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议“枫桥经验”的文化逻辑

作者

张明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

“枫桥经验”从历史中走来,其核心精髓从最初的“发动和依靠群众,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演进为新时代背景下更为系统、科学的基层社会治理范式。这一历程不仅是实践方法的创新与调试,更是其内在文化基因的传承与彰显。若仅从制度层面理解“枫桥经验”,则难以窥其全貌、探其根本。从文化的视角审视,我们可以发现,“枫桥经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于基层社会运用的一次成功实践与创新性结合。其中,“以和为贵”奠定了其追求的社会理想,“以人为本”明确了其行动的根本遵循,“德法结合”指引了其运作的核心方法。三者相互依存、有机统一,共同铸就了“枫桥经验”深沉而稳固的文化根基。

“以和为贵”:价值目标的文化基调

“和”文化是中华文明最鲜明的精神标识之一,追求和谐、和睦、和平是中华民族深层的价值追求。《论语》有云:“礼之用,和为贵”,将“和”视为社会秩序运行的崇高目标。这一思想深深嵌入“枫桥经验”的肌理,成为其逻辑起点和价值归宿。

“枫桥经验”以“就地化解矛盾”“矛盾不上交”为基本特征,其首要目的并非简单地判定是非、分清胜负,而在于修复受损的社会关系,恢复基层社会的和谐状态。它致力于将冲突化解于萌芽、消弭于基层,防止个体间的矛盾升级为群体性的对抗,从而有效维护基层社会的整体稳定与安宁。这与传统文化中“息讼止争”“天下无讼”的社会理想深切契合,体现了一种对和谐秩序的内在偏好与执着追求。

新时代“枫桥经验”强调“源头治理”与“预防为主”,通过建立健全风险排查和预警机制,实现从被动调处向主动防控的转变。这种“防微杜渐”“治未病”的治理智慧,正是“以和为贵”文化在实践中的超前性和主动性体现。它追求的并非矛盾产生后的完美解决,而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矛盾的产生,营造一种持久而动态的和谐。因此,“以和为贵”为新时代“枫桥经验”提供了崇高的价值理想,使其升华为一种致力于实现社会善治的文化实践。

、“以人为本”:根本立场的文化源泉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枫桥经验”将其继承与发展,注入了“以人为本”的现代内核,并将其作为一切实践的根本立场,充分彰显了人民的主体地位。

其一,它始终坚持依靠人民。“枫桥经验”的灵魂是“发动和依靠群众”。它不是依靠一个外在的、强大的行政力量来单向度地管理群众和裁决纠纷,而是充分信任群众、组织群众、赋能群众,激发其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内生动力。无论是历史上的治保会,还是当下的网格员、乡贤理事会、志愿者调解队,其主体都是人民群众自身。这种“人民的事情人民办”的治理模式,深刻体现了“政之所兴在顺民心”的传统智慧,使人民成为维护自身和谐稳定的真正主体和力量源泉。

其二,它的一切实践为了人民。“枫桥经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权益,增进其福祉与幸福感。化解矛盾纠纷是手段,而其终极归宿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新时代“枫桥经验”更是与改善民生、乡村振兴、公共服务等紧密融合,致力于从源头上消除矛盾滋生的土壤,这深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和谐作为治理的终极关怀。

三、“德法结合”:实践智慧的文化路径

在中国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德治”与“法治”并非二元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统一体。儒家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法家倡导“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德与法二者共同构成了国家治理的基石。尤其是新时代“枫桥经验”正是“德法结合”这一古老智慧在基层社会的精彩演绎。

一方面,它极致发挥道德的浸润教化功能。在枫桥的调解实践中,过程不仅是辨明事实、援引法律条文的过程,更是一个以德服人、以情感人、以理导人的过程。调解员善于运用乡规民约、公序良俗、人情事理进行劝导,唤醒当事人的道德自觉与羞耻感,引导其换位思考,从而在道德共识和情感共鸣的基础上达成和解。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德治方式,能够从根本上消除对立情绪,实现社会关系的实质性修复。

另一方面,它牢牢坚守法治的底线保障作用。新时代“枫桥经验”绝非不讲原则的“和稀泥”,其运行全程必须在法治的框架内进行。调解员需熟知法律政策,确保解决方案不违背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它通过培育“法律明白人”、推行“一村一法律顾问”等制度,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融入日常。当柔性调解无法解决问题时,则坚决依法引导当事人通过诉讼等途径解决,捍卫司法权威与社会公平正义。这正是“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在现代治理中的完美体现。

四、结论

综上所述,“枫桥经验”的成功实践,深层次地得益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以和为贵”的文化理念为其锚定了追求社会和谐的价值目标,“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为其确立了人民主体的根本立场,“德法结合”的治理智慧为其提供了刚柔并济的实践路径。这三重文化支撑相互关联、彼此强化,共同赋予了“枫桥经验”独特的文化品格与强大的生命力。

厘清“枫桥经验”的文化逻辑,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其超越时空的价值魅力,更能为我们在新时代不断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深邃的文化启示与坚定的文化自信。未来,应更加自觉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治理实践深度融合,让新时代“枫桥经验”这面旗帜在文化的浸润中焕发出新的时代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