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基于数字孪生的化工厂仪表设备预测性维护策略研究

作者

李关小

陕西奥维乾元化工有限公司 陕西榆林 719400

化工行业作为流程工业的核心领域,生产过程涉及高温、高压及易燃易爆介质,仪表设备的稳定运行对工艺安全与产品质量至关重要。传统被动维护模式依赖故障发生后的应急响应,存在安全隐患突出、非计划停机损失大、备件过度浪费等问题。随着工业 4.0 推进,数字孪生技术通过虚实映射与实时数据融合,为设备预测性维护提供了新范式,但其在复杂工况下的数据整合、模型精度及落地成本等方面仍面临挑战,亟需系统性策略研究以推动技术产业化应用。

一、基于数字孪生的化工厂仪表设备预测性维护的重要性

(一)保障生产安全与连续性

化工生产涉及高温、高压及易燃易爆介质,设备稳定性直接关联工艺安全。传统被动维护模式依赖故障发生后的应急处理,易因仪表失灵导致参数失控,诱发泄漏、爆炸等重大事故。数字孪生驱动的预测性维护通过实时监测设备退化趋势,可提前72 小时预警潜在故障,使风险响应时效提升 60% 以上,显著降低非计划停机概率。

(二)降低运维成本与资源浪费

传统定期维护存在“ 过度维修” 与“ 维护不足” 的矛盾,如按固定周期更换传感器导致 30% 备件浪费,突发故障停机日均损失超50 万元。数字孪生技术通过精准预测剩余寿命,实现“ 按需维护” :备件库存周转率提升 40% ,人力成本降低 25‰

(三)提升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水平

仪表设备作为工艺数据采集与控制的核心载体,其健康状态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稳定性。数字孪生构建设备全生命周期数字档案,通过三维可视化动态呈现磨损速率、校准偏差等关键指标,使寿命预测精度达 92‰ 。基于数据分析制定的设备更新策略,可延长核心仪表服役周期 15%-20% ,为技改投资决策提供量化依据。

二、化工厂仪表设备预测性维护的问题挑战

(一)数据采集与整合难题

化工厂仪表设备类型多样,涵盖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及各类传感器,其数据接口协议存在显著差异,导致跨设备数据互通性差,形成“ 信息孤岛” 。同时,设备实时运行产生的海量数据,如振动、温度、压力等对存储容量、传输带宽及实时性提出极高要求,传统数据处理架构难以满足高频采集需求。此外,历史数据中普遍存在的缺失值、噪声干扰及标注不规范问题,直接影响预测模型的训练效果,导致特征提取精度下降,增加故障误判风险。

(二)预测模型构建与准确性瓶颈

化工生产环境具有高温、高压、强腐蚀等复杂工况,仪表设备退化过程呈现强非线性、多因素耦合特征,传统机理模型难以精准刻画其故障演化规律。受限于设备故障样本的稀缺性,数据驱动模型易陷入过拟合,泛化能力不足,难以适应多变工况。数字孪生模型与物理实体的动态一致性维护同样面临挑战,设备参数漂移、环境扰动等因素可能导致虚实映射偏差,削弱预测结果的可靠性。

(三)技术落地与管理体系障碍

数字孪生技术落地需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硬件升级、软件平台开发及专业人才培养,初期成本压力显著,中小企业难以承受。跨部门协作机制的缺失进一步制约技术应用,运维、IT 及生产部门数据壁垒严重,缺乏统一的数据治理标准与协同流程。此外,传统运维人员对数字化工具的操作能力不足,且存在“ 重经验、轻数据” 的思维惯性,导致预测性维护策略在执行层面难以有效落地。

