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政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研究

作者

许诺

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焦作 454000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仅会造成极大的健康危害,还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对公共卫生安全乃至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从而阻碍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应急管理是政府采取一系列应急措施实现危机事件有效处理、管理及防控的过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则是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执行的一系列应急措施及管理方案的过程,目的不仅是为了解决危机,还为了尽快恢复社会和谐稳定[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不确定性、影响广泛性、应对能力高要求性等,决定了政府必须具备很强的执政能力、应急能力,才能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维持社会和谐稳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备受社会各方关注,需要从多个角度和维度去制定和实施管理方案,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工作质量及效率。

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类及特点

1.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类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包括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两个方面的内容,是指突然发生的有可能对社会公共健康、社会高质量发展造成严重损害的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以根据诱发原因进行分类,可分为传染疾病、感染性疾病等,具体见表 1

表 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类及诱发原因

1.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其他危机事件不同,不仅具有明显的不可控性和突发性特点,还具有社会危害性大、影响的群众范围广、处置流程及工作复杂等特点,具体体现如下,具体如下:

(1)不可控性和突发性(发生原因、地点等不可控)。绝大多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都是在意料之外发生的,其发生时间、地点、原因等信息无法实现准确掌握,这类事件所造成的损害及危害也难以估计,表现出明显的不可控性和突发性特点。

(2)影响的群众范围广(群体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范围大,波及的群体多元,甚至一些事件还具有很强的传播性和扩散性,例如生物病原体导致的传染疾病、自然灾害导致的感染性疾病,都会通过多种方式快速扩散,表现出明显的群体性特点。

(3)社会危害性大(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及社会和谐稳定发展造成巨大危害)。调查发现,超过80%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社会危害,例如感染性疾病会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造成一定损害,如果感染规模扩大到事件发生地以外的其他地区,还会造成社会层面的重大利益损失,表现出明显的社会危害性大特点[2]。

(4)处置流程及工作复杂(复杂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诱发原因很多、危害范围比较广、涉及单位较多,所以处置流程较为复杂,增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不可控性,导致在短时间内很难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有效控制,表现出明显的处置复杂性特点。

2 政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原则及问题

加强政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不仅能够提高我国政府非常态化的管理能力,还能够发挥我国政府应急管理的主体优势,并全面贯彻我国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施政理念。政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应遵循预防性、公平性、人本性、协调性及科学性五大原则,具体如下:

2.1 政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原则

(1)预防性原则。坚持预防性原则能够有效预防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或已发生突发事件造成的不可控危害[3]。例如借鉴以往已发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经验,结合多个不确定和不可控因素,制定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措施;针对已经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则借鉴成功经验快速给出处置方案和应急管理措施;政府机关要与医疗卫生系统及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协同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工作。

(2)公平性原则。各级政府部门要公平对待所有群体,认真做好对所有群体的安全防护和医疗救助工作,确保每个受事件影响的个体都得到救助和帮助。

(3)人本性原则。人民群众是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最大的群体,政府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时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原则,要时刻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健康。

(4)协调性原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需要多个部门协调联动,政府需要与医疗卫生部门及其他功能部门协同制定和执行有效的应急管理策略,协调联动中要明确各部门职责及责任,并做好各项资源共享及配置工作。

(5)科学性原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需要结合事件本身的特点、发展情况、影响范围等制定方案,提高政府应急处理的科学性。

2.2 政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问题

(1)应急保障体系不完善,财政投入力度不足。现阶段,部分地方政府所执行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保障体系还不完善,例如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及责任不明确、资源配备管理机制不完善、应急管理制度不健全及相关法规不完善,导致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不规范行为,降低应急管理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及规范化水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涉及多个部门,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但调查显示,部分地方政府投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财政资金并不充足,无法满足应急管理需求,不仅影响应急管理效率,还影响公共卫生体系高效稳定运转[4]。

(2)监控预警系统及信息管理体系不完善。完善有效的监控预警系统不仅能够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工作,还能够及时发现并警报危机事件,实现有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预防及应急处理。然而部分地方政府尤其是县级基层地方政府,因为相关制度不完善、监督机制不完善、预防意识薄弱等原因,导致现行监控预警系统一直得不到完善,甚至继续使用“条块结合”管理模式,导致各级医疗机构资源、信息资源等无法共享,阻碍医疗机构之间的沟通和协调。部分公共医疗卫生网络化建设缓慢,没有实现全面覆盖网络的目标,无法高效收集信息,导致基于网络的监控预警系统迟迟没有建立起来。突发公共卫生信息收集规范不统一,导致病原体免疫力和健康情况信息收集效果差,影响公共卫生体系预警效果。部分地方政府或卫生管理部门没有结合实际建立完善的信息发布制度、信息共享机制及信息管理体系,导致信息传播和控制效果差等问题。

