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县域乡村学校团体心理辅导技术的积极作用探究

作者

朱耿芝

山东省微山县第二中学 277600

引言:县域乡村高中是乡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乡村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使命。深入探究团体心理辅导技术在县域乡村高中的积极作用,梳理科学的实施策略,既能为乡村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实践指导,也能丰富乡村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体系,助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县域乡村高中团体心理辅导技术的积极作用

(一)提升学生心理调适能力

县域乡村高中学生面临着学业竞争、未来规划等多重压力,部分学生因缺乏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在面对挫折和负面情绪时容易陷入困境。团体心理辅导技术通过系统化的训练,帮助学生认识自身情绪特点,掌握科学的情绪调节技巧,如通过呼吸放松、冥想训练等方式缓解焦虑情绪,通过认知重构引导学生用积极视角看待问题。在团体环境中,学生能够在安全、包容的氛围里尝试运用这些技巧,逐步形成理性的思维模式和情绪反应机制,当遇到考试失利、与家人产生矛盾等情况时,能够自主调整心态,避免极端情绪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从而提升整体心理调适能力,增强应对生活中各类挑战的信心。

(二)改善学生人际关系质量

县域乡村高中学生多来自周边乡镇和农村,部分学生因成长环境相对封闭,在人际交往中存在沟通能力不足、合作意识薄弱等问题,容易出现孤独感、社交焦虑等情况,影响校园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团体心理辅导技术以集体活动为载体,为学生创造了大量互动交流的机会,在结构化活动设计中,学生需要共同完成任务、分享观点、相互支持,在此过程中学会倾听他人意见、表达自身想法、理解不同视角。通过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活动形式,学生能够逐渐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学会尊重他人、包容差异,减少人际冲突,建立起和谐的同学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能为学生提供情感支持,还能营造积极的校园氛围,促进学生在集体中获得归属感,进一步推动其心理健康发展。

二、县域乡村高中团体心理辅导技术的实施策略

(一)分层设计结构化活动

在县域乡村高中开展团体心理辅导,需结合高中生不同年级的心理特点和需求分层设计结构化活动,这种策略能确保辅导内容与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相契合,避免“一刀切”导致的辅导效果不佳问题。

例如,在高一新生入学后的第一个月,围绕“校园适应”主题设计系列结构化活动。首先开展“音乐椅子”破冰游戏,让学生在轻松的音乐氛围中快速熟悉彼此,打破陌生感;随后组织“自我名片制作”活动,引导学生用文字、图画等形式展示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再在小组内分享,帮助学生加深自我认知的同时,也让同学之间进一步了解;最后进行“校园寻宝”小组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索校园功能区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意识,熟悉校园环境。如此,高一新生能在短时间内适应高中校园生活,建立初步的人际关系,减少入学后的焦虑情绪,为后续的学习生活做好心理准备。

(二)融合多学科理论开展辅导

融合多学科理论开展团体心理辅导,能打破单一心理学理论的局限,从教育学、社会学、艺术学等多个维度为辅导活动提供支撑,让辅导内容更丰富、方法更多元。

例如,在开展“情绪管理”主题团体心理辅导时,融合心理学中的认知行为理论、艺术学中的表达性艺术治疗理论设计活动。首先依据认知行为理论,引导学生识别自身的负面情绪及对应的负面思维模式,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负面思维产生的原因;随后引入艺术治疗中的绘画技术,让学生用不同颜色、线条绘制自己近期的情绪状态,不需要专业绘画技巧,只需要真实表达内心感受,在绘画过程中释放情绪;最后结合社会学中的社会支持理论,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绘画作品和情绪故事,其他同学给予理解和建议,形成相互支持的氛围。通过多学科理论的融合,学生既能从认知层面调整对情绪的看法,又能通过艺术形式释放情绪,还能获得同伴支持,情绪管理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在后续面对学业压力时,能更理性地处理负面情绪。

(三)建立动态评估反馈机制

建立动态评估反馈机制是确保县域乡村高中团体心理辅导持续有效的关键策略,能让团体心理辅导始终围绕学生需求开展,不断优化辅导方案,提升辅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也能为乡村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积累实践数据,推动辅导模式持续完善。

例如,县域乡村高中可以在开展“人际交往能力提升”主题团体心理辅导前,先采用人际关系量表对参与学生进行测评,统计出学生在沟通表达、冲突解决、共情能力等方面的薄弱环节,确定辅导重点为“有效沟通技巧”和“共情能力培养”;辅导过程中,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中的表现,发现部分学生在表达自身观点时过于被动,及时调整活动环节,增加“观点表达练习”小游戏,鼓励被动学生主动发言;辅导结束后,发放满意度问卷和人际交往能力简易测评问卷,收集学生对活动内容、形式的反馈,同时对比辅导前后的测评数据,发现学生在有效沟通和共情能力方面的得分均有提升,但在冲突解决技巧方面仍有不足。根据这些评估结果,在后续的辅导活动中加入“冲突解决情景模拟”内容,进一步完善辅导方案,让团体心理辅导更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三、结语

县域乡村高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团体心理辅导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能够让团体心理辅导在县域乡村高中落地见效,弥补乡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不足的短板,满足高中生的心理发展需求。未来,县域乡村高中需进一步探索团体心理辅导技术与本地教育实际的融合路径,不断优化实施策略,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融入学生的成长过程,助力乡村高中生以更健康的心态、更积极的状态面对学业和人生,为乡村振兴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梦梅. 试论团体辅导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实施[J].科教文汇,2010(28):174-175.

[2] 广州市越秀区朝天小学课题组. 在学校教育中实践和运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探索[J]. 教育导刊,2007(6):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