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伦理困境与重构路径研究

作者

王雪冰

中华合作时报社100000

引言:在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方式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带来了传播效率和范围的提升,但也引发了一系列伦理问题。深入研究新闻传播伦理困境及重构路径,对规范新闻传播行为、维护社会公序良俗具有重要意义。

1.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伦理概述

1.1 融媒体时代特征

融媒体时代是多种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它具有鲜明的特征。一方面,技术的高度融合是其显著标志。各种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相互交融,使得新闻的采集、制作、传播等环节发生了根本性变革。例如,智能手机的普及让每个人都成为潜在的新闻源,新闻的采集不再局限于专业记者。另一方面,传播渠道的多元与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界限日益模糊,一条新闻可以通过报纸、网站、社交媒体、手机客户端等多种渠道快速传播。再者,受众的角色发生了重大转变,他们不再是单纯的新闻接收者,而是能够参与新闻的生产、传播和反馈,这种互动性是融媒体时代的又一重要特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新闻传播伦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1.2 新闻传播伦理内涵

新闻传播伦理内涵丰富,它是指导新闻传播活动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其核心在于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公正性。真实性要求新闻报道必须基于事实,不能编造、歪曲信息。这是新闻的生命所在,一旦失去真实性,新闻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客观性则强调新闻工作者在报道时应避免主观偏见,要以中立的态度呈现事实。公正性体现在对待不同的事件主体、观点时,要给予平等的报道机会,不偏袒任何一方。此外,新闻传播伦理还涉及到尊重他人的权利,如隐私权、名誉权等,以及在传播过程中承担社会责任,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等多方面内容。

1.3 融媒体对新闻传播伦理的影响

融媒体的发展对新闻传播伦理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首先,在新闻传播的速度方面,融媒体的快速传播能力使得新闻能够瞬间传遍全球,但这也增加了核实信息真实性的难度。由于传播速度过快,一些未经证实的消息可能会迅速扩散,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其次,融媒体的互动性和开放性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新闻传播中来,传播主体的多元化在丰富新闻内容的同时,也带来了传播主体责任界定的难题。非专业的传播者可能缺乏新闻传播伦理意识,从而导致伦理失范现象的增加。再者,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商业利益驱动更为明显,部分媒体为了追求点击率、流量等商业目标,可能会牺牲新闻传播伦理,出现标题党、低俗新闻等不良现象。

2.新闻传播伦理困境表现

2.1 信息真实性困境

在融媒体时代,信息真实性面临着严重的困境。随着社交媒体和自媒体的蓬勃发展,新闻传播的门槛大大降低,任何人都可以发布新闻信息。这就导致了大量虚假信息的滋生。一些人为了吸引眼球、获取流量或者出于其他不良目的,故意编造虚假新闻。例如,在一些突发事件中,谣言往往比真实信息传播得更快。这些虚假新闻可能会误导公众,引发社会恐慌。而且,由于融媒体的传播速度极快,在虚假新闻传播开来之后,即使后续进行了辟谣,其造成的负面影响也很难完全消除。同时,部分新闻媒体为了追求时效性,在没有充分核实信息的情况下就进行报道,这也对新闻的真实性造成了威胁。

2.2 隐私与版权困境

隐私与版权在融媒体时代成为了新闻传播伦理的重要困境。在新闻报道中,隐私侵犯的现象时有发生。一方面,一些媒体为了获取独家新闻或者制造轰动效应,过度挖掘他人的私人生活细节,将不应公开的隐私内容公之于众。比如,对一些公众人物的私人感情生活、家庭琐事进行过度曝光,给当事人带来极大的困扰。另一方面,在融媒体环境下,版权保护面临着巨大挑战。新闻作品的传播变得极为便捷,许多媒体未经授权就转载他人的新闻作品,或者对他人的作品进行改编、剽窃,这严重损害了版权所有者的权益。而且,由于网络传播的复杂性,版权侵权行为的认定和追究也存在一定的难度。

