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电影美术设计与剪辑艺术的互动关系研究

作者

彭越

杭州师范大学 311121

一、电影美术设计对剪辑的引导

电影美术设计是电影视觉呈现的基础,它涵盖了场景设计、服装设计、道具设计等多个方面。这些美术元素不仅为影片营造了独特的视觉风格,更为剪辑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例如,在奇幻电影中美术团队可能会设计出充满神秘感和想象力的场景和道具,那么在剪辑时这些独特的视觉元素就能够被巧妙地编排或是二次创作,营造出奇幻的世界观,从而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在前段时间上映的《沙丘 2》就是很好的例子,无论是演员在各个环境下的服装、配饰,场景中的物品设计又或是数智化时代下的技术革新使得电影美术更加成熟与多元化,这些巧妙的美术设计都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

电影美术在影片制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有助于塑造影片的人物形象。电影是围绕“人”来讲故事的,一部影片的成功与否,除了演员精湛的演技外,还依赖于美术设计师对人物形象的深入刻画。在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美术师一方面需要刻画人物形象的典型性,通过服装、化妆和道具等手段,突出角色的个性和特点。在此次拍摄的短片《普通夜晚》中,女主角共四套服装,从绿色格纹西装、白色短袖、牛仔夹克到紫色毛衣外套,每一件衣服选择的都是不同质感的面料,通过这些细节之处的区别,想塑造出的是一位有点艺术气质、注重外表搭配但初入职场、较为忙碌的打工人形象。发型的设计上也是选择简约为主,表现女主角工作干练、精神的状态。周登富在《电影美术概论》 中的“人物造型设计”章节中提出:“人物造型设计是根据人物的职业身份,年龄品貌,阶级属性,民族风俗,文化素养,性格情感以及电影的时空变化等具体特征和要求构思创作的。人物的整体形象设计,要做到符合历史真实和生活真实,符合影片的规定情景和人物的个性特征,要做到与银幕空间环境的造型风格协调一致。”1 另一方面也需要考虑人物所处的环境,例如在天桥隧道里、便利店门口以及女主家里,不同或相同的地点都是时间线的变化,而随之产生的是不同的人物情感与想法。所以美术设计创作的每一个场景、服装和道具,都可以成为剪辑中的关键元素,剪辑师可以根据这些素材加以思考并结合剧情需要,进行创造性的编排。

由于故事背景和影片整体风格,要确保人物形象与这些元素相统一就不能仅仅体现在视觉效果的协调上更要体现在情感氛围的营造上。电影的艺术空间是影片叙事的重要载体,它决定了影片的外部形式风格。无论是通过环境色彩、人物色彩的搭配,又或是画面光影和构图等手段,都可以创造出独特而富有艺术感染力的空间环境。这种环境不仅能够为故事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场景,还能够增强影片的视觉效果和审美价值。所以,如果影片只有直白的叙事而没有加入美术设计的艺术创作,那么影片将显得平淡无味、失去艺术力量。而美术设计的加入,使得影片的艺术空间得以拓展和深化,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更加立体和生动。在斯托拉罗的理解中“色彩是电影美术语言中的一部分,电影使用不同的色彩语言来表示不同的内心世界。不同的色彩意义是不一样的,生活在不同民族有不同信仰和时代背景的人对电影中色彩的理解也迥异的。所以,色彩是电影美术中不可取代的视觉媒介。”2 例如,在女主角回到家中,白色的短袖上衣与牛仔裤的搭配是一种较为休闲又随性的,通过场景布置中暖黄色的、圆润的台灯,黑白简约插画增加艺术文艺性,背后奶白柔软的沙发,整体的画面偏暖色,而这恰恰将回到家后放松的状态与情感更好的抒发。在影片回忆过圣诞节的场景中,女主角与好友小文在服装上选择的都是毛衣,毛茸茸的质感以及紫色花纹、奶白色能够更好的烘托出冬季节日温暖幸福的氛围感。

二、剪辑是对电影美术设计的强化与补充

电影剪辑,作为一种独特的电影语言,其实质是对时间和空间的重新构造与解读。在电影这一艺术形式中剪辑不仅是技术层面的操作,更是一种深层次的创作过程,它涉及到对影片整体结构、节奏、情感以及主题的把控和表达。从理论角度来看,电影剪辑实际上是在运用视听语言进行叙事和表意的过程中,对时间流和空间结构进行精准操控。通过剪辑,电影制作者能够将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影像素材进行有机组合,从而创造出新的时空关系和意义。这种创造过程,既是对现实的解构,也是对现实的再创造,它使得电影能够超越现实的束缚,以更加自由、灵活的方式表达创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电影美术和剪辑在影片叙事和情感表达方面相辅相成。电影美术为影片设定了背景和基调,而剪辑则通过将这些视觉元素融入到故事情节中,共同构建影片的叙事结构。剪辑师在接收到电影美术创造的视觉元素后,会根据影片的整体风格和节奏进行再创造。通过剪辑手法,如镜头快速的切换、音效的配合等方面进一步凸显电影美术所营造的视觉氛围。例如,在动作片《速度与激情》系列中,剪辑师通过快速的镜头切换和节奏感强烈的音效配合,将美术团队设计的炫酷赛车和都市街景元素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紧张刺激的氛围,更加扣人心悬。剪辑师还可以通过对美术元素的精确运用,强化影片的情感表达和氛围营造。通过特定色调的调整、光影的变化可以进一步凸显美术设计所想要传达的情感。在《少年的你》中,色调整体上偏暗,这营造了一种压抑、沉重的氛围,这与电影中描绘的校园暴力、青少年成长的烦恼等主题相契合。在陈念和小北相互扶持、共同面对困境的场景中,光线的运用显得尤为关键。结尾处两人透过玻璃的对视,由于光影变化和剪辑的加持让情感的双向流动更具有感染力,也更好的体现了演员表演的张力。这种光影的变化不仅增强了画面的美感还进一步凸显了美术设计所想要传达的情感深度。

三、电影美术与剪辑在节奏控制上的协同作用

电影美术和剪辑共同把控影片的叙事节奏。美术设计通过场景和道具的变化,为故事的发展提供视觉上的引导;如短片中冰箱上的各种卡片、合照以及便利店美食 top 榜,这些道具的设置都是为了推动故事顺畅的发展;而剪辑则通过镜头的长短、快慢、顺序和过渡方式来控制叙事的节奏和张力。其次,特定的美术设计可以预示着影片即将到来的情节变化,而剪辑则可以通过镜头的组接来强化这种变化的效果。电影的节奏还能够影响观众对影片的整体感受。一个节奏合理的电影能够让观众感受到情节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电影的主题和意图。相反,如果电影的节奏混乱或不合理,观众可能会对影片产生困惑或不满,降低观影体验的质量。所以影片的成功与否,美术设计和剪辑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他们都需要很好的理解体会和把握导演对这部影片的艺术要求并加以贯彻。

参考文献

[1]周登富.电影美术概论[M].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

[2]王雪艳:《论电影美术设计中的色彩语言》[J],《电影文学》,2012,(12),第 143 页.

[3]由乐平.电影美术和当代绘画在不同表现形式下的相通性与互补性研究[D].鲁迅美术学院,2023.DOI:10.27217/d.cnki.glxmc.2022.000186.

[4]朱朝升,张国权.略谈电影剪辑中的节奏问题[J].中国电影,1958(12):74-75.

1 周登富.电影美术概论[M].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

2 王雪艳:《论电影美术设计中的色彩语言》[J],《电影文学》,2012,(12),第 14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