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骨科术后感染预防与护理干预措施研究

作者

郑悦 刘晶亮

中国人民解放军92493部队医院 辽宁省葫芦岛市 125000

引言

骨科手术作为治疗骨骼、关节及相关软组织疾病的重要手段,在临床上应用广泛。随着骨科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复杂骨科手术的开展日益增多,但术后感染仍是骨科手术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骨科术后感染不仅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严重时还可能导致手术失败、肢体残疾,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据统计,骨科术后感染发生率在一定范围内波动,部分复杂手术或高风险患者感染风险更高。因此,深入研究骨科术后感染的预防与护理干预措施,对保障患者手术安全、促进患者康复、提高骨科医疗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将从感染原因分析出发,探讨有效的预防与护理干预策略,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一、骨科术后感染的常见原因分析

(一)患者自身因素

患者自身状况是骨科术后感染的重要潜在诱因。基础疾病方面,糖尿病患者因高血糖环境利于细菌滋生,且血管病变阻碍伤口愈合;肥胖患者皮下脂肪厚,手术切口处理难度大,术后脂肪易液化,均显著提升感染风险。年龄与营养状况也影响显著,老年患者机体衰退、免疫力弱,术后更易受病原体侵袭;术前营养不良,特别是蛋白质、维生素匮乏的患者,机体免疫与组织修复能力低下,伤口愈合迟缓,大幅增加了术后感染发生的可能性。

(二)手术操作相关因素

手术操作环节对术后感染控制至关重要。手术时间与切口类型直接关联感染风险,过长的手术时间使创口暴露久,增加细菌污染几率,还会抑制机体免疫;不同切口类型中,清洁-污染切口和污染切口因本身带菌,像开放性骨折手术这类污染切口,术后感染风险更高。无菌操作与器械消毒更是关键,若手术人员无菌操作不当,或手术器械、区域消毒不彻底,以及器械灭菌不达标,都会导致细菌残留,成为术后感染的重要隐患。

(三)环境因素

手术室空气质量、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对术后感染有重要影响。手术室空气中的浮游菌数量过多,会通过空气传播污染手术切口。手术室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患者的机体调节功能,降低免疫力;湿度过高容易滋生细菌,湿度过低则会导致手术部位水分蒸发过快,影响伤口愈合。另外,术后病房环境若不注意清洁消毒,患者之间交叉感染的风险也会增加。例如,病房内通风不良,细菌在密闭空间内大量繁殖,可能导致住院患者发生术后感染。

二、骨科术后感染的预防措施

(一)术前预防措施

1.患者评估与准备

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基础疾病、营养状况等,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控制血糖、血压等指标,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对于营养不良的患者,通过调整饮食或给予营养支持治疗,提高患者的营养水平,增强机体免疫力。同时,做好患者的术前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手术相关知识、术后注意事项以及预防感染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自我护理能力。

2.手术室准备

确保手术室空气净化系统正常运行,定期对手术室进行清洁消毒,严格控制手术室人员流动,减少空气中的浮游菌数量。术前对手术器械、敷料等进行严格的消毒灭菌,采用高压蒸汽灭菌、环氧乙烷灭菌等合适的灭菌方法,确保器械灭菌效果。同时,检查手术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准备好术中所需的各种物品,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二)术中预防措施

1.严格无菌操作

手术人员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穿戴无菌手术衣、手套,规范进行手术区域皮肤消毒和铺巾。在手术过程中,避免不必要的人员走动和交谈,减少手术区域的污染机会。对于开放性伤口或污染切口手术,术中要彻底清创,去除伤口内的异物、坏死组织和细菌,降低感染风险。

2.合理选择手术方式与缩短手术时间

根据患者病情和手术部位,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尽量减少组织损伤。在保

证手术效果的前提下,优化手术流程,提高手术操作熟练度,缩短手术时间。例如,采用微创手术技术,可减少手术切口长度,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手术团队成员密切配合,提高手术效率,减少患者术中暴露时间。

(三)术后预防措施

1.伤口管理

密切观察手术切口情况,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如有渗血、渗液及时更换。对于引流管留置患者,要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按照规范及时拔除引流管,防止引流管相关感染。

2.合理使用抗生素

根据手术类型、患者情况和细菌培养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一般在手术切皮前 30 分钟至 1 小时内给药;术后根据病情确定抗生素使用时间和剂量,避免抗生素滥用,防止耐药菌产生。

三、骨科术后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

(一)感染监测与早期干预

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体温、白细胞计数等,观察手术切口有无红肿、疼痛加剧、渗液等感染迹象。一旦发现感染早期症状,及时报告医生,配合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同时,加强对高危患者的监测,如老年患者、糖尿病患者等,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二)伤口护理

根据伤口情况进行针对性护理,对于清洁切口,按照无菌操作原则定期更换敷料;对于感染切口,遵医嘱进行清创、换药,使用合适的消毒剂和引流方式,促进伤口愈合。在换药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同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伤口护理的重要性和方法,指导其在家中正确护理伤口。

(三)用药护理

严格按照医嘱给患者使用抗生素和其他药物,确保用药剂量、时间和途径准确无误。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如有无过敏反应、胃肠道不适等,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向患者解释用药目的和注意事项,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四)心理护理

骨科术后患者由于担心手术效果和感染风险,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向患者介绍成功治疗案例,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五)康复指导

根据患者病情和恢复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功能锻炼。在锻炼过程中,注意保护手术部位,避免过度活动导致伤口裂开或感染。同时,告知患者康复锻炼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定期评估康复效果,根据情况调整康复计划,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结束语

综上所述,骨科术后感染是影响患者康复和骨科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感染原因的深入分析,从术前、术中、术后等多个环节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并实施全面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骨科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在临床实践中,医护人员应高度重视术后感染预防与护理工作,不断总结经验,优化预防和护理方案,提高骨科医疗质量,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未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还需进一步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骨科术后感染预防与护理干预措施,以应对日益复杂的骨科手术挑战,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参考文献

[1]邵慧玲,刘娜娜.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在降低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中的作用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2024(11):061-064

[2]李敏.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伤口感染临床应用的满意度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2024(09):0054-0057

[3]耿瑛,周立红,冯乔乔.早期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价值评估 分析[J].中外医疗.2024(16):148-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