三、基于数字孪生的化工厂仪表设备预测性维护策略

(一)数字孪生模型构建与多源数据融合策略

数字孪生模型构建需实现物理实体与虚拟空间的精准映射,通过三维建模与多域属性参数化还原设备特性:几何模型基于激光扫描与CAD 图纸重构仪表结构细节,物理模型集成材料疲劳强度、热力学传导系数等参数,行为模型则构建输入-输出动态响应关系。实时数据接入采用“ 边缘计算 + 工业以太网” 架构,边缘节点预处理振动、温度等高频数据(采样间隔≤10ms),通过5G 切片技术保障关键参数传输时延;历史数据整合依托时序数据库,统一存储 DCS 工艺数据、MES 维护记录与 ERP 备件信息,通过滑动窗口算法剔除噪声干扰。数据标准化需制定统一采集规范,明确量纲与采样频率;知识图谱构建则以故障现象-诱因-解决方案为三元组,形成动态更新的维护经验库。

(二)预测性维护算法与模型优化策略

设备健康状态评估指标体系涵盖三层维度:物理层监测振动幅值、温度偏差等直接参数,性能层通过数字孪生仿真推导测量精度衰减率,风险层结合工艺毒性构建故障后果矩阵。混合预测方法融合机理模型与数据驱动优势:基于电容老化Arrhenius 方程构建物理规则库,采用迁移学习解决小样本问题——将同类设备故障数据作为源域,通过领域自适应网络优化LSTM 模型参数,使早期故障识别准确率提升至 92‰ 。模型动态校准机制通过虚实反馈实现闭环优化,当预测剩余寿命与实际失效时间偏差超 5% 时,自动触发粒子群算法调整磨损系数、腐蚀速率常数等关键参数。

(三)全流程智能化维护与闭环管理策略

可视化监控平台集成多模态数据展示功能:三维场景实时渲染设备状态,颜色编码标注异常部位,叠加振动趋势曲线与故障概率热力图;预警模块实施分级响应,一级预警推送班组终端,二级预警自动触发专家会诊。工单系统联动资源调度算法,基于故障紧急度与备件库存,自动分配具备“ 本安型设备维修” 资质的运维小组。维护效果评估依托PDCA 循环:计划阶段通过数字孪生仿真制定方案,执行阶段记录更换部件型号与工时,检查阶段对比维护前后故障间隔期延长比例,改进阶段将优化措施反馈至知识图谱。

(四)技术落地保障与管理体系优化

分阶段实施遵循“ 试点-推广-深化” 路径:首阶段选取反应釜温度传感器验证可行性,第二阶段拓展至精馏系统实现跨设备协同预警,第三阶段全厂推广时统一数据中台架构。跨部门协同机制通过专项小组打破壁垒,制定数据共享协议明确IT 部门负责边缘节点部署、运维部门提供故障样本标注;月度联席会议解决工艺适配问题。数字化人才培养采用“ 虚拟仿真 + 理论课程” 模式,模拟传感器故障注入场景考核诊断能力;政策支持方面申请智能制造专项补贴,通过产学研合作分摊联合实验室研发成本,降低企业资金压力。

结语

数字孪生驱动的预测性维护是化工行业实现安全高效生产的关键路径,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虚实融合的技术手段,将设备维护从“ 被动响应”转向“ 主动预防” 。尽管在数据整合、模型构建与技术落地等方面仍面临挑战,但通过分阶段推进数字孪生模型部署、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强化数字化人才培养及争取政策支持,可有效破解实施障碍。未来,随着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深度融合,数字孪生将进一步赋能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为化工企业降本增效、安全生产及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樊辉平.精细化工企业仪表自动化设备故障与维护技术探讨[J].仪器仪表用户,2025,32(04):145-147.

[2]刘鹏.石油化工仪表设备智能维护与故障诊断技术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4,44(08):10-12.

[3]吴亮.石油化工仪表自动化设备的故障预防与维护探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4,44(07):17-19.

[4]徐荣刚,杨明华,任晓莉.石油化工厂仪控设备前期管理经验探讨[J].石油化工自动化,2023,59(S1):18-21.

[5]骆廷勇.仪器仪表设备的防爆防腐蚀管理方法探究[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21,11(07):187-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