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智慧财务体系下的公立医院内部财会监督探索

作者

郑越

重庆两江新区人民医院 重庆 400000

财会监督属于财务会计的基本职能。以监督主体的不同为根据,财会监督可以分为两种监督方式,分别为单位内部财会监督以及外部财会监督。公立医院在现代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业务规模逐渐增大,业务类型的复杂程度也在不断提升,业务活动中所涉及的资金量日益增加,在财会监督中,经济活动已然成为重点内容。在财会监督中,内部控制属于重要方法,通过合理运用内部控制,能够通过内部控制的制衡、授权审批等方法进行控制,进而将其和经济的管理流程相结合,前移控制关口,实现经济全程监督[1]。在现代的数字化时代,公立医院需要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支持下,打造智慧财务体系,在监督过程中保证权责清晰,对内部财会监督机制进行管控,预防出现财务风险事件,进而使医院的治理能力有效提升,实现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

一、实现多部门联动监督,充分发挥财会监督职能

医院在多部门联动监督中选举组长,总会计师作为执行组长,建立内部控制领导小组,从单位层面上,对内部进行强化控制。

从业务层面来看,医院需要对财务部门作为会计监督的主体,并且选取具备较高业务能力、沟通能力,并且对医院内部的业务流程的会计人员,并将其纳入至财务凭证审核小组。审核小组的主要工作不但包括了审核原始凭证、会计凭证是否完整、合法以及合规,还需要对业务流程中其他人容易忽视的节点进行审核,还需要对该情况及时向上进行反馈。在每个月的后几天,审核小组需要总结本月次所发现的问题,并且将总结报告反馈给对应业务部门,比如:供应商没有按照合同送货、外包的工作人员没有按照合同报送医务用品的数量,且和考勤表存在不一致情况,上述情况均是财务层面所体现出来的医院内部的业务问题,则需要由业务部门将该情况进行及时整改。多个部门需要将上述问题进行联合审改,并且能够将财会监督职能充分发挥出来[2]。

内部审计能够助力财会监督。审计监督的作用就是补充财会监督,内部审计的有关部门不但需要承担专项审计工作,还需要应用先进行技术监控内置资金,实现实时性监控大额资金。审计工作人员在接收到来自于监控模块的预警信息后,需要凭借自身工作经验判断经济业务是否能够解除预警,若经济业务仍然存在疑惑,则需要将财务风险进行及时化解。

二、建立业财融合体系,全程监督经济业务

现代公立医院重视运用信息化技术,将内部控制能力提升,通过应用智慧财务体系,建立业财共享平台,其中包括的项目为预算管理、采购管理、合同管理、支付审批、项目管理,将核心数据平台、业财共享平台、财务核算平台进行互相联通,进而在事前、事中、事后构建对公立医院的各项经济事项进行监督的体系,进而精细化管理医院的业财融合情况,与此同时,还可以监督公立医院在运营活动开展过程中的财会管理情况。

业财共享平台能够从全面预算管理出发,实现全过程监督经济业务。预算管理在内部控制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更是在业务运动以及财务管理过程中,实现监督的重要手段,同时,贯穿于全过程,在医院内部的管理中,能够发挥其综合功能,比如计划、协调、控制、评价。但是在没有在将全面预算管理实现信息化之前,经常会产生预算编制、不按照规范调整、不严格控制预算等情况。业财共享平台能够基于全面预算管理,其中包含了多种业务模块,便于对公立医院的发展目标进行监控,对其费用进行合理控制,进而完成业务流程的闭环管理,保证每个管理环节均具备完整信息[3]。项目预算的应用,能够实现无预算不采购、不支付,进而使预算的刚性控制得以充分体现。

业务活动的实施中,做好合同管理,也能够实现财会监督,公立医院为了能够控制内部目标,预防发生经营活动风险,就需要做好科学的合同管理。传统管理中,会将手工台账作为基础,对合同实施中的各个阶段中采取分离式管理过程中,经常会产生较多问题,比如:合同并未科学分类、会签流程并不规范、并未及时收付款、超合同金额付款、不及时归档,进而提升了医院的财务风险。合同管理的应用,能够全过程管理合同,在关键过程中,能够信息化控制业务流程,在协同前和协同后能够使用各种模块,穿透式管理合同支付、归档、发票、台账等,进而将预算和合同和支付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强化,保证医院的经济业务的运行能够保持在稳定状态下。合同归口管理部门中需要以合同种类为根据,选择标准的合同模板,供应商则需要做好线上交付,避免经济业务产生偏差。对于对收款合同有所忽视的情况,能够自动提示对应部门催收款项,保证医院收入不出现偏差。

核心数据平台、财务核算平台以及业财共享平台共同实现了数据、业务与资金三流的融合。依据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智慧财务体系中的业财共享平台与核心数据平台所承载的“业务流”和“数据流”,能够在财务核算平台中自动生成财务会计分录,并同步形成预算会计分录。该平台内置了两类分录之间的差异对照机制,可自动生成报表并对差异原因进行分析。同时,财务流能够反向追溯至业务流,支持跨层级业务查询,从而实现资金流与业务流的有效衔接。这一“穿透式”监管模式不仅符合政府会计制度的核算规定,也有助于财会人员在执行核算的同时实施有效的财会监督[4]。

三、结束语

提升财务数据的线上化处理能力。在智慧财务体系投入运行后,已初步实现了部分业务数据流、资金流与信息流的融合,会计凭证可直接由核算系统自动生成。后续应进一步借助网络信息技术,推动医院全部财务数据实现在线流转,最大限度减少人工干预和修改操作,从而有效防止不实数据对财会监督效果造成干扰。

建立财会监督结果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够为内部控制中的风险评估提供支持。财会监督所揭示的问题,反映了医院在日常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内部控制薄弱环节。公立医院应当对监督中发现的不同类别问题进行划分,并分别设定相应分值,从而构建起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可作为评估内部控制风险以及实施会计人员奖惩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王志丹.对公立医院智慧财务信息管理系统的探讨[J].财会学习,2020(16): 63+65 .

[2]蹇思慧.智慧财务建设对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影响研究[J].财会学习, 2022(19):152-154.

[3]张禹晨,刘侨伊,宋佳丽,等.基于财会监督视角的公立医院智慧财务系统建设实践[J].现代医院管理,2025,23(1):87-91.

[4]廖菁,魏朝晖.基于智慧财务体系下的公立医院内部财会监督探索实践[J].财经界,2023(28):13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