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干预对营养不良性矮小儿童生长速度的改善效果观察
刘彦青
井陉县医院儿一科 050300
01、引言
营养不良性矮小是由于长期能量、蛋白质及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导致的生长发育障碍,营养缺乏可通过抑制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GH-IGF)、降低蛋白质合成效率及干扰骨代谢等途径,导致儿童身高增长迟缓。目前临床常用的干预方式包括单纯营养剂补充、饮食结构调整等,但关于两种方式联合应用的协同效应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对比联合干预与单一干预方案的疗效差异,为营养不良性矮小儿童的规范化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1 年1 月—2024 年6 月确诊的营养不良性矮小儿童120 例,
纳入标准:年龄3\~10 岁;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儿童第3 百分位(依据2023 年《中国7 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血清白蛋白(ALB) <40g/ 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低于同年龄参考值;排除慢性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器质性疾病及生长激素缺乏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各40 例,三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 P>0.05 )。
1.2 干预方案
A 组(联合干预组):采用个体化营养食谱+复合营养剂。食谱由营养师根据患儿年龄、活动量及营养缺乏类型制定,每日保证蛋白质 1.5~2.0g/ kg、能量 120\~150kcal/kg,强化钙( 500~800mg/d )、维生素 D(400\~600IU/d)及锌( 5~10mg/d )摄入;同时口服复合营养剂(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每日2 次,每次1 袋。
B 组(营养剂组):单纯口服复合营养剂。
C 组(常规饮食组):仅接受常规饮食指导。
三组均干预12 个月,期间每月随访1 次,记录饮食依从性及不良反应
1.3 观察指标
1.生长指标:治疗前及治疗后3、6、12 个月测量身高(精确至 0.1cm )、体重(精确至 0.1kg ),计算身高增长速度(HV, cm/ 年)及体重指数(BMI=体重 kg/ 身高 m2 )。
2.生化指标: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白蛋白(ALB)、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电化学发光法测定。
3.安全性指标:胃肠道反应(腹胀、腹泻等)、过敏反应(皮疹、瘙痒等)及肝肾功能指标(ALT、AST、肌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 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 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 t 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n (% )]表示,采用χ ²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基线资料
三组儿童年龄、性别比例、病程、基线 HV、BMI 及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ρP>0.05 ),具有可比性(表1)。

2.2 生长指标比较
1.身高增长速度(HV):治疗后 3、6 个月,A 组 HV 显著高于 B 组与C 组( ρP<0.05 )(表2)。
2.体重指数(BMI):A 组在各时间点 BMI 增长均显著优于 B 组与 C 组(P<0.05);B 组 12 个月时与 A 组差距扩大(P<0.05);C 组仅 12 个月时 BMI 轻度增加(P<0.05)。

2.3 生化指标比较
1.ALB 水平:A 组治疗后 3 个月 ALB 升至 38.5±2.1g/L ,显著高于 B组( 36.8±2.0g/L )及C 组( 35.9±1.9g/L )( P<0.05i )。
2.IGF-1 水平:A 组 6 个月时 IGF-1 达 128.6±15.3ng/mL ,较 B 组及 C组提升更显著( ρP<0.05 ),12 个月时三组差距进一步扩大。
2.4 安全性分析
A 组、B 组、C 组均无不良反应也未发生严重过敏或代谢异常。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个体化营养食谱联合复合营养剂(A 组)在改善营养不良性矮小儿童生长速度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尤其在干预早期(3\~6 个月)表现突出。复合营养剂可以快速纠正微量营养素缺乏,二者协同激活GH-IGF 轴功能,促进骨软骨细胞增殖。这与既往研究中“营养干预需兼顾宏量与微量营养素平衡”的结论一致。单纯营养剂组(B 组)BMI 增长缓慢;常规饮食组(C 组)各项指标改善有限。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随访时间较短,样本量集中于北方地区。未来需开展多中心、长期随访研究,进一步验证联合营养干预的远期疗效。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儿童矮小症诊治指南(2021 版)[J].中华儿科杂志,2021,59(5):331-335.
[2]王卫平,孙锟,常立文。儿科学(第 9 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56-62 .
[3]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8 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215-220.
[4]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第6 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112-116.
姓名:刘彦青,性别:女,民族:汉,籍贯:河北省石家庄,学历:大学本科,职称: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