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思政元素融入微观经济学课程路径分析

作者

孙春香

山东省泰山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东泰安 271000

摘要:新时代在课程思政战略部署背景下,实现思政元素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新模式。微观经济学理论起源于西方国家,拥有浓厚的西方色彩,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有利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本文从思政元素融入微观经济学课程的问题出发,探讨思政元素融入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思政元素;微观经济学;问题;路径

1 引言

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和2022年《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中指出,高校各专业课程要深度挖掘专业理论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结合各专业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教学。高校应积极响应国家要求,将思政教育融入各专业课程,加强对大学生的三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真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微观经济学是高校相关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它对于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经济运行原理,养成日常生活中的经济思维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众所周知,微观经济学理论来源于西方国家,其本身带有浓厚的西方价值色彩,因此,如何让学生既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又能在学习过程中摒弃西方的价值观念,将思政元素融入微观经济学的课程教学模式行之有效,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的有效融合,又实现了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实践创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 思政元素融入微观经济学课程的问题

2.1 大学生对思政元素融入微观经济学课程的必要性认识不足

大学生由于生活阅历不够,同时微观经济学课程作为大学相关专业的专业课程,同学们普遍认为学好课程理论知识拿到学分就行,在专业课教学中添加思政元素纯属画蛇添足,不能对思政教育的内容产生共鸣,导致他们对思政元素融入微观经济学课程不重视,这样的状况伤害了教师推行思政元素融入微观经济学课程的热情,导致思政元素融入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难以推行。

2.2 教师将思政元素融入微观经济学课程的能力不足

为响应国家“大思政课”的要求,高校教师开始探索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改革。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部分教师对思政元素认识不足,教学过程中生拉硬拽,使得专业理论与思政元素两不搭,有的甚至为了思政而思政,占用了大量的专业教学时间,大讲特讲道德伦理、社会责任等思政案例,引起学生不满。

2.3欠缺思政元素融入微观经济学课程的实践基础

目前的思政元素融入微观经济学课程教育改革,理论层面的内容远远大于实践层面。对学生来说学习时间紧,任务重;对思政课教师来说,每位教师各自承担着不同的教学任务,各个高校对不同教师的考核不尽相同,教师压力增大。因此关于思政元素融入微观经济学课程,师生双方更多的是从理论角度去剖析其内涵与外延,没有切实有效的方式去寻找,去体验,去践行。

3思政元素有效融入微观经济学课程的路径分析

3.1积极推行思政元素融入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参与热情

大学生对微观经济学课程怀有“唯学分”论的现象,原因在于学习的个人目的性较强,不能从国家、民族的角度深耕学业。大学生的责任,不仅有个人发展的责任,更肩负着实现中国梦的社会主义建设责任,积极推行思政元素融入微观经济学课程是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责任感的有效手段。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师应根据大学生的特点,积极推行思政元素融入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打破大学生对思政元素融入微观经济学课程的认识壁垒,逐步使越来越多的学生接受并积极参与到教学改革中来。比如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师选择与课程相关的社会热点,除了与学生探讨其中蕴含的经济理论之外,还要深挖其中的道德伦理、社会责任等思政元素,帮助学生了解这个事件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不同的价值导向,从而提升大学生的思政觉悟。

3.2双管齐下,提升教师将思政元素融入微观经济学课程的能力

对于高校来说,学校在制定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改革的设计时,要遵循教育规律,思政元素与微观经济学课程的融合应该缓慢推进,给学生接受和教师成长留足缓冲时间,同时建立思政元素融入微观经济学专业课程的定期培训、定期比赛机制,不断提升教师能力。对于教师来说,每个大学生作为消费者,都是微观经济主体,对微观经济学的社会案例能够深有体会,在比较容易理解的专业知识基础上渗透思政元素,不断积累微观经济学中的思政元素,建立相应的资源库是提升思政元素融入微观经济学课程能力的一个方法。另外,教师应合理安排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选择微观经济学中的重点内容,比如消费者和生产者行为理论,做到课程理论教学和思政元素的有机搭配。还应该采用多种方式将思政元素融入微观经济学课程,比如需求理论中商品价格的确定问题,通过案例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探讨为什么在社会主义中国有些产品是完全由市场定价,而有些产品的价格除了受供求影响之外,还需要政府因素的介入,政府介入了什么产品的定价,介入的目的是什么等,让学生深挖其中所蕴含的社会主义责任感。

3.3加强思政元素融入微观经济学课程的实践课堂建设,实现理论和实践教学融合

新时代的高等教育对大学生提出了重在增强使命担当的要求。如何让大学生建立起使命担当,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是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在实践中用社会主义价值观武装自己。如何推进思政元素融入微观经济学课程的实践课堂建设?首先,从微观经济学课程考核成绩构成比例入手,微观经济学作为专业课程一般在大二年级开设,这一阶段学生还处于专业基础知识的积累阶段,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逐步提高实践成绩比重,让大学生从源头上重视实践;其次,教师和学校层面努力为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更加广阔的实践基地或实践实验室,让大学生在真实的微观经济环境中体验,在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中,同一个有关微观经济学的热门事件会有不同的走向,比如新冠疫情期间,中国和美国不同模式的防疫物品生产和供应;还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细微处发现现实经济生活中的思政元素,在课堂上提出个人看法,进行课堂大讨论等等形式。

参考文献

[1] 张平1雷艳杰2. 新商科背景下“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思政元素挖掘与落实机制研究[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5,34(02):97-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