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生活情境让小学数学教学更有活力
赵丽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第四中学 湖北襄阳 441199
教育事业在国家发展当中具有重要地位,教育对国家发展发挥着重大的驱动作用,小学数学作为数学学科基础教育阶段,在教学体系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数学教学中绝大部分教师始终沿用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方式,采取理论说教和习题训练对学生进行指导。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通过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活力,将生活情境融入数学教学活动当中,以更具开放性的数学课堂教学拓展学生的技能,在帮助学生高效完成数学学习任务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的必要性
小学数学涉及到的学习内容多为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掌握基础数学知识对学生日后的数学学习成长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的主观能动性,数学教师通过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通过了解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认识到数学知识对生活实践指导的重要作用,通过推动学科教学的有效开展。数学知识具有理论性和抽象性的学习特点,对于小学生的学习来讲,数学学习具有复杂难懂的特征,通过创设生活学习情境可以降低学生理解抽象数学知识的难度,小学生认知理解能力不足,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复杂难懂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具体,进而深化学生的数学知识理解。数学教师应结合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二、在小学数学创设生活情境的策略
(一)融入生活化教学素材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指导中,教师通过融人生活化素材,可以提高生活情境教学的丰富性,教师应意识到想要构建生动具体的生活化教学情境,必须要有足够的生活素材支撑,如此才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亲切感。生活当中有很多可以应用于数学课堂的教学素材,教师将一些水果小动物卡通人物引入数学课堂,可以提高数学生活情境的丰富性,教材插图配图处处体现着生活化原则,插画配图的人物、场景都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内容,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指导跑的过程中,应坚持生活化教学原则对学生进行指导,选择学生生活中常见和喜爱的素材展开教学。结合三年级“面积”这部分内容为例,教材对案例素材的选择是黑板、国旗等学生熟悉的内容,这些内容都易于学生理解面积概念,为了有效强化学生对面积大小的认知和理解,教师在选择这些案例素材时,可以结合生活材料对学生进行指导,有效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
(二)挖掘教材中教学资源
教师在设计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结合实际的生活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为学生创设生活化学习情境,有效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积累,强化学生的数学情感体验。如超市购物、交友互动等生活活动都可以设计生活化问题,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注重结合课本内容导人生活素材,创造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有效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热情。结合“认识钟议”这一课的学习为例,教师学会认识时间使学生需要具备的基本生活能力,通过本课学习可以获得与钟表相关的生活能,有助于学生升。在课程开始时,教师为学生准备等钟表,要求学生小合作的形式了解钟表中每一个指针的功能,接下来教师创生活导人情境:“请问同学们,生活中我们什么时候会使用钟表””学生分别表示早上起床、上课、下课、於学等都会用到时间,师发现认识钟表对我们的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生活中对每对都需要认识时间,学生通过参与生活情境教学可以获得表能力,通过指导学生生活实际,可有效提高学生的体习素
(三)开展生活化实践活动
小学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很多生活实践活动都离不开数学的应用与支持,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通过开展生活化实践活动,可以本着生活化原则创设实践教学情境,使知识与生活有机融合在一起,通过理论指导生活实践,帮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有效提高数学课堂的整体教学质量。为了能够实现高效课堂的建设,数学教师要深度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小学数学课堂为学生整合丰富的学习资料,设计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指导理念。例如,在教学“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教材最后环节要求学生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师鼓励学生将统计表的制作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结合本班学生的就餐情况展开实践调查,统计本校到食堂的几种配菜,结合某一菜品男女生的喜爱人数进行统计,将统计到的数据信息制作成复式条形统计图,借助这种实践活动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数学教师在小学数学构建生活化教学情境,可以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活力,在实施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利用各种生活化教学资源,促使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主动分析和探究,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抽象思维,推动学生推理能力与理解能力的发展,进而在数学课堂实现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
作者简介:
(19781202),女,汉族,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人,专科,襄阳市襄州区第四中心小学部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