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笔生花:AI 赋能下的小学四年级习作教学新探
卜晓
西安经开第六小学 710000
一、引言:习作教学的“老难题”与 AI 的“新可能”
四年级是小学习作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学生从写话正式过渡到习作,需完成内容较具体的片段写作与完整记叙文创作。然而,传统习作课堂常陷入以下困境:
“不想写”——兴趣缺失:命题作文若脱离学生生活经验,易导致表达欲望匮乏;
“没的写”——素材匮乏:学生观察力与生活积累有限,常陷入“无米下炊”的困境;
“不会写”——方法欠缺:对篇章结构、细节描写、修辞运用等技巧掌握不足,缺乏有效支撑;
“改不好”——反馈低效:教师面对数十份作文,精批细改耗时耗力, 反馈往往滞后,且难以实现全程个性化指导。
在此期间,以 ChatGPT 和文心一言为代表的大型语言模型(LLM),以及各种 AI 创作工具展现出卓越的自然语言构建、理解及推理能力。它们并非要取代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创造性思考,而是作为一种强大的辅助工具(Assistant)和认知伙伴(Cognitive Partner),为解决上述老难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术可能。本文探讨了一种有效的人类与机器协作的 AI 赋能写作教学的新方法。
二、AI 赋能习作教学的四大角色与实操设想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清楚地界定人工智能的角色:始终作为辅助工具,而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担任引导和领导的角色。它的应用应贯穿于创作的每个环节——从启动到展开再到完成。
(一)AI 作为情境与灵感激发者(写作前)
设想:利用 AI 的故事生成和场景描绘能力,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写作情境,打破“命题僵局”,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实例:四年级上册“我和___过一天”想象作文
传统教学中,教师口述题目后学生自行构思,思路易雷同(多选择孙悟空、奥特曼等常见形象)。
AI 赋能教学则通过三步实现突破:
情境生成:教师向 AI 发出指令:“请生成 5 个四年级学生可能感兴趣的、与历史人物或童话人物相遇的新奇场景开头。”AI 可快速输出如“你正在博物馆参观,突然,一尊兵马俑的眼镜闪了一下光……”“下雨天,你发现图书馆一本古老的魔法书正在滴水,打开后……”等富有创意的开头;
灵感投票:将 AI 生成的开头投屏,全班投票选择最想续写的内容,或由小组认领不同开头,极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创作欲;
思路拓展:学生选定开头后,可自主向 AI 提问(如“魔法书滴水的场景里,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AI 提供多种情节走向供参考,帮助打开思路,但最终创作权仍归学生所有。
(二)AI 作为素材与语言脚手架提供者(写作中)
设想:针对学生词汇量不足、描写干瘪的问题,将 AI 作为“高级词典”和“句式库”,提供恰到好处的语言支撑,帮助学生将文章写具体、写生动。
实例:四年级下册“我的动物朋友”状物描写
在传统课程中,学生通常用诸如“非常可爱”“毛非常柔软”等词汇来描述动物,往往缺乏特色和具体细节。
AI 赋能教学通过三步提升表达质量:
特征追问: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或回忆)动物的外形、动作、习性,列出关键词(如“小猫、橘色、胖、贪睡、爱蹭人”);
AI 求助:学生将关键词输入 AI,提出请求:“请用生动的句子描写一只胖胖的、爱睡觉的橘猫的外形和睡觉的样子。”AI 可能生成:“它穿着一身蓬松的橘色大衣,活像一个滚动的毛球。肚子圆鼓鼓的,走起路来一颤一颤。最爱在午后的阳光下瘫成一张‘猫饼’,鼾声细微而绵长,胡须还随着呼吸轻轻抖动……”;
学习与化用:教师引导学生不是照抄,而是学习和分析 AI 所用的修辞(比喻、拟人)、观察角度(颜色、形状、动态、声音)。接着,学生参考这种描述方式,用自己的语言来刻画他们的动物伙伴。AI 提供的是一份高质量的“范例支架”,有效降低了写作难度,提升了语言质量。
(三)AI 作为个性化写作教练(写作中)
设想:AI 可扮演特定角色,与学生进行多轮对话,在互动中帮助梳理逻辑、丰富内容,实现一对一“写作陪练”。
实例:四年级上册“写一封信”
传统教学方法在教授书信格式之后,通常要求学生独自完成练习,这样的方式可能导致他们的作品缺乏实质内容。
AI 赋能教学通过两步丰富内容:
角色扮演:学生决定写信对象(如远方的朋友、未来的自己、哈利·波特),AI 则切换为收信人身份与语气。例如,学生选择“给哈利·波特写信”,AI 便以哈利·波特的口吻回应;
对话式构思:学生初步输入:“哈利你好,我在魔法书上看到一种咒语,不太明白……”AI(扮演哈利)回应:“哦?是哪个咒语?也许我可以给你讲讲我第一次用它时的趣事。你们麻瓜的世界最近有什么新奇事吗?”在一来一往的对话中,学生为推进交流需不断思考、组织语言,书信内容在趣味互动中自然丰满;
定稿成文:学生提炼对话中最精彩的核心内容,整理成格式正确、内容充实的正式书信。
(四)AI 作为智能评改与反馈伙伴(写作后)
设想:利用 AI 的即时性,对学生习作进行初筛、辅助评阅并生成个性化修改建议,将教师从繁重的重复性劳动中部分解放,使其更专注于高阶思维与情感表达的指导。
四、结语:迈向人机协同的写作新范式
将 AI 融入四年级习作教学,绝非追逐技术潮流的炫技之举,而是对传统教学困境的有力回应。它通过创设激趣情境、提供精准支架、实现个性化陪练与即时反馈,极大拓展教与学的边界,使因材施教在写作领域有了更落地的可能。
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提升写作能力,更能提前培养与 AI 协同工作的数字素养和批判性思维——懂得如何向机器提问、如何利用机器、如何超越机器。作为教师,应主动拥抱变化,深入研究,谨慎实践,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滋养学生写作之花盛开的沃土,携手迈向人机协同、智慧共创的语文教学新未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闫寒冰.智能教育: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1.
[3]祝智庭,等.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伦理意蕴与实践框架[J].电化教育研究,2022,43(01):5-12.
[4]牟艳娜,李永婷.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的应用场景、风险与应对[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3(08):15-19.
作者简介:卜晓,1991.1.15,女,汉族,陕西西安,一级教师,大学本科,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