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矿井多因素耦合灾害防治的技术研究与应用

作者

张俊毅

四川川煤华荣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唐家河煤矿 四川省广元市 628205

引言

矿井灾害往往不是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耦合而成的复杂系统问题。这些因素包括地质结构的不稳定性、开采活动的影响、环境条件的变化以及人为操作的失误等,它们共同构成了矿井多因素耦合灾害的复杂性。文章旨在提升矿井安全生产的技术水平,更在于构建一套科学、系统的灾害防治体系,为矿山企业提供决策支持,为政府监管提供技术依据,最终实现矿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矿井灾害类型与成因概述

(一)主要灾害类型

矿井灾害类型多样,包括瓦斯爆炸、煤尘爆炸、水害、顶板事故、火灾等,直接威胁矿工安全,损毁矿井设施,甚至引发更大灾害。这些灾害成因复杂,往往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如瓦斯爆炸与煤层地质、开采工艺等有关。矿井灾害防治十分必要,不仅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能提高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随着开采深入,灾害风险增加,开展多因素耦合灾害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对保障安全、促进矿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二)多因素耦合灾害的形成机制

多因素耦合灾害的形成机制复杂,涉及地质、工程、环境、管理等多个领域。这些因素在矿井开采过程中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动态变化的系统。当系统中的某一因素发生变化,如开采深度的增加、地质结构的变动、环境条件的恶化等,都可能打破原有的平衡状态,引发灾害。因此,理解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耦合机制,对于预测和防治矿井灾害至关重要[1]。

(三)多因素耦合灾害的特征与复杂性

矿井多因素耦合灾害是矿井开采中,多种自然与人为因素相互作用致灾害发生或加剧的现象,其特征是成因多元、发生机制复杂。矿井灾害是地质、瓦斯、水文、开采工艺、管理水平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瓦斯爆炸受多种因素影响。其复杂性体现在动态变化和非线性特征上,矿井环境动态变化,灾害因素变化常是非线性的,且灾害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防治需综合考虑各因素,建立灾害预警和防治体系,通过科学评估和有效管理,提升安全生产水平,技术创新与应用是保障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二、矿井多因素耦合灾害防治技术研究

矿井多因素耦合灾害防治技术的研究是确保矿山安全生产的核心,它包括灾害监测与预警系统、灾害预防与控制策略以及应急救援与响应机制等多个方面。

(一)灾害监测与预警系统

灾害监测与预警系统对矿井多因素耦合灾害防治意义重大。它集成先进监测技术,可实时捕捉矿井环境变化,为灾害预防控制提供及时准确信息。其以监测技术原理为基石,靠高精度传感器检测关键参数,经数据采集传输、信号处理,为预警模型构建奠基。预警模型构建是核心,借助数学工具分析数据,识别灾害先兆、预测可能性并预警,增强防治主动性与前瞻性。二者结合形成动态自适应体系,提升防治科学精准性,保障矿山安全。

(二)灾害预防与控制策略

灾害预防与控制策略是矿井多因素耦合灾害防治的核心,关乎安全生产与矿工生命。该策略针对瓦斯与煤尘、水害与顶板、火灾等常见灾害,运用科学手段降低灾害发生概率与后果。瓦斯与煤尘控制是重点,优化通风稀释瓦斯,抽放处理积聚区瓦斯,抑制煤尘产生扩散;水害与顶板管理关键,通过地质勘探等预测水害并排水,用支护材料加固顶板;火灾预防也不容忽视,加强火源管理、选用防火材料、安装自动灭火系统。

(三)应急救援与响应机制

应急救援与响应机制对矿井多因素耦合灾害防治极为关键,是灾害后迅速有效救援的保障。其核心是救援技术概述与应急预案制定,二者构建快速响应、高效运作的救援体系。救援技术上,对救援队伍专业培训提升技能与心理素质;推进救援装备现代化,用高精度定位设备等提高效率;开展技术创新,以无人机搜救等应对复杂救援。应急预案则依据矿井情况与历史数据规划应对措施,涵盖人员疏散等。该机制综合二者,形成全面体系,提升救援成效,保障矿工与矿井安全。

三、矿井多因素耦合灾害防治技术的应用策略

(一)技术选择与集成策略

技术选择与集成策略是矿井多因素耦合灾害防治的核心。精准识别灾害类型与特征是前提,要科学分析、实地考察,明确灾害及特点,为选技术奠基。基于此,针对性挑选监测、预防、控制与救援技术。构建技术集成框架是关键,需各项技术协同成“ 技术联盟” ,经系统工程方法有机整合。同时,要考虑技术兼容性、可操作性与成本效益,保证技术对接、应用便捷有效、评估经济合理,综合考量可优化配置,实现最佳防治效果。

(二)灾害防治技术的应用原则

在矿井多因素耦合灾害防治技术应用里,安全优先原则极为关键,以矿工生命和矿井稳定运营为最高准则,确保技术应用无新风险,从源头筑牢安全防线,需科学规划贴合实际的防治方案,这要求专业知识和前瞻思维。经济可行原则要审慎考量经济性,平衡技术效果与成本,追求最佳投入产出比。环境友好原则体现可持续发展,要求技术应用最小化环境影响,保护生态,实现开发与保护和谐共生。

(三)技术应用的组织管理与实施流程

在矿井多因素耦合灾害防治里,技术应用的组织管理与实施流程是策略落地的关键。建立高效组织管理体系,如同搭建坚固指挥塔,需明确职责分工,让成员各司其职、发挥作用。合理分配资源、有效协作人员是指挥塔高效运转的润滑剂,能保证灾害来临时迅速集结力量。设计细致实施流程,将防治步骤编织成严密之网,各环节紧密衔接、闭环管理,实现信息及时反馈与问题快速解决,提高防治效率,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灵活性与响应速度。强化培训与演练,能向矿工灌输防治知识、磨砺技能,定期培训提升熟悉度,模拟演练检验成果、弥补不足,让矿工成为守护矿井安全的坚强盾牌。

结语

本文深入剖析矿井多因素耦合灾害,提出技术选择与集成策略,确立应用原则,构建组织管理与实施流程,既丰富了灾害防治理论,又为矿井安全生产实践提供科学指引。鉴于灾害防治是动态过程,需持续将最新科技成果融入防治体系。后续,笔者将持续关注该领域最新进展,不断探索更先进的监测、预警、控制及救援技术,推动矿井安全生产实现更深入的技术革新与管理优化。

参考文献

[1]李艳增,周睿.冲击地压煤层复合多灾协同防治技术及应用[J].煤矿安全,2023,54(06):90-96.

[2]周科.基于多因素耦合的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J].中国煤炭地质,2022,34(S1):104-108+158.

[3]鲍衍胜.强化“ 五抓实、五提升” 推进矿井高质量发展[J].中国煤炭工业,2022,(07):38-39.

[4]张山山,姬海宏,吴巧玲,等.煤矿矿井水处理零排放技术与工程应用[J].中国给水排水,2022,38(02):98-103.

[5]刘斌.华亭煤矿采掘工作面冲击危险性评价及防治技术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21.

[6]张尔辉,朱权洁,温经林,等.煤矿冲击危险性多因素耦合评价软件的开发与应用[J].中国矿业,2020,29(08):12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