2.3 传播主体责任困境

融媒体时代传播主体责任的界定变得十分困难。传统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主体主要是专业的新闻机构和记者,他们有着明确的职业规范和责任要求。然而在融媒体时代,传播主体多元化,除了专业媒体之外,还有自媒体、社交媒体用户等众多非专业传播者。这些非专业传播者缺乏专业的新闻训练,他们在传播新闻时往往没有意识到自己应承担的责任。例如,一些自媒体人在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时,并不清楚自己可能会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而且,当出现伦理问题时,很难确定责任主体是最初的发布者、转发者还是传播链条中的其他环节。这就导致了在出现新闻传播伦理失范现象时,无法有效地追究责任。

3.伦理困境产生原因分析

3.1 法律法规不完善

法律法规在新闻传播伦理方面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目前的法律法规在应对融媒体时代的新情况、新问题时显得有些滞后。例如,对于自媒体传播中的伦理问题,现有的法律法规并没有明确、细致的规定。许多自媒体人利用法律的空白地带,传播一些不符合新闻传播伦理的内容。而且,在隐私与版权保护方面,虽然有相关的法律规定,但在网络环境下,这些法律的执行难度较大。由于网络传播的匿名性、跨地域性等特点,使得侵权行为的查处面临诸多障碍。此外,对于一些新兴的新闻传播形式,如短视频新闻、直播新闻等,相关的法律规范还不够健全,这也为新闻传播伦理失范现象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3.2 行业自律缺失

新闻传播行业的自律机制在融媒体时代未能充分发挥作用。行业协会等组织虽然制定了一些新闻传播伦理规范,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部分媒体和从业者对行业自律规范不够重视,缺乏遵守规范的自觉性。他们更多地关注商业利益,而忽视了新闻传播伦理的要求。另一方面,行业自律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惩罚机制。对于违反新闻传播伦理的行为,往往只是进行轻微的警告或者谴责,没有实质性的惩罚措施,这使得一些媒体和从业者敢于冒险违反伦理规范。而且,在融媒体环境下,行业自律组织的影响力有限,无法对众多的非专业传播者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约束。

3.3 从业者素养参差不齐

从业者素养的参差不齐是导致新闻传播伦理困境的重要原因。在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行业的从业门槛相对降低,涌入了大量的人员。这些从业者的专业素养和伦理素养存在较大差异。一些专业记者虽然经过了系统的新闻教育,但在商业利益的诱惑下,可能会违背新闻传播伦理。而大量的非专业传播者,如自媒体人,他们缺乏专业的新闻知识和伦理培训,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更容易出现伦理失范行为。例如,他们可能不懂得如何正确核实信息、保护隐私、尊重版权等。此外,一些从业者缺乏社会责任感,只追求个人利益,这也导致了新闻传播伦理问题的频繁出现。

4.新闻传播伦理重构必要性

4.1 维护社会公序良俗

新闻传播伦理的重构对于维护社会公序良俗至关重要。新闻媒体作为社会的公器,其传播的内容对社会风气有着深远的影响。如果新闻传播中缺乏伦理规范,充斥着虚假新闻、低俗内容等不良现象,将会误导公众的价值观,破坏社会的公序良俗。例如,一些不良媒体为了追求流量,传播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这会对社会尤其是青少年的成长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通过重构新闻传播伦理,确保新闻传播的健康、积极,能够引导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4.2 保障受众合法权益

重构新闻传播伦理是保障受众合法权益的必然要求。受众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有多项合法权益,如知情权、隐私权等。在当前的新闻传播环境下,由于新闻传播伦理失范现象的存在,受众的这些权益受到了威胁。例如,虚假新闻的传播会误导受众,使他们无法获得真实准确的信息,从而影响他们对事物的判断。而隐私侵犯则直接损害了受众的隐私权。通过重构新闻传播伦理,加强对新闻传播活动的规范,能够有效保障受众的合法权益,使受众在新闻传播中能够获得真实、有用的信息,并且其个人权利得到充分的尊重。

