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
王栋
新泰市城市建设发展中心 山东省泰安市 271200
在城市化进程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市政道路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载体,其建设规模与质量要求不断提高。沥青路面因具有表面平整、行车舒适、噪声低、施工周期短及维修便捷等显著优势,在市政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市政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涉及多环节、多技术的协同配合,施工过程易受材料性能、设备状态、施工工艺及环境因素等影响,导致路面出现车辙、裂缝、拥包等质量问题。因此,深入研究市政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施工流程,强化质量控制,对保障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提升城市交通运行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施工准备阶段技术要点
施工准备工作是市政工程沥青路面施工的基础,直接影响后续施工质量与进程。材料准备需严格把控沥青、粗细集料、矿粉质量,确保性能指标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其中,沥青要依据施工地区气候与交通荷载选合适标号,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需满足针入度、软化点、延度等指标;粗细集料应强度高、耐磨性好、级配优,且洁净干燥无杂质。矿粉采用石灰岩等憎水性石料磨制,保证粒径、含水率及亲水系数合规[1]。设备调试环节,需全面检查调试沥青混合料拌和设备、摊铺机、压路机等,确保拌和设备计量准确、搅拌均匀,摊铺机摊铺宽度与厚度调节装置灵敏。压路机碾压轮光洁、振动系统正常。场地规划结合施工现场地形与交通条件,合理布置材料堆放区、拌和站、运输通道,保障材料运输便捷、施工流程顺畅,同时做好场地排水与防尘处理,营造良好作业环境。
2.沥青混合料拌制技术
沥青混合料拌制是确保路面质量的关键环节,其拌制质量直接影响混合料的性能与路面施工效果。拌制过程中,需严格控制拌和温度,包括沥青加热温度、集料加热温度及混合料出厂温度。不同类型的沥青及集料具有不同的加热温度要求,如石油沥青的加热温度通常控制在 160-180∘C ,集料加热温度应比沥青高 10–30∘C ,以保证混合料拌和均匀且不产生老化。拌和时间应根据拌和设备的类型与混合料的种类合理确定,间歇式拌和机每盘的拌和时间一般为 30-60 秒,其中干拌时间不得少于 5 秒,确保集料与沥青充分裹覆、混合均匀。同时,需严格按照设计配合比准确计量各种材料的用量,通过拌和设备的自动计量系统进行控制,并定期对计量系统进行校准,保证配料精度。此外,应加强对拌和过程的监控,及时检查混合料的外观质量,如发现花白料、结团成块或沥青用量明显过多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生产,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
3.沥青混合料运输技术
沥青混合料的运输过程需确保混合料的质量不受影响,避免出现离析、温度降低过快等问题。运输车辆应选用吨位适宜、车厢底板及侧板光洁、保温性能良好的自卸汽车。运输前需对车厢进行清洁并涂刷一层薄而均匀的防粘剂,如柴油与水的混合液(比例一般为 1:3),防止混合料粘车。装料时,应通过分三次装料的方式(前、后、中)减少混合料的离析,每次装料位置应移动,避免集中装料导致粗细集料分离。运输过程中,需用棉被、帆布等保温材料对车厢进行覆盖,确保混合料在运输途中的温度损失不超过规定要求,对于长距离运输或低温施工环境,应采取更有效的保温措施[2]。同时,应合理规划运输路线,避免交通拥堵,确保混合料及时运至施工现场,运输时间应根据运输距离、交通状况等因素确定,一般不宜超过 1 小时。到达施工现场后,应检查混合料的外观质量与温度,不符合要求的混合料不得用于摊铺。
4.沥青混合料摊铺技术
沥青混合料摊铺是保障路面平整度与厚度的关键工序,需严格把控工艺与参数。摊铺前,应确保下承层清洁干燥,无松散颗粒、油污等杂物,并检查其平整度与高程,不符合要求的需处理。摊铺机就位后,需调整熨平板高度与仰角,确定摊铺宽度与厚度,摊铺厚度根据设计厚度与松铺系数(通过试铺段确定,一般为 1.15-1.30)计算。摊铺时,摊铺机应匀速行驶,速度控制在 2⋅6m/min ,避免频繁变速或中途停顿,以保证摊铺厚度均匀与路面平整。同时,需控制夯锤或振捣装置的频率与振幅,使其与摊铺速度匹配,提升初始压实度。此外,要协调混合料供应与摊铺速度,确保摊铺机料斗内混合料高度不低于料斗高度的 2/3,防止因料少导致离析。对于交叉口、弯道、坡道等特殊路段,应采取针对性摊铺措施,保障摊铺质量。
5.沥青混合料碾压技术
碾压是提高沥青路面强度、稳定性及平整度的关键环节,需遵循“紧跟、慢压、高频、低幅”原则,分初压、复压、终压三阶段实施。初压在摊铺后及时用钢轮压路机静压 1-2 遍,温度不低于 150∘C ,速度控制在1.5-2km/h ,以稳定混合料并形成初步结构强度。复压作为关键阶段,紧接初压采用重型轮胎或振动压路机碾压 4-6 遍,温度不低于 130∘C ,速度2.5-3.5km/h ,通过揉搓或振动使混合料密实,提升抗变形能力。终压用钢轮压路机静压 1-2 遍,温度不低于 80∘C ,速度 2⋅3km/h ,旨在消除轮迹、平整路面。碾压时相邻碾压带需重叠 1/3-1/2 轮宽,且压路机不得在未成型或温度不足路段转向、制动或停留,以防损坏路面。
6.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市政工程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需贯穿于施工全过程,从原材料进场检验到各施工环节的质量检测,都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原材料进场时,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抽样检验,对沥青、集料、矿粉等进行性能试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各工序的质量检测,如混合料的拌和温度、摊铺厚度、碾压压实度等,通过现场检测与试验室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3]。同时,应建立质量责任制,明确各施工环节的责任人,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与质量意识教育,确保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施工规范与技术要求进行操作。此外,还应做好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因素控制,如在雨天或基层潮湿时不得进行摊铺作业,低温施工时应采取保温措施,确保施工质量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结论
市政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施工准备、混合料拌制、运输、摊铺、碾压及质量控制等多个环节,各环节的技术要点与控制措施对路面施工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通过严格把控原材料质量、合理选择施工设备、规范施工工艺、强化各环节质量控制,可有效提升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确保路面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与较长的使用寿命。在今后的市政工程沥青路面施工中,应不断总结施工经验,结合工程实际与技术发展,优化施工技术与管理方法,推动市政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坚实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葛跃.市政道路工程中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研究[J].中州建设,2025(3):57-58.
[2]刘海.市政工程道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J].建材发展导向,2024,22(13):107-109.
[3]谭名燕,刘丽强,刘奎,等.市政工程道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J].四川建材,2023,49(9):147-148,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