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市政工程监理对施工安全管理的强化路径研究

作者

马川旭

四川众略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621000

一、引言

本文聚焦市政工程监理对施工安全管理的强化路径。先阐述市政工程监理在施工安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再深入剖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像监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力、监理手段与技术落后等。而后从提升监理人员素质、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创新监理手段与技术、加强各方协调沟通等方面,提出强化施工安全管理的具体路径,为提高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水平提供有益参考,保障市政工程建设顺利推进。

二、市政工程监理在施工安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一)监督作用

市政工程监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和施工合同,对施工单位的施工安全行为进行全过程监督。监理人员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现场检查,及时发现施工单位在安全管理制度执行、安全防护措施落实、施工人员安全操作等方面的问题,要求其限期整改,确保施工活动符合安全要求。比如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监理人员会检查施工单位是否按规定设置安全警示标志、防护栏杆等设施,以及施工人员是否正确佩戴安全帽、安全带等个人防护用品。

协调作用

市政工程建设涉及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勘察单位等多个参与方。施工过程中,各参与方可能因利益诉求、工作界面划分等产生矛盾冲突,影响施工安全管理。市政工程监理作为中立的第三方,能协调各方关系,促进信息沟通交流,凝聚安全管理合力。例如,当建设单位提出的不合理设计变更可能影响施工安全时,监理人员可协调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沟通,找到既满足建设需求又保障施工安全的解决方案。

(三)指导作用

市政工程监理拥有丰富的工程管理经验和专业知识,能为施工单位提供安全管理指导与建议。监理人员可结合工程特点和施工实际,协助施工单位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指导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比如在市政桥梁施工中,监理人员能指导施工单位制定高空作业安全防护措施和应急救援预案,守护高空作业人员的安全。

三、当前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监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部分市政工程监理人员缺乏系统的安全管理和工程技术知识培训,对相关法律法规、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掌握不精准,难以有效履行安全管理职责。一些监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对施工安全重视不足,工作敷衍、走过场。此外,随着市政工程建设技术的发展创新,新的施工工艺、材料和设备不断出现,部分监理人员未能及时更新知识结构,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施工安全管理需求。

:=) 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力

尽管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但实际执行中存在打折扣、搞变通的情况。一些施工单位为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安全管理,不按规定投入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和劳动保护用品,对监理人员提出的安全整改要求敷衍应付,甚至拒不整改。同时,部分建设单位对施工安全管理重视不够,存在重进度、轻安全的思想,对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行为缺乏有效监督和约束。

(三)监理手段与技术落后

目前,部分市政工程监理仍采用传统的现场巡查、资料审查等方式进行施工安全管理,缺乏现代化信息技术支持。传统监理手段效率低、信息传递不及时,难以对施工安全进行全面、实时、有效的监控。比如在大型市政工程中,施工现场范围广、施工工序复杂,传统巡查方式很难及时发现所有安全隐患。另外,一些监理单位对新技术、新设备应用不够重视,缺乏必要的检测仪器和工具,无法准确评估施工安全状况。

(四)各方协调沟通不畅

市政工程建设涉及多个参与方,各方信息沟通不畅、协调配合不足,影响施工安全管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在安全管理目标、责任划分等方面存在分歧,导致安全管理中出现推诿扯皮现象。例如,发生安全事故时,各方可能因责任认定产生争议,影响事故的及时处理和救援工作。同时,各参与方缺乏有效的沟通平台和机制,信息传递不及时、不准确,容易造成安全管理决策失误。

四、市政工程监理对施工安全管理的强化路径

(一)提升监理人员素质

加强专业培训:监理单位应定期组织监理人员参加安全管理和工程技术专业培训,邀请行业专家授课,系统讲解相关法律法规、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安全管理知识及新技术、新工艺等。同时,鼓励监理人员参加各类继续教育和培训,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业务水平。比如开展市政工程高处作业安全管理、深基坑施工安全技术等专题培训。