4.3 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新闻传播伦理的重构对新闻传播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一个缺乏伦理规范的行业环境中,新闻传播行业将陷入混乱。媒体之间为了争夺流量和商业利益,可能会不择手段,导致新闻质量下降,行业形象受损。通过重构新闻传播伦理,建立起良好的行业规范和标准,能够提高新闻的质量,增强行业的公信力。同时,这也有助于吸引更多高素质的人才加入新闻传播行业,推动行业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5.新闻传播伦理重构路径

5.1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是新闻传播伦理重构的重要路径。首先,要针对融媒体时代的特点,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例如,对于自媒体传播、短视频新闻、直播新闻等新兴的新闻传播形式,要明确其法律地位和规范要求。其次,要细化法律法规的条款,使法律在处理新闻传播伦理问题时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比如,在隐私与版权保护方面,要明确侵权行为的具体认定标准、赔偿标准等。再者,必须大力加强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建立专门的监管机构是极为关键的举措,这样的机构能够集中资源与专业力量,精准、高效地履行监管职能。通过提高侵权行为的查处效率,对各类侵权行为形成强大威慑。同时,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从各个层面、各种情况出发,填补法律漏洞,明确新闻传播伦理的界限与标准,从而为新闻传播伦理提供坚实、全面的法律保障,确保新闻传播在合法、合规、合伦理的轨道上健康发展。

5.2 加强行业自律建设

加强行业自律建设对于新闻传播伦理重构不可或缺。行业协会等组织应发挥更大的作用,修订和完善现有的新闻传播伦理规范,使其更符合融媒体时代的要求。同时,要建立有效的监督和惩罚机制。对于违反新闻传播伦理规范的媒体和从业者,要给予严厉的惩罚,如罚款、吊销执照等,以增强行业自律规范的威慑力。此外,行业组织在新闻传播领域肩负着极为重要的责任,那就是要大力加强对从业者的培训和教育,切实提高他们的新闻传播伦理意识。行业组织可以通过多种丰富且有效的形式达成这一目标,例如开展各种各样的培训活动。这些培训活动可以涵盖从基础的新闻伦理知识讲解到实际案例分析等多个层面,让从业者系统地学习相关内容。同时,举办研讨会也是非常关键的方式。在研讨会上,从业者们能够与同行、专家进行深入的交流探讨。通过这些活动,使从业者深刻地理解新闻传播伦理的内涵,不仅仅是知晓那些表面的规则,更能深入领会其背后所蕴含的对社会、对公众、对新闻行业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只有这样,从业者在进行新闻传播活动时,才能够真正地自觉遵守伦理规范,确保新闻传播朝着积极健康、符合社会公序良俗和公众利益的方向发展。

5.3 提升从业者伦理素养

提升从业者伦理素养是新闻传播伦理重构的关键环节。新闻传播院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新闻传播伦理教育,将伦理课程纳入专业教学体系的核心部分。在课程设置上,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深刻理解新闻传播伦理的重要性。对于在职的从业者,媒体机构应定期开展伦理培训活动,不断强化他们的伦理意识。此外,从业者自身也应不断提高自我修养,这是在新闻传播领域立足并发挥积极影响力的关键要素。从业者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提升文化素养、锤炼道德品质,以增强社会责任感。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始终坚守新闻传播伦理的底线是基本原则。这意味着无论面对何种情况,都要做到真实、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每一个信息来源都需核实;客观要求避免主观偏见的干扰;公正则体现在对待不同主体不偏不倚。同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保护隐私,不进行恶意中伤。积极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为社会传递正能量,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

结束语: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伦理困境的解决迫在眉睫。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强化行业自律、提升从业者素养等重构路径,能有效规范新闻传播行为,营造健康的传播环境,使新闻传播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公众,推动新闻传播行业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凯.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路径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24):163-165.

[2]李晓鹏.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传播融合研究[J].记者摇篮,2021(10):115-116.

[3]梁燕.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创新与求变[J].记者摇篮,2021(05):81-82.

[4]张雯暄.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特点及路径[J].百科知识,2023(15):30-31.

[5]肖邓华.融媒体视域下的新闻传播研究[J].新闻传播,2023(09):47-49.

王雪冰,1992 年9 月,女,山西大同人,硕士研究生,记者,研究方向为新闻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