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全过程工程咨询造价管理模式

作者

王晓娟

江苏盛德量行建设咨询有限公司 210019

一、全过程工程咨询造价管理模式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协同机制不健全

全过程工程咨询涉及多个参与方与专业领域,目前缺乏有效的协同管理机制,导致各环节、各专业之间信息传递不畅、职责划分模糊。例如,设计阶段的初步设计与概算之间有脱节的情况,设计人员与造价人员沟通不足,使得设计方案未能充分考虑造价控制要求。各参与方的需求存在差异,业主在变更、签证等程序上应事先提出相关的管控制度要求,施工单位按相应的程序要求上报,咨询单位按要求进行审核。由于缺乏统一的目标导向与协调机制,从而影响造价管理的整体性与连贯性。此外,跨阶段的责任追溯机制不完善,出现造价偏差时难以明确责任主体,制约了管理效能的发挥。

(二)专业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部分咨询单位的全过程造价管理能力不足,缺乏具备跨阶段、多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难以满足全周期造价管控需求。在服务内容上,仍侧重于传统的计价核算,对前期决策阶段的投资策划、设计阶段的价值工程应用、施工阶段的动态成本控制等深度服务不足。专业团队对新材料、新工艺、新规范的掌握不够及时,在复杂工程或新型项目中,难以提供精准的造价分析与风险评估,导致造价管理的前瞻性与专业性不足。同时,咨询单位的品牌建设与服务标准化程度较低,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全过程工程咨询造价管理模式的公信力。

(三)技术融合与数据应用滞后

信息技术在全过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深度不够,仍以传统的造价软件为主,未能充分利用 BIM、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全周期造价的可视化、智能化管理。各阶段造价数据分散存储,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与共享平台,导致数据孤岛现象严重,难以实现数据的纵向对比与横向分析,影响了造价预测的准确性与决策的科学性。此外,数据分析能力薄弱,未能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挖掘总结造价规律,难以针对不同类型项目提供个性化的造价管理方案,技术赋能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二、全过程工程咨询造价管理模式的核心内涵与运行机制

(一)模式的核心内涵

全过程工程咨询造价管理模式以实现工程全周期造价最优为目标,强调从项目策划到运营维护的全过程、一体化造价管控。其核心在于打破传统造价管理的阶段分割,通过统一的咨询团队整合各阶段造价信息,形成“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竣工结算”的闭环管理。该模式注重造价与功能、质量、进度的协同优化,在满足工程使用功能的前提下,通过技术经济分析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同时,强调主动控制与动态管理相结合,在项目前期通过方案优化规避造价风险,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实时监测调整造价偏差,确保造价始终处于可控范围。

(二)主要运行阶段与内容

决策阶段的造价管理聚焦于投资估算的科学性,通过市场调研、技术经济分析等手段,合理确定项目投资规模与资金筹措方案,为项目立项提供依据。设计阶段是造价控制的关键,通过推行限额设计、价值工程等方法,在满足设计规范的前提下优化设计方案,将概算控制在投资估算范围内。招投标阶段需编制精准的招标控制价,规范合同价约定,明确造价调整条款,为施工阶段造价管理奠定基础。施工阶段注重动态造价控制,通过工程变更管理、现场签证审核、进度款支付控制等措施,实时跟踪造价变化,及时纠正偏差。竣工结算阶段则需严格审核结算资料,确保结算金额的准确性与合规性,完成造价管理的最终闭环。

(三)关键支撑要素

专业的咨询团队是模式运行的核心支撑,需具备涵盖投资、设计、造价、法律等多领域的专业知识,能够提供一体化、综合性的造价服务。完善的制度体系是保障,包括服务标准、流程规范、责任划分、考核机制等,确保各环节管理有章可循。先进的技术平台是重要工具,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造价数据的实时采集、共享与分析,提升管理效率与精准度。此外,业主的信任与支持也是关键,需赋予咨询单位足够的管理权限,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造价管理目标的实现。

三、全过程工程咨询造价管理模式的优化策略

(一)构建协同管理体系

建立多方参与的协同管理机制,明确业主、咨询单位、施工单位等各方在造价管理中的职责与协作流程,通过定期沟通会议、信息共享平台等方式实现高效对接。推行“总咨询师负责制”,由总咨询师统筹协调各专业团队,确保造价管理指令的统一与执行的连贯性。加强各阶段造价文件的衔接管理,制定投资估算与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与竣工结算的衔接标准,明确偏差控制范围与调整程序。建立跨阶段的责任追溯制度,将造价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团队与个人,形成“全员参与、全程负责”的管理氛围。

(二)提升专业服务能力

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通过校企合作、在职培训等方式,培养具备多专业知识与全周期管理经验的造价人才,提升团队的综合服务水平。拓展造价管理服务内容,从传统的计价核算向投资策划、方案优化、风险评估等增值服务延伸,为业主提供全方位的造价解决方案。建立标准化服务体系,制定全过程造价管理服务指南,规范服务流程、成果标准与质量控制要求,提升服务的一致性与专业性。加强行业交流与合作,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与技术方法,推动咨询单位的品牌建设与能力提升。

(三)深化技术融合与数据应用

搭建基于 BIM 技术的全过程造价管理平台,实现三维模型与造价数据的关联,通过模型算量、虚拟施工等功能,提高造价管控的效率。建立统一的造价数据库,整合不同类型项目的历史造价数据、材料价格信息、指标参数等,形成数据资产,为造价预测与决策提供支持。引入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数据挖掘分析造价影响因素,预测造价变化趋势,实现智能化的风险预警与方案优化。推动造价管理与其他管理系统的集成,如与项目管理系统、财务系统的数据共享,实现造价、进度、质量的协同管控。

(四)完善保障机制与政策支持

政府部门应加快完善全过程工程咨询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标准体系,明确造价管理的服务范围、责任划分与收费标准,为模式推广提供制度保障。加大政策引导力度,通过试点示范、财政补贴等方式鼓励业主采用全过程工程咨询造价管理模式,培育市场需求。建立行业监管与信用评价体系,对咨询单位的服务质量进行动态评估,将信用记录与市场准入、招投标挂钩,规范市场秩序。加强行业协会的作用,通过制定行业公约、组织专业培训、开展交流活动等方式,推动行业自律与技术进步。

结束语

全过程工程咨询造价管理模式是工程建设领域造价管理的发展趋势,其通过整合全周期资源、优化管理流程,能够有效提升工程投资效益与管理效率。当前存在的协同不足、能力欠缺、技术滞后等问题,需要通过构建协同体系、提升专业能力、深化技术应用、完善保障机制等策略加以解决。未来,随着市场环境的成熟与技术的不断创新,全过程工程咨询造价管理模式将更加成熟,为工程建设项目提供更优质、高效的造价管理服务,推动工程咨询行业向专业化、一体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王丽.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住宅设施,2024,(09):49-51.

[2]许勐.全过程工程咨询取费评价与应用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23.

[3]居慧氲,尹娜.全过程咨询管理模式探讨[J].商场现代化,2023,(08):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