强化安全意识教育:通过安全知识讲座、案例分析、安全演练等活动,增强监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让他们深刻认识施工安全的重要性,明确自身在施工安全管理中的职责和使命,自觉遵守安全管理制度,严格履行监理职责。例如,组织监理人员参观安全事故案例展览,分析原因和教训,从中汲取经验,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建立人才激励机制:监理单位应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对施工安全管理中表现优秀的监理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如颁发荣誉证书、物质奖励、提供晋升机会等。对安全意识淡薄、工作不负责任的监理人员进行批评教育和处罚,形成良好的人才竞争氛围,激发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监理单位应依据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结合市政工程特点,建立健全施工安全管理制度体系,明确各方在施工安全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规范安全管理流程和工作标准。比如制定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确保施工安全管理有章可循。

加强制度执行监督:监理人员要严格按照安全管理制度,监督检查施工单位的施工安全行为,确保制度有效执行。对违反安全管理制度的行为,及时制止并责令整改,对拒不整改的施工单位依法依规处罚。同时,监理单位定期检查和评估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不断完善制度体系。

强化安全责任追究:建立明确的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对因监理人员失职、渎职导致安全事故的,依法依规追究责任。通过强化责任追究,增强监理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他们认真履行安全管理职责,切实保障施工安全。

(三)创新监理手段与技术

引入信息化管理技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建立市政工程施工安全信息化管理平台。在施工现场安装监控摄像头、传感器等设备,实时采集施工安全信息并传输到管理平台。监理人员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随时查看施工现场安全状况,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发出预警。例如,利用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施工现场的塔吊、施工电梯等大型设备,设备出现异常时及时报警,确保安全运行。

应用无人机巡查技术:对于大型市政工程,采用无人机巡查能大幅提高效率和覆盖范围。无人机可搭载高清摄像头、红外热成像仪等设备,对施工现场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巡查,及时发现高处作业、深基坑施工等难以到达区域的安全隐患。同时,无人机巡查还能减轻监理人员的工作强度,降低安全风险。

推广使用先进的检测仪器和工具:监理单位应配备钢筋扫描仪、混凝土回弹仪、漏电保护器测试仪等必要的检测仪器和工具,准确检测施工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质量以及施工安全状况。通过使用先进的检测仪器和工具,提高监理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为施工安全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四)加强各方协调沟通

建立协调沟通机制:建设单位牵头建立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参与方组成的协调沟通机制,定期召开工程例会和安全专题会议,及时解决施工安全管理中的问题。会议中,各方充分交流信息,分享安全管理经验和做法,共同研究制定安全管理措施和方案。例如,每周召开一次工程例会,每月召开一次安全专题会议,总结分析施工安全状况,部署下一阶段安全管理工作。

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利用信息化技术搭建市政工程施工安全信息共享平台,各方参与方可通过平台及时上传和共享施工安全信息,包括安全检查记录、安全隐患整改情况、安全事故报告等。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各方信息实时互通,提高信息传递效率和准确性,避免因信息不畅导致管理失误。

加强文化建设: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各方参与方共同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通过开展安全文化宣传活动、举办安全知识竞赛等,提高施工人员对安全文化的认同感和参与度,形成人人关心安全、人人参与安全管理的良好局面。

结语

市政工程监理对施工安全管理具有重要的监督、协调和指导作用。当前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着监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力、监理手段与技术落后、各方协调沟通不畅等问题。为了强化市政工程监理对施工安全的管理,需要从提升监理人员素质、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创新监理手段与技术、加强各方协调沟通等方面入手,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通过这些强化路径的实施,能够提高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水平,有效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市政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为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提供坚实的基础设施支持。同时,市政工程监理行业也应不断探索和创新,适应市政工程建设发展的新需求,推动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和提升。

参考文献

[1]房建主体结构工程监理控制措施分析.张海军.数字化背景下建筑企业生产与企业文化融合式发展论坛,20

25.

[2]市政工程监理中施工质量控制关键点分析.朱杰.人工智能与经济工程发展学术研讨会,2025.

[3]建筑工程施工中工程监理的作用及质量控制管理.李志昂.人工智能与经济工程发展学术研讨会,2025.

[4]浅谈市政工程监理的工作方法和技巧.朱正进.2024 新技术与新方法学术研讨会,2024.

[5]工程监理在项目管理中作用的分析.杨冲冲.2024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智慧建筑与经济发展论坛,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