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理念下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措施探讨
降初
四川省甘孜州道孚县八美集镇幼儿园,626400
引言:习惯是经过重复训导而形成的一种稳定的行为倾向,是我们思想的简化工具。良好习惯作为支撑幼儿未来发展的重要非智力因素,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具有深远的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 注重家庭、家教、家风”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也指出要“ 健全幼儿园、家庭、社区协同的家园共育机制” ,将良好行为习惯培育纳入幼小衔接的重要内容。如何在家园共育中营造良好的习惯生成情境,精准施策、多措并举地帮助幼儿塑造良好行为习惯,成为摆在广大家长和一线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明确育人目标,形成家园合力
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通过精心设计的课程内容,教师可以将行为习惯的培养融入幼儿的探究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1]。除了传统的家长会、园长接待日等,还可以通过入园准备、亲子活动、家委会、家长开放日、线上家长学校等契机,与家长深入交流幼儿习惯培育的重要性、可行措施等。在制定培育目标时,教师要深入了解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能力基础,根据幼儿的接受能力,遵从“ 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 的序列化原则。同时,目标要尽量具体化、情景化,如“ 会使用餐巾纸擦嘴” “ 借物时主动说谢谢老师(某某同学)” 等,以增强目标的可操作性。在培育过程中,家园要建立顺畅的反馈机制,及时沟通幼儿在家园的表现。除了幼儿每日的接送时间,家长还可以通过电话、短信、在线聊天工具等渠道与教师保持密切联系。教师则可以通过家园联系册、班级微信群、线上云班级等平台定期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园表现。唯有家园协同配合,形成目标明确、及时反馈、持续优化的良性培育闭环,才能使良好行为真正内化为幼儿的自觉行动。
二、优化成长环境,强化环境育人功能
环境是幼儿习惯培育的重要载体。为充分发挥环境教育的隐性功能,幼儿园首先要科学创设环境。一方面,环境布置要遵从人性化原则,符合幼儿生理、心理特点,让幼儿感到舒适和安全,如采用柔和的色彩、圆滑的线条装饰墙面,在活动室铺设防滑、吸音的地垫,在盥洗室安装高度适宜的洗漱设施等;另一方面,环境创设还要注重心理环境的营造,除物理布置外,教师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传达亲和、尊重、平等的教育理念,在师幼互动中给予幼儿积杪关注,让幼儿时刻感受到被爱与被接纳。其次,教师要及时捕捉环境中蕴含的教育资源,并与主题教育相结合。如在开展“ 爱护公共设施” 主题时,可利用楼道、盥洗室、户外场地等环境,指导幼儿学习正确使用这些空间,增强幼儿爱护公物的意识。再者,教师还可以利用家长资源,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环境创设。家庭方面,家长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合理规划儿童生活、学习、娱乐空间,如在客厅辟出亲子活动区,在卧室或书房等地设置儿童学习角等。同时,家长还要注重家庭心理氛围的营造,以民主、平等、宽松的方式与幼儿相处,让幼儿感受到家庭的关爱与呵护[2]。
三、设计主题活动,增强幼儿习惯意识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和教育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主题活动,将良好行为习惯的培育寓于其中。一方面,教师要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 岁儿习惯培育指南》等文件要求,结合本班幼儿实际,制定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习惯培育主题。教育内容可涵盖生活自理、礼貌礼仪、卫生保健、安全防护等方面。主题活动的形式要丰富多样,选择幼儿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幼儿在参与中习得良好行为。比如,组织“ 我是餐桌小标兵” 情景体验,让幼儿扮演餐厅服务员,引导他们学习正确摆放餐具、礼貌用餐等;开展“ 我是生活妙招小发明家” 创意比拼,鼓励幼儿创编与良好习惯相关的儿歌、故事、情景剧等,在同伴互动中传播文明理念。教师还要及时捕捉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出的闪光点,通过表扬、奖励等正向评价方式强化其良好表现。可以设置个人、小组、班级等层面的目标,引导幼儿自我监督、互相提醒,调动其主动参与的积杪性。家长则可充分利用节日、纪念日等时机,与幼儿园主题教育形成呼应,增强幼儿习惯意识。
四、加强自我修炼,提升家园教育力
在家庭教育的基础上推动家园共育是巩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必然选择。在欢乐家庭氛围中养成的习惯大多是积极的,唯有让幼儿获得满足感、安全感、成功感,才更有利于幼儿向良好行为习惯的发展方向迈进[3]。一方面,教师要加强专业学习,提升自身人格魅力。在幼儿面前,老师要时刻保持端庄得体的仪表仪态,要用普通话进行教学,要谦和有礼地对待他人,通过自身的示范作用感染幼儿。同时,教师还要不断加强理念学习,掌控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了解习惯培育的科学原理,不断改进教育策略,做“ 幼儿为本” 理念的忠实实施者。另一方面,家长作为幼儿最亲密的人,更要以良好的个人素质为孩子立标杆。家长要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时刻保持端正、文明的言行举止。同时还要主动加强家庭教育知识的学习,掌控科学育儿方法,做内行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家长要尊重孩子人格,多一些理解包容,少一些说教训斥。通过心平气和的亲子交流、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围营造,让孩子获得安全感,进而调动其主动培育习惯的内驱力。
结语
总之,良好习惯的培育需要家庭、幼儿园、社区形成合力,共同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家园应该在学习借鉴彼此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习惯培育的内容和形式,将其融入幼儿一日生活和各领域教育之中。家长和教师还要加强自身修为,提升家园教育力,用爱心陪伴幼儿,用行动引领幼儿,用智慧启迪幼儿,让科学、持续、精准的习惯培育成为常态,让良好习惯成为幼儿远走高飞的翅膀,托举幼儿迈向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殷倩珍.家庭教育与幼儿品行的紧密联系及指导实践[J].亚太教育,2025,(11):16-18.
[2]杨艳.家园共育在幼儿园品德启蒙教育中的作用与实践[J].华夏教师,2025,(S1):114-116.
[3]梁颖.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24,(24):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