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北斗高精定位与低功耗设计的输电杆塔倾斜监测装置应用研究
李正恒
身份证号:51022119820206431X
引言
在电力系统中,输电杆塔长期处于户外复杂环境,易受地质灾害、恶劣天气(如强风、暴雨)、外力破坏等因素影响,发生倾斜甚至倒塌,引发输电线路中断,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北斗高精定位技术具备全天候、高精度、广覆盖的定位优势,结合低功耗设计,可有效解决传统监测的痛点。因此,研究基于北斗高精定位与低功耗设计的输电杆塔倾斜监测装置,对提升输电线路运维效率、保障电网安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基于北斗高精定位与低功耗设计的输电杆塔倾斜监测装置研究背景与核心需求
(一)研究背景
当前输电杆塔倾斜监测面临三重挑战:一是监测精度不足,传统监测手段难以捕捉杆塔微小倾斜变形,易错过故障预警最佳时机;二是供电续航问题,户外杆塔无稳定供电来源,常规监测装置依赖电池,需频繁更换,运维成本高;三是环境适应性差,部分杆塔位于高山、荒漠等区域,恶劣天气与复杂地形易导致监测装置故障或数据传输中断。北斗高精定位技术可提供厘米级定位精度,精准捕捉杆塔位置变化以判断倾斜状态;低功耗设计则能延长装置续航,减少维护需求,二者结合为输电杆塔倾斜监测提供了全新技术路径,可有效破解传统监测难题。
(二)核心监测需求
输电杆塔倾斜监测的核心需求聚焦于精度、实时性与稳定性:一是高精度倾斜监测需求,需精准获取杆塔顶部与底部的位置坐标差异,计算倾斜角度、倾斜方向及变形速率,识别微小倾斜趋势,实现早期故障预警;二是实时数据传输需求,监测数据需及时上传至运维平台,确保运维人员实时掌握杆塔状态,在倾斜超阈值时快速响应;三是长期稳定运行需求,装置需在高温、低温、高湿、强电磁干扰等复杂环境下持续工作,且无需频繁维护,保障监测的连续性与可靠性。
(三)低功耗与供电需求
装置的低功耗与供电需求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需通过低功耗硬件选型与软件优化,降低装置整体能耗,在无外接电源情况下,依靠内置电池或太阳能辅助供电实现长期续航,减少人工维护频次;另一方面,需设计能量管理模块,实现电能的高效存储与分配,如在光照充足时通过太阳能板充电,在阴天或夜间自动切换至电池供电,同时优先保障定位与数据传输等核心功能供电,确保装置关键性能不受能耗限制影响。
二、基于北斗高精定位与低功耗设计的输电杆塔倾斜监测装置设计与关键技术
(一)装置整体架构设计
装置整体架构分为北斗定位模块、倾斜计算模块、数据传输模块、能量管理模块与供电模块五部分:北斗定位模块通过接收北斗卫星信号,获取杆塔监测点的实时坐标数据,支持多星联合定位以提升精度与抗干扰能力;倾斜计算模块对定位数据进行处理,通过坐标差异计算杆塔倾斜角度、方向及变形量,判断是否超出安全阈值;数据传输模块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将监测数据与状态信息上传至远程运维平台,同时接收平台下发的控制指令;能量管理模块负责电能分配与能耗控制,动态调节各模块工作状态以降低能耗;供电模块由电池与可选太阳能充电单元组成,为装置提供持续电能支持。
(二)北斗高精定位技术实现
北斗高精定位技术的核心实现要点包括:一是多频多模定位配置,采用北斗多频信号接收芯片,结合 GPS、GLONASS 等其他卫星系统信号,提升定位精度与抗遮挡能力,确保在复杂地形区域仍能稳定接收卫星信号;二是差分定位技术应用,通过接入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或建立局部差分基准站,消除卫星轨道误差、大气延迟等影响,将定位精度提升至厘米级,满足杆塔微小倾斜监测需求;三是定位数据滤波处理,采用卡尔曼滤波、滑动平均等算法对原始定位数据进行平滑处理,剔除噪声干扰,确保坐标数据稳定可靠,为倾斜计算提供准确依据。
