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与桥隧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研究
姜东岳
身份证号:210411199212163516
引言
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道路与桥隧工程作为交通网络的核心构成,是连接区域经济、促进社会资源流通的重要命脉。然而,伴随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传统施工技术在应对复杂地质条件、多样化建设需求以及日益严苛的环保标准时,暴露出效率低、质量不稳定、资源消耗大等诸多问题。因此,积极开展道路与桥隧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探索契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成为提升工程建设质量、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 道路与桥隧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1.1 适应交通需求的升级转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进步,交通流量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这对道路与桥隧工程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不仅要求工程具备更高的承载能力来应对日益增加的重载交通压力,还迫切需要提升通行效率,有效缓解交通拥堵。传统的施工技术建造的道路与桥隧,在耐久性、舒适性等方面已经难以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因此,推动技术创新,优化工程结构设计,改进施工工艺,成为打造更优质、高效交通基础设施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构建起能够适应交通需求升级转变的现代交通网络,满足人民对美好出行的期待。
1.2 克服复杂建设环境的挑战
道路与桥隧工程的建设场地广泛分布于不同地理区域,面临着诸如高山峡谷、软土地基、地震活动带等复杂地质条件,以及生态敏感区、气候多变区等特殊环境因素的制约。传统施工技术在处理这些复杂状况时,往往存在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生态破坏严重等问题。技术创新能够为复杂环境下的工程建设提供针对性解决方案,研发适宜特殊地质条件的施工技术,降低施工风险,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保障工程建设顺利推进。
1.3 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
道路与桥隧工程建设作为资源消耗型行业,其建设过程中不仅消耗大量建筑材料和能源,施工活动还不可避免地产生噪音、粉尘和废弃物等环境污染问题。在当今全球倡导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高消耗、高污染的施工模式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通过技术创新,研发和应用绿色环保的施工材料、工艺和设备,成为行业的必然选择。这样做不仅能够有效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还能促进道路与桥隧工程建设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推动建筑行业向绿色、低碳、环保的方向发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和战略要求。
2 道路与桥隧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方向
2.1 施工材料的创新突破
施工材料是工程建设的物质基础,其性能直接影响工程质量与使用寿命。当前,传统施工材料存在强度不足、耐久性差、环保性不达标等问题。创新方向在于研发高性能、多功能的新型材料,如具有超高强度和韧性的新型混凝土,能够显著提升工程结构的承载能力;具备自修复功能的复合材料,可延长工程使用寿命;利用工业废料、建筑垃圾等制备的环保型再生材料,既能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又能减少对天然资源的依赖,降低环境污染。
2.2 施工工艺的智能化升级
施工工艺的革新是提高工程建设效率和质量的关键。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化施工工艺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引入自动化控制、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施工过程的精准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控制。例如,利用自动化监测系统实时采集施工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进行施工质量预测和控制;采用智能机器人完成重复性、危险性高的施工操作,减少人为因素干扰,提高施工质量和安全性;针对复杂结构和特殊工艺,开发专用智能化施工工艺,解决传统工艺难以攻克的技术难题。
2.3 施工设备的智能化与协同化发展
施工设备是实现施工工艺的重要载体,其性能和先进性直接影响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创新方向包括研发智能化、自动化程度更高的新型施工设备,如智能摊铺机、智能掘进机等,这些设备能够根据施工要求自动调整工作参数,实现精准作业;对现有施工设备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加装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实现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故障预警和远程维护;同时,加强不同类型施工设备之间的协同作业能力,通过建立统一的设备管理与调度平台,实现设备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提升整体施工效率。
3 道路与桥隧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策略
3.1 强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
推动道路与桥隧工程施工技术创新,需要整合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多方资源,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机制。高校和科研机构具备雄厚的科研实力和创新人才储备,可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和前沿技术探索;企业则拥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和应用场景,能够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通过建立产学研用合作平台,加强各方在技术研发、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加速技术创新进程。
3.2 完善政策支持与标准体系建设
政府在推动技术创新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和保障作用。一方面,应出台一系列鼓励创新的政策措施,如加大对企业技术研发的资金扶持力度,设立专项创新基金;给予创新型企业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政策倾斜,激发企业创新积极性。另一方面,加快完善道路与桥隧工程施工技术标准体系,针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制定相应的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明确创新技术的应用范围、施工要求和验收标准,为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统一的标准依据,保障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
3.3 加速技术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
技术创新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成果的实际应用和产业化发展。为加速技术成果转化,需要建立完善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搭建技术成果转化平台,促进科研成果与工程建设项目的有效对接。加强对创新技术的宣传推广,通过举办技术交流会、成果展示会、现场观摩会等活动,提高企业和行业对创新技术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在工程建设项目中积极开展创新技术试点应用,通过实践检验和改进创新技术,总结成功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模式,推动创新技术在行业内的广泛应用。
结束语
道路与桥隧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是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对提升工程质量、保障交通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面对不断变化的建设需求和日益严峻的挑战,我们需深刻认识技术创新的必要性,准确把握施工材料、工艺、设备等方面的创新方向,并切实落实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政策支持、成果转化等创新策略。唯有如此,才能不断推动道路与桥隧工程施工技术向更高水平迈进,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交通基础设施保障,助力交通强国建设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赵涵,王怀杰.道路桥隧工程施工中质量瑕疵与改进措施研究[J].中国品牌与防伪,2025,(04):238-240.
[2] 宋建花. 道路与桥隧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研究[J]. 运输经理世界,2025,(09):114-116.
[3] 陆宝培. 道路桥隧工程施工的技术问题与对策[J]. 汽车画刊,2024,(10):14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