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统编教材背景下初中古诗文情境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关朝华

山西省临汾市侯马市502学校 043000

引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古诗文作为其核心载体,凝聚着古人的哲思智慧、审美情趣与家国情怀。为更好地落实“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传统文化,国家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大幅增加了古诗文的比重与难度,其选文更加注重经典性、多样性和文化内涵,编排上亦采用了“ 人文主题” 与“ 语文要素” 双线组元的结构,对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情境化教学与古诗文教学的内在契合

1. 情境化教学符合古诗文的文化特性

古诗文是古代社会生活、文化、情感的生动写照,每一篇古诗文都蕴含着特定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情境化教学能够通过创设与古诗文创作时代相符的情境,如历史场景、社会风俗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人的生活与情感。例如,在教授杜甫的《春望》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安史之乱时期长安城的破败景象,以及百姓流离失所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诗人在国破家亡时的悲痛之情,从而更深刻地体会诗歌的内涵。这种将古诗文与具体情境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跨越时空的界限,与古人进行心灵的对话,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情境化教学满足古诗文教学的目标需求

古诗文教学的目标不仅是让学生掌握诗词的字词、语法和背诵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欣赏能力、审美情趣以及文化素养。情境化教学可以通过创设多样化的情境,如角色扮演、诗歌朗诵会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提高对古诗文的理解和感悟能力。例如,在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分别扮演苏轼、苏辙等人物,通过对话和互动来展现诗歌中蕴含的兄弟情谊和人生哲理。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有助于实现古诗文教学的多元化目标。

二、当前初中古诗文情境化教学的现实困境

1. 教师创设情境能力不足

部分教师缺乏对情境化教学的深入理解和专业培训,难以设计出高质量、贴合教学内容的情境。他们可能只是简单地模仿一些常见的情境模式,而无法根据不同古诗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和调整。例如,在创设情境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导致情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脱节,学生难以真正投入到情境中去理解古诗文。此外,一些教师在情境创设过程中,对资源的整合和利用能力有限,不能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来丰富情境的呈现形式,使得情境显得单调乏味。

2.教学时间受限

初中阶段的课程安排较为紧凑,语文教学需要完成的教学内容较多,而古诗文教学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师既要讲解古诗文的字词、语法等基础知识,又要进行情境化教学,往往感到时间不够用。为了完成教学进度,教师可能会压缩情境化教学的时间,导致情境创设过于仓促,学生无法充分体验和感悟情境所传达的信息。例如,在组织角色扮演活动时,由于时间紧张,学生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准备和排练,活动效果大打折扣,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3.评价体系不完善

目前,初中古诗文教学的评价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注重对学生古诗文背诵、字词理解等基础知识的考查,而忽视了对学生在情境化教学中所表现出的能力和素养的评价。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使得教师和学生都更加关注考试成绩,而对情境化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师可能会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减少情境化教学的投入;学生也会认为情境化教学对提高考试成绩没有直接帮助,从而缺乏参与的积极性。此外,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难以对情境化教学的效果进行准确的评估,无法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

三、统编教材背景下古诗文情境化教学的实践策略

1. 提升教师创设情境能力

学校应当建立系统化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定期开展针对古诗文情境化教学的专项培训活动。这些培训可以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邀请高校教育专家、一线名师和教研员组成专业团队,通过专题讲座深入讲解情境教学理论,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认知理论等基础理论,并结合典型教学案例进行详细剖析。

2. 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教师在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时,需要全面深入地考虑情境化教学的实际需求,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精心设计并合理分配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为了更好地实施情境化教学,建议教师将情境化教学活动有机地分散到日常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避免集中安排在某一特定时段而导致教学时间紧张、效果不佳。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前5-10 分钟的宝贵时间,设计一些简短而生动的情境导入活动,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问题情境或故事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3. 完善评价体系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标准,除了考查学生的古诗文基础知识外,还要注重对学生在情境化教学中表现出的能力和素养进行评价,如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可以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活动参与度等方面进行过程性评价,期末考试等进行终结性评价。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促进学生的自我提升。

四、结论

在国家统编教材全面落实、文化自信日益彰显的今天,初中古诗文教学承担着传承文化基因、培育时代新人的神圣使命。变革传统教学中“ 见言不见文” 、“ 有师而无生” 的积弊,走向以情境体验、情感共鸣和文化浸润为特征的素养课堂,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情境化教学绝非追求课堂表面热闹的“ 花架子” ,其本质是一种深度教学的理念。它要求教师从“ 知识的传授者” 转变为“ 情境的设计师” 和“ 学生意义建构的引导者” 。

参考文献:

[1]张立洁,刘森. 课程思政融入初中古诗文教学的策略探究 [J]. 当代 教研论丛, 2025, 11 (08): 52-55.

[2]李刚. 初中古诗文中的生态美及育人之道 [J]. 中学语文, 2025, (20):99-101.

[3]郑赵宏. 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J]. 中学课程辅导, 2025, (19): 105-107.

[4]李玉. 虚拟现实技术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N]. 科学导报, 2025-07-01 (B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