(三)低功耗技术实现
低功耗技术实现需从硬件与软件两方面协同优化:在硬件层面,选用低功耗北斗芯片、微控制器与传感器,减少静态功耗;采用低功耗通信模块,在非数据传输时段关闭射频电路,降低通信能耗;在软件层面,设计自适应工作模式,根据监测需求动态调整定位频率与数据传输间隔,如正常状态下降低定位与传输频率,在倾斜趋势明显时自动提高频率;引入休眠唤醒机制,非工作时段让装置进入深度休眠模式,仅保留定时唤醒与阈值监测功能,大幅降低待机能耗,延长续航时间。
三、基于北斗高精定位与低功耗设计的输电杆塔倾斜监测装置应用优化策略
(一)装置环境适应性优化
针对输电杆塔复杂应用环境优化装置适应性:一是强化防护设计,采用防水、防尘、防腐蚀的外壳材质,通过密封处理与抗冲击结构设计,确保装置在暴雨、沙尘、强风等天气下正常工作;二是抗电磁干扰优化,在电路设计中增加电磁屏蔽层,选用抗干扰元器件,避免输电线路强电磁环境对定位与通信模块的干扰,保障数据采集与传输稳定性;三是低温适配优化,选用宽温域元器件,设计低温启动保护电路,避免低温环境导致电池性能下降或电路故障,确保装置在严寒地区可靠运行。
(二)运维平台功能优化
优化远程运维平台功能以提升管理效率:一是完善数据可视化与预警功能,将杆塔倾斜角度、变形趋势、装置状态等数据以图表形式直观展示,设定多级倾斜阈值,超阈值时自动触发声光报警与短信通知,提醒运维人员及时处置;二是增加杆塔资产管理功能,整合杆塔位置、型号、建设时间等基础信息,结合倾斜监测数据建立全生命周期健康档案,为运维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三是实现远程控制与诊断,支持通过平台远程调整装置定位频率、传输间隔等参数,实时监测装置供电状态与故障信息,实现远程故障诊断与修复,减少现场维护工作量。
(三)安装与校准机制优化
建立科学的安装与校准机制以保障监测精度:一是规范安装流程,明确北斗定位天线的安装位置、安装角度与固定方式,确保定位数据能准确反映杆塔倾斜状态,避免因安装偏差导致监测误差;二是定期校准机制,结合人工测量对装置监测数据进行定期校准,消除长期运行中的累积误差,确保监测精度持续达标;三是批量调试与验收标准,制定装置批量安装后的调试流程与验收指标,统一调试参数与性能标准,确保每台装置均能满足输电杆塔倾斜监测的精度与稳定性要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北斗高精定位与低功耗设计的输电杆塔倾斜监测装置,通过北斗技术实现高精度倾斜监测,结合低功耗设计保障长期稳定运行,有效解决了传统输电杆塔监测的精度不足、续航短、适应性差等问题。未来,需进一步优化北斗定位抗遮挡能力与低功耗算法,提升装置在极端环境下的可靠性,同时加强监测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实现杆塔倾斜故障的智能预测与诊断。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该装置将在输电线路安全运维中发挥更大作用,为电网的稳定可靠运行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郭富城, 刘旭. 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统在港口的应用[J]. 港口科技,2025, (06): 6-9.
[2]张彦斌, 范继锋, 张天龙, 张伟, 陈杰. 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的变电站输电线路无人机巡检方法[J]. 内蒙古电力技术, 1-5.
[3]邓波明, 林明伟, 贺景运, 何明. 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服务系统的变电站作业风险全时空主动监控[J]. 电气技术与经济, 2025, (05):227-229+2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