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招投标阶段造价风险防范

作者

余萍

湖州经开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313000

一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招投标阶段造价风险现状

(一)市场环境方面现状

市场环境现状呈现多方面特征。建筑材料价格波动频繁。以钢材为例,一年内价格波动幅度可达 20%-30% ,这使得造价稳定性受到严重影响。人工成本持续攀升,部分地区年涨幅约 10% 左右。市场竞争激烈,一些投标企业为获取中标机会而压低报价,致使不合理低价竞争现象屡见不鲜。这对招投标阶段工程造价产生了显著影响,极大地增加了造价风险。某大型建筑项目招标中,数家投标企业为中标竞相压低价格,最终导致中标价远低于合理成本价,给后续工程实施带来诸多隐患。这种现象不仅损害了企业利益,也影响了工程质量,还为工程造价管理带来了极大挑战,使得造价难以准确控制和合理确定。

(二)计价规范执行方面现状

计价规范执行方面部分企业存在工程量计算规则理解偏差与执行不严格的情况。某项目,对清单中土方工程量计算规则把握不准,土方量多算或少算,致使造价产生偏差。一些企业在综合单价组价时,未严格依照计价规范操作。如材料价格选取不准确,未充分考虑市场波动及质量差异,导致成本与实际不符。费用计取也不规范,该计取的未计取,不该计取的却计算在内,影响了招投标阶段造价的准确性与合理性。具体数据显示,因土方量计算错误,部分项目造价偏差达 10‰ 。在材料价格选取上,约 20% 的企业存在明显价格偏差,高的高出市场平均价 15% ,低的低于合理范围 20‰ 。费用计取不规范问题更是普遍,约 30% 的组价存在此类情况,严重扰乱了招投标造价秩序,亟待解决。

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招投标阶段存在的造价风险问题

(一)市场环境引发的风险问题

市场环境引发的风险问题较为突出。建筑材料价格波动频繁,钢材价格一年内波动幅度可达 30% ,这使得造价控制面临很大不确定性。像某大型建筑项目,因钢材价格大幅上涨,直接导致该项目的建安成本增加了数百万元。同时,市场竞争激烈,一些企业为中标恶意低价竞标,中标后再通过变更设计等方式增加造价。据相关调查显示,约 20% 的工程项目存在此类现象。某市政工程招标中,一家企业以明显低于成本的价格中标,后续通过大量变更设计,使工程造价超出预算 40‰ 。此外,地区差异导致人工成本、规费等存在较大不同,若对市场环境因素考虑不足,易引发造价风险。不同城市的人工成本相差可达 50% 以上,规费标准也因地区而异。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规费可能高达工程造价的 10% 左右,而在欠发达地区,规费占比则相对较低。因此,在进行工程造价控制时,必须充分考虑市场环境因素,加强对价格波动的监测与分析,完善招投标机制,合理评估地区差异,以有效降低造价风险。

(二)计价规范执行问题导致的风险

计价规范执行问题所带来的风险不容忽视。在编制工程量清单时,部分企业存在项目特征描述不明、工程量计算有误等状况,使得投标报价准确性欠佳,极易引发合同纠纷。比如某项工程,清单中对装饰材料规格描述模糊,施工中材料发生变更,进而引发双方针对造价调整的争议。此外,一些企业投标报价时未严格依计价规范要求组价,致使报价偏离合理水准,增加了造价风险。

三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招投标阶段造价风险防范策略

(一)应对市场环境风险的策略

应对市场环境风险,可组建专业团队密切关注市场动态。以材料价格波动为例,团队需及时收集相关信息并分析趋势。引入先进的市场预测模型,结合过往数据与市场动态进行预测,以此为造价决策提供依据。比如,通过对历史材料价格数据的深度挖掘,运用专业预测模型模拟未来价格走势,为造价决策提供科学支撑。加强与材料供应商的合作,签订长期稳定合同锁定价格,降低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建立市场风险预警机制,提前制定应对预案,当市场出现特定波动情况或趋势时,依据预案及时调整造价策略等,以有效降低市场环境对招投标造价的不利影响。在某些大型项目中,因建立了完善的市场风险预警机制,提前应对材料价格大幅上涨,通过调整采购计划、优化预算等措施,避免了造价大幅超支,确保项目顺利推进,体现出这些举措在实际应对市场环境风险时的重要性。

(二)确保计价规范执行的策略

确保计价规范执行,可采取系列有效策略。加强对计价规范培训至关重要,比如定期开展专业讲座与培训课程。以某建筑公司为例,通过持续的此类培训,从业人员对规范的理解与应用能力显著提升,在实际项目操作中能精准依据规范进行计价。同时,要建立严格审核机制。对工程量清单及计价进行细致审核,像审核工程量计算准确性时,若某工程因计算疏忽导致工程量多算,经审核及时纠正,避免了造价虚高。还要审核清单项目特征描述完整性,若特征描述不清,会造成施工过程中的理解偏差与造价争议,经严格审核后可确保其完整准确,减少因执行不严格带来的造价风险,从而保障招投标阶段工程造价的合理性与准确性。通过这些策略的协同实施,能有力推动计价规范在项目中的有效执行,提升工程造价管理水平,为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提供坚实保障,确保资源合理利用与项目成本的有效控制。

结论: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招投标阶段的造价风险防范意义重大。深入剖析现状与问题,清晰界定出市场环境、计价规范执行、企业自身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风险。市场环境波动致使材料价格不稳定,部分地区建材价格一年内波动幅度达 20%-30% ,给造价控制带来挑战。计价规范执行不严格,导致清单编制不准确、特征描述不清,引发后续造价纠纷。企业自身管理不完善,缺乏专业造价人才,对成本核算不准确等。针对性提出的防范策略,能有效降低造价风险,提升工程造价管理水平,保障项目顺利实施。未来,需持续关注相关领域动态,不断优化策略。如借鉴其他先进地区成熟的造价风险管理经验,引入智能化造价管理工具,以适应建筑行业发展需求,更好地应对招投标阶段的造价风险挑战,推动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琪芸.浅析新工程量清单计价标准对招标采购活动的影响[J].建设监理,2025,(05):48-50.

[2]张艳梅.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室外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方法[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5,24(07):196-198.

[3]胡小琴.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房建工程造价控制措施[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5,(07):9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