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背景下基于儿童视角的探究式学习实践研究
陈艳秋
丰都县龙腾幼儿园
本文以幼小衔接背景下,基于儿童视角的探究式学习实践为研究主题,结合幼儿园数学活动的具体案例,深入探讨如何通过尊重儿童的兴趣和认知特点,设计符合儿童发展规律的探究式数学活动,促进幼儿的数学思维发展与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一、幼小衔接背景下的教育新趋势
近年来,国家对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的重视不断提高,强调幼小衔接的重要性。教育部发布的相关文件指出,要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学有所得”,强调幼儿园和小学教育的衔接要注重儿童的全面发展。幼小衔接不仅仅是课程的衔接,更是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的无缝对接。
在这一背景下,传统的“铺垫式”教学逐渐被创新的教学理念所取代。强调儿童的主体性、探究性、合作性成为新趋势。儿童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学习的积极参与者、探索者。教育者的角色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和“伙伴”,帮助儿童在自主探索中建构知识。
二、儿童视角在幼小衔接中的重要性
儿童视角是指在教学设计与实践中,以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兴趣爱好、情感体验为出发点,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尊重儿童视角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幼小衔接阶段,儿童正处于认知飞跃的关键时期,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将儿童视角融入数学教学,有助于引导他们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还能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探究式学习的理论基础与实践价值
探究式学习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在主动探索中建构知识。它强调“以问题为导向”,鼓励儿童通过观察、操作、讨论、反思等多种方式,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探究式学习具有显著优势。一方面,它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形象、以操作为基础;另一方面,它能够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具体来说,探究式学习有助于:
1.促进儿童主动发现问题,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2.增强儿童的数学思维能力,如归纳、类比、推理等。
3.提高儿童的合作能力,通过集体探究解决问题。
4.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四、幼儿园数学活动中的探究式实践案例
为了具体说明探究式学习在幼儿园数学中的应用,本文以“数的认识”为主题,设计了一系列符合儿童发展特点的数学活动。
(一)活动一:数的感知与比较
目标:帮助幼儿认识 1-5 的数字,理解数量的概念,学会比较大小。
活动准备:不同数量的积木、数字卡片、数数的小动物玩偶。
活动过程:
1.观察与操作:教师出示不同数量的积木,让幼儿用手触摸、数数。引导幼儿用“多”、“少”来描述。
2.探究与讨论:引导幼儿将积木按数量排序,比较哪个多哪个少。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3.反思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多”和“少”的概念,结合生活实例加深理解。
在这个活动中,儿童通过实际操作、比较、讨论,主动建构了数的概念,培养了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二)活动二:数的排序与配对目标:培养幼儿的排序能力和配对意识。
活动准备:数字卡片、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玩具。
活动过程:
1.数字排序:教师引导幼儿将数字卡片按大小顺序排列,鼓励他们自主发现规律
2.数字与物品配对:让幼儿将数字卡片与相应数量的玩具配对,体验“数与物”
的对应关系。
3.小组合作:幼儿两人一组,共同完成排序和配对任务,培养合作精神。
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幼儿理解了数字与数量的关系,提升了逻辑思维。
(三)活动三:用数学语言表达发现目标:鼓励幼儿用简单的数学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
活动过程:
1.观察:幼儿在活动中发现某些规律或特征。
2.表达:引导幼儿用“比……多”、“比……少”、“一样多”等词语表达。
3.分享:幼儿轮流讲述自己的发现,教师给予积极评价。
这一环节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数学思维的结合能力
五、实践中的策略与建议
在幼儿园数学探究式学习实践中,教师应采取多种策略,确保活动的有效性
1.尊重儿童的兴趣:根据儿童的兴趣点设计活动,激发他们的主动性。
2.创设真实情境:利用生活中的实际场景,让儿童在真实情境中探究问题
3.采用多样化的材料:丰富的操作材料能激发儿童的探索欲望。
4.提供自主探索空间:鼓励儿童自主选择材料、提出问题、尝试解决。
5.重视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儿童的合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6.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儿童的探究过程,给予积极反馈,促进自主学习。
六、幼小衔接中的挑战与应对策略尽管探究式学习具有诸多优势,但在实际操作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1.教师专业素养不足:部分教师对探究式教学缺乏经验。应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2.资源有限:部分幼儿园缺乏丰富的教学材料。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简易材料,发挥创造力。
3.家长观念不同:部分家长仍偏好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应加强家校合作,宣传探究式学习的价值。
4.时间安排紧张:课程时间有限,难以充分开展探究活动。应合理安排课程,突出重点。
应对策略包括:加强教师培训,丰富教学资源,开展家长教育,优化课程设计。
七、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幼小衔接的数学教学将更加注重儿童的主体性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长期跟踪研究:观察探究式学习对儿童数学能力的长期影响。
2.跨学科整合:将数学与其他学科结合,丰富探究内容。
3.信息技术应用:利用多媒体、智能设备辅助探究式学习。
4.家园共育:加强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共同促进儿童发展。
结语
幼小衔接阶段是儿童学习生涯中的关键时期,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将为儿童未来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基于儿童视角的探究式学习,不仅符合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索精神。在幼儿园数学活动中充分应用探究式学习,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数学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顺利实现幼小衔接打下坚实的基础。未来,应不断优化教学实践,丰富研究内容,为儿童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王晓青. 幼小 衔接背 景下的 幼儿数 学教育 改革研 究[J]. 学前教 育研究,2020(3):45-50.
[2]李丽娟.儿童视角下的幼儿园数学教学实践探索[J].幼儿教育,2019(12):32-35.
[3]陈明.探究式学习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幼教,2021(4):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