(3)风险防范和管理意识不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突发性特点,决定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信息很难被精准确定,所以一些前期没有明显爆发特点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很难被人们感受到。例如很多流行性疾病,前期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人们产生松懈思想,会直接当成感冒去治疗,不利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全方位落实。公众危机教育的缺失导致社会整体应急管理能力较弱,难以满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管控及应急处置要求[6]。

(4)应急决策人才匮乏。调查显示,很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人员都是根据经验来确定应急决策,并没有结合实际制定针对性应急决策。部分应急管理人员忙于日常行政工作,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危害的认知度不高,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的应急处置工作经验也不足,导致不能冷静分析做出判断。

3 政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策略

3.1 完善应急保障体系,加大财政投入

(1)完善应急保障体系。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制度及监督机制;完善公共卫生危机事件风险评估机制;完善各级医疗机构资源及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完善政府与医疗机构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机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信息收集规范、信息发布制度及信息管理体系[7]。

(2)加大财政投入。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际情况、危害程度等确定财政投入金额;将公共卫生事业经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经费等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并设置多级专项基金。例如“支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医疗救治项目”,自治区财政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配套资金,用于支持突发传染病能力建设项目;“支持卫生健康人才培养”,自治区财政筹措资金,用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农村订单定向医学专科(高职)生培养、儿科医生培养、卫生应急队伍建设等,促进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培养;“支持重大传染病防控监测”,自治区财政筹措资金,推进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等重大传染病防控以及新冠肺炎等重点传染病监测工作[8]。

3.2 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完善应急机制

发挥政府职能,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以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为目的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健全地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提高应急处理的针对性及有效性,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将“以人为本”理念贯彻到应急设备、医疗设施、医用药物等管理工作中,让所有设备及设施都服务于人民群众。

3.3 完善监控预警系统,加强应急信息管理

借助数字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等先进技术搭建公共卫生信息交互及信息集成系统,通过该系统可快速获取异常的公共卫生数据,然后根据数据预测可能发生的危机事件,最后制定预防措施。搭建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支撑平台,通过该平台做好数据集成共享工作,并协调各相关部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急管理效率[9]。全面落实国家电子网络疾病监测报告预警系统、医学应急网络系统等信息管理系统构建工作,通过多系统协同,提高应急信息管理效率。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预案等完善应急信息管理制度,规范其信息管理工作。

3.4 建设应急管理人才队伍,加强应急管理风险教育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中政府、医院及人民群众之间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关系,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人才及应急管理风险教育方面也有着密切联系。应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及应急管理风险教育相关策略如下:第一,组建应急处理和救援队伍,进行针对性应急及救援训练,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第二,强化医疗卫生人才应急管理培训,定期进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演练,提高医疗应急处理能力。第三,强化广大人民群众医疗卫生等方面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提高人民群众对日常生活中危险卫生事件的警惕,并强化人民群众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意识[10]。

4 结束语

总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包括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两个方面的内容,具有突发性、群体性、社会危害性、处置复杂性等特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我国和谐社会稳定造成了不利影响,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是我国政府部门开展公共管理的核心工作。开展有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不仅能减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危害或损害,还能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保证人民健康。现阶段,部分政府部门或者机关机构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中还存在财政投入力度较小、监控预警系统不完善、风险防范和管理意识不足、应急决策人才匮乏等问题。基于此,上文结合现有问题,提出了“完善应急保障体系,加大财政投入;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完善应急机制;完善监控预警系统,加强应急信息管理;建设应急管理人才队伍,加强应急管理风险教育”等有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策略。

参考文献

[1]唐利.我国政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海外文摘,2021(15):120-12

[2]多永韵璇,张俊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政府应急管理能力的提升——以新冠疫情防控为例[J].上海管理科学,2021,43(2):106-110.

[3]颜利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政府应急管理探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19):95-96.

[4]方宇庭.地方政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方法研究——基于危机生命周期理论[J].山东青年,2021(7):179-180.

[5]肖海燕.我国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政府应急管理研究[D].辽宁:大连海事大学,2023.

[6]康东伟,高亚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政府应急能力体系构建[J].国际公关,2021(14):72-74.

[7]黄金凡,刘建准.情报介入视角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22,39(22):39-43.

[8]张枫怡,赵静,傅云翔,等.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政策变迁研究[J].医学与社会,2023,36(4):68-73,79.

[9]王秀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现状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3,39(7):168-171.

[10]李欣.浅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5):289-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