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高慧
山西省阳泉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验小学 045000
引言
新世纪以来,全球教育领域经历了一场从“ 知识本位” 到“ 素养本位”的深刻范式变革。为应对时代挑战,培养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应运而生。这一框架明确了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各学段、各学科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提供了顶层设计与根本遵循。
一、核心素养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在耦合
1. 价值导向的一致性
核心素养强调培养学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念,这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价值导向高度契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例如,在课程中通过讲述英雄人物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他们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这种价值导向的一致性,使得核心素养能够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提供明确的方向指引,确保课程教学能够真正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和价值塑造。
2. 能力培养的互补性
核心素养包含了多种关键能力,如批判性思维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在讨论社会热点问题时,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辨别是非;在小组合作完成项目任务时,可以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同时,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也为核心素养中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情境。通过课程中对社会现象的分析和讨论,学生可以在实践中锻炼和提升自己的各种能力,实现核心素养与课程能力培养的相互促进和补充。
3. 内容体系的关联性
核心素养的内容体系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体系也涉及到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如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等。在个人生活方面,课程会教导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这与核心素养中自主发展方面的自我管理能力相呼应;在社会生活方面,课程会引导学生了解社会规则和法律法规,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能力,这与核心素养中社会参与方面的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能力相关联。这种内容体系的关联性,使得核心素养能够融入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各个环节中,丰富课程内容,提升课程的育人效果。
二、传统课程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资源内容陈旧单一
传统课程资源开发往往局限于教材和一些固定的参考资料,内容更新不及时,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来说,社会现象和价值观不断变化,陈旧的课程资源难以让学生了解到当下社会的真实情况,使得课程内容与现实脱节。而且资源类型较为单一,多以文字资料为主,缺乏生动有趣的图片、视频、案例等多样化资源,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开发主体缺乏多元性
在传统课程资源开发中,主要以学校教师和教育专家为主,较少吸收家长、社区人员以及学生自身的参与。教师和专家虽然具备专业的教育知识,但他们可能对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点把握不够精准。家长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陪伴者,他们对学生的了解更为深入;社区人员拥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和实际案例;学生自身也有独特的视角和想法。缺乏这些多元主体的参与,会导致课程资源开发的视野受限,无法全面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 资源整合度不足
传统课程资源开发往往是各个学校或教师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的沟通和整合。不同学校之间、不同教师之间的课程资源难以共享,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同时,在同一所学校内部,不同学科之间的课程资源也缺乏整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如语文、历史等学科中的一些内容可以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相互补充和融合,但由于资源整合度不足,无法实现跨学科资源的有效利用,降低了课程资源的整体效益。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课程资源开发的核心原则
1. 以生为本原则
要始终将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设计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更好地理解和接受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例如,可以开发一些以校园生活、家庭生活为背景的案例、故事等资源,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悟道德与法治的内涵。
2. 多元整合原则
打破传统课程资源开发中各自为政的局面,加强不同开发主体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整合家长、社区人员和学生等多元主体的力量。同时,注重跨学科资源的整合,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语文、历史、社会等学科的资源进行有机融合。例如,可以从语文教材中的优秀文学作品中挖掘道德教育元素,从历史事件中汲取法治精神,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综合利用,提高课程资源的整体效益。
3. 动态更新原则
核心素养的内涵和要求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社会也在不断产生新的道德与法治问题和案例。因此,课程资源开发要具有动态性和开放性,及时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将新的理念、新的案例、新的素材融入到课程资源中。定期对已有的课程资源进行评估和更新,淘汰陈旧过时的内容,确保课程资源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最前沿、最实用的道德与法治知识。
四、结论
核心素养的培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这一工程的基石阶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课程资源则是将核心素养的宏伟蓝图转化为生动教学实践的施工材料与关键工具。本研究认为,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程资源开发,本质上是一场教育价值观的深刻变革。它要求我们从“ 教教材” 转向“ 用资源育人” ,从关注静态的知识点转向关注动态的素养生成过程。它要求开发者(尤其是教师)拥有一双“ 慧眼” ,能于平凡处见真知,于生活中觅教材,将大千世界转化为滋养学生成长的丰富营养。
参考文献:
[1]李娜娜.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主题化教育探究 [J].新课程研究, 2024, (04): 42-44.
[2]周尹茜.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教学分析[J]. 天津教育, 2023, (06): 31-33.
[3]任丽珺.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研究 [J]. 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 2021, (09): 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