统构成。在运行过程中,汽轮机从中间级抽出蒸汽,用于加热给水、工业供汽等。抽汽管道负责蒸汽输送,通过调节阀控制蒸汽流量与压力。监测系统虽能采集温度、压力、流量等基础参数,但多为单点、间断式采集,数据实时性与完整性不足。控制系统以人工操作为主,辅以简单的自动化装置,调控逻辑固定,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运行工况。同时,设备运维依赖定期巡检,缺乏对设备健康状态的实时评估。

1.2 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调控不精准。传统抽汽系统依靠人工经验调节阀门开度,无法快速响应蒸汽需求变化,导致蒸汽供应过剩或不足,造成能源浪费。据统计,因调控不精准导致的蒸汽损耗占抽汽总量的 5‰ 。其次,能源浪费严重。管道保温性能差、设备老化等问题加剧了蒸汽热量损失与泄漏,且余热未得到有效回收利用。再者,设备运维效率低。人工巡检难以发现设备早期隐患,设备故障缺乏智能预警,一旦发生故障,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导致停机时间延长,影响发电效率。此外,系统数据分散,缺乏统一管理与深度分析,难以挖掘数据价值,无法为优化运行提供有效决策支持。

2.发电厂汽轮机抽汽系统智能化改造方案设计

2.1 智能监测系统构建

构建覆盖抽汽系统全流程的智能监测网络,在抽汽管道、抽汽设备、热交换器等关键部位部署高精度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振动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等。采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传感器数据的实时采集与无线传输,将分散的监测数据汇聚至中央数据平台。同时,引入边缘计算技术,在数据采集端对原始数据进行初步处理与分析,减少数据传输压力,提高数据处理效率。通过智能监测系统,可实时获取抽汽系统的运行状态参数,为精准调控与故障诊断提供数据基础。

2.2 智能调控系统设计

基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智能调控系统。利用历史运行数据与实时监测数据,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建立抽汽系统运行模型,预测蒸汽需求变化趋势。中央控制系统根据预测结果与设定目标,自动调节抽汽设备与调节阀的运行参数,实现抽汽量与用汽需求的动态匹配。例如,当预测到工业用汽量增加时,系统自动开大调节阀,增加抽汽量;当用汽需求减少时,及时调整抽汽设备运行状态,降低能耗。此外,智能调控系统还具备自适应优化功能,可根据系统运行工况的变化,自动优化调控策略,提高调控精度与效率。

2.3 智能运维系统开发

开发智能运维系统,实现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对设备运行数据的实时分析与挖掘,运用故障诊断算法(如神经网络算法、支持向量机算法),对设备健康状态进行评估与故障预警。当检测到设备异常时,系统自动生成故障诊断报告,分析故障原因与影响程度,并提供维修建议。同时,建立设备运维知识库,整合设备历史故障数据、维修经验等信息,为运维人员提供决策支持。此外,智能运维系统还可根据设备运行状况,制定科学的维护计划,实现预防性维护,减少非计划停机时间。

2.4 系统集成与优化

将智能监测系统、智能调控系统与智能运维系统进行深度集成,构建统一的智能化管理平台。通过标准化的数据接口与通信协议,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与协同工作。对系统进行整体优化,调整系统架构与运行逻辑,确保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同时,开发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方便运维人员实时查看系统运行状态、操作设备、接收故障预警信息等。

3.发电厂汽轮机抽汽系统智能化改造实践案例

3.1 项目概况

某大型火力发电厂的汽轮机抽汽系统存在调控不精准、能源浪费严重、设备运维效率低等问题,为提升电厂运行效率与经济效益,决定实施汽轮机抽汽系统智能化改造项目。改造前,该电厂因抽汽系统调控不当,每年浪费蒸汽约15000 吨,折合标准煤1800 吨;设备故障导致的非计划停机时间年均达30 小时,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3.2 改造方案实施过程

在智能监测系统建设方面,安装温度传感器80 个、压力传感器60 个、流量传感器 40 个、振动传感器 20 个,实现对抽汽系统关键参数的全面监测。通过5G 网络与边缘计算设备,完成数据的实时采集与初步处理,并传输至中央数据平台。智能调控系统构建时,采用深度学习算法对历史数据进行训练,建立蒸汽需求预测模型与调控策略模型,实现抽汽系统的自动调控。智能运维系统开发过程中,运用故障诊断算法对设备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建立设备健康评估体系与故障预警机制。最后,将三个子系统集成至统一管理平台,完成系统调试与优化。

3.3 改造效果分析

经过智能化改造后,该电厂汽轮机抽汽系统运行效果显著提升。智能调控系统实现了抽汽量与用汽需求的精准匹配,能源利用效率提高了 22% ,每年可节约蒸汽约 8000 吨,折合标准煤 1000 吨。智能运维系统提前预警设备故障12 次,避免了非计划停机,设备故障率降低了 40% ,年均减少停机时间20 小时。同时,通过系统集成优化,运维人员可通过统一平台实时掌握系统运行状态,操作效率提高了 35% ,运维成本降低了 。智能化改造为电厂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研究围绕发电厂汽轮机抽汽系统智能化改造,设计并实施包含智能监测、精准调控与智能运维的方案。实践证明,该方案有效改善传统抽汽系统调控不精准、能源浪费、运维低效等问题,显著提升系统自动化水平、能源利用率与设备可靠性,带来可观经济效益,为同类改造提供经验。未来,可深化人工智能应用,借助强化学习优化调控策略;运用数字孪生实现精准运行优化;加强与新能源融合,探索多能互补下的智能化模式,助力能源行业低碳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宏海.火力发电厂汽轮机油系统常见故障原因及防控措施[J].科技资讯.2024(18):201-203

[2]艾文昊.关于优化发电厂汽轮机组运行效率的思考探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2024(01):0094-0097

[3]高岭.火力发电厂汽轮机润滑油系统故障诊断与预测方法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2024(12):212-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