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学科优化的融合路径探索
宫克菲
青岛理工大学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青岛 266000
随着“双碳”目标提出,国家对绿色发展需求迫切,高校肩负推动新质生产力、服务“双碳”战略使命,需优化传统学科专业格局、升级教育资源和课程体系。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和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是服务“双碳”的核心工科专业,但部分高校专业调整存在定位模糊等问题。因此,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优势引导学科专业优化契合“双碳”与地方需求,成为党建与学科建设融合的核心命题。本科生第一党支部依托党建品牌,探索“党建 + 学科优化”模式,形成示范实践路径。
一、当前党建与学科发展融合面临的问题
(一)组织机制不健全,融合平台缺失
高校党支部虽覆盖各专业,但党建工作集中于传统领域,未形成服务专业发展动力。思政宣传与专业知识结合不足,组织生活形式化,难以调动党员积极性。同时,党支部在专业关键事项中参与度和话语权不足,造成党建与学科建设断链,制约党组织作用发挥。
(二)党建功能边缘化,缺乏制度支撑
在高校学科建设关键领域,党建影响力被边缘化。一方面,党务工作缺乏等价考评机制,影响教师党员参与积极性;另一方面,党建工作组织保障和制度支撑不健全,投入不足,党支部难以系统介入专业优化,加剧党务与教学科研分离。
(三)学生党员作用未充分发挥
学生党员在学科建设中作用有限,参与多为传统组织活动和志愿服务,缺乏与专业发展直接关联的深度参与机制。在课程改革等学科核心环节,其声音和建议难被采纳,也缺乏表达问题的渠道。
二 党建引领学科优化的融合路径探索
为破解困境,本科生第一党支部提出以党建为引领、“碳”路先锋为品牌抓手的学科优化路径,形成“组织建设 + 教学改革 + 课程思政 + 产教融合”四位一体推进体系。
(一)构建以支部为核心的融合组织机制
建立“党支部 - 教师团队 - 学生党员”三层联动机制,支部负责专业建设组织、协调和评估。以“党建 + 调研 + 反馈”为主线,开展学生学习难点调研与教学专题研讨,支部书记参与课程组讨论并融入党建资源。
(二)以“碳”路先锋活动为载体深化融合实践
围绕国家“双碳”战略,党支部打造“碳”路先锋党建品牌,探索课程思政与绿色低碳教育融合路径。该品牌以“党建引领 + 专业引导 + 学生主创”为特色,通过企业走访等活动,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人才培养,增强学生责任感。
(三)推进试点课程改革,构建“党建 + 教学”协同体系
为推动“双碳”理念融入专业教学,党支部围绕核心课程开展教学改革试点,组建教学协同小组,聚焦三大任务。以“双碳”战略为主线,梳理课程内容对接点、增设专题模块,引入模块化教学方法,探索双导师制,让学生党员参与并反馈改革,激发其责任感与创新能力。
三 融合路径的实践成效
(一)支部作用机制显著增强
通过机制重塑与角色转变,党支部从“组织活动者”转为“专业建设参与者”,在教学改革等关键节点常态化介入,形成“党组织—专业教师—学生党员”协同工作格局。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具备完整人才培养体系,多次通过住建部专业评估。
(二)党建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依托“御能为功”品牌建设,党支部打造特色项目体系,拓宽党建育人功能与社会影响力。“碳”路先锋系列活动成为高校基层党建融合典范。
(三)学生党员参与度与能力双提升
通过建立双导师制等机制与实践平台,学生党员从“被动参与者”变为“积极建设者”,在多环节发挥主力作用。调研显示,参与课程改革试点的学生党员满意度和项目制学习参与率提升。
四 结束语
“双碳”战略下,高校肩负重大使命。本科生第一党支部对接国家战略与人才需求,探索党建引领学科优化路径,打破党建与专业发展界限,构建融合发展机制。
未来,党支部将聚焦“双碳”目标,拓展党建与教学科研融合边界,探索“青理模式”,为建设绿色高校、服务国家战略、培养新人作贡献,构建可持续推广的“高校党建模式”。
参考文献
[1]关平,郑杰.新时代高校教师党支部党建与业务工作双线融合建设研究[J].大学,2022(16):10–13.
[2]左霞.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提质增效”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21(9):41–44.
[3]张发苏,欧莉.当前高校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工作难题及对策研究[J].高教学刊,2021(11):177–180.
[4]朱晓施,席文平,刘永平,等.高校基层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发展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5):86–88.
[5]王洪才,孙志强.“双一流”背景下能源学科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析[J].创新与创业教育,2021,12(1):61–66.
[6]刘小娣,胡子阳.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党建与专业建设有效融合实践探索——以宁波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为例[J].大学(研究与管理),2020(472):7–8.
[7]曹洪玉,杨明.高校非思政专业教师党建和业务工作融合探索[J].高教学刊,2022,8(28):50–53.
[8]魏建国.高职院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32(02):103-105.
[9]阳恩慧,杨荣山,刘先峰,等.党建引领与学科建设深度融合的高校“双一流”教师基层党支部创新模式探讨[J].高教学刊,2024,10(32):42-47+52.
[10]饶政华,王洪才,陈卓,等.新工科背景下能源动力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三重逻辑[J].高教学刊,2022,8(27):7–9,14.
[11]李耀东.高校基层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路径的新探索[J].社会与公益,2025,(10):33-35.
[12]骆婉婷.“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育人质量提升路径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4,23(07):271-273.
[13]李景初.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推进机制[J].西部素质教育,2023,9(13):66-69.
[14]韩丰琨,安立鸿.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标准化建设视域下党员考核评价机制研究[J].理论界,2022,(12):29-34.
[15]梁彬,潘毅,汤勇,等.“双碳”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探索与实践——以“双一流”学科建设能源类高校为例[J].高教学刊,2025,11(19):26-29.
[16]陈晓辉,乔琼,赵雯,等.基于新形势下的高校党建引领科研创新研究以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科学院党建为例[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4,32(13):224-226.
[17]严雯婷.高校基层党组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路径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36(03):136-137+140.
[18]邹顺,黄楚敏,陈洋.“双碳”背景下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以绿色低碳教育为例[J].环境教育,2024,(12):51-53.
[19]熊义.浅析高校基层党组织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实现路径[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18):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