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施工中预防性养护质量控制研究
陈欢
辽宁兴硕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引言
现代交通量快速增长对公路耐久性提出更高要求,预防性养护技术逐步成为延长路面服务年限的有效手段。不同于传统矫正性养护,预防性养护强调在最佳时机采取干预措施,其质量控制需贯穿材料选择、施工工艺及验收标准全过程。研究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能够显著提高养护工程的成功率。
1 公路工程预防性养护质量控制概述
1.1 预防性养护概念及意义
公路工程预防性养护是指在路面结构性能处于良好状态时,通过系统性的技术干预措施维持和改善路面功能的服务方式。这种养护理念区别于传统的被动维修模式,强调在路面性能衰减初期采取主动防护措施。预防性养护的核心价值在于延长路面使用寿命,保持道路服务水平的稳定性,同时优化全寿命周期内的养护成本投入。该技术体系包含多种工艺方法,其应用需要基于准确的路况评估和科学的决策分析。实施预防性养护有利于维持道路网络的整体性能,是现代化公路资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公路工程施工特点与养护需求
公路工程施工具有线性分布、露天作业、工艺复杂等显著特征,这些特性直接影响后期养护工作的开展方式。公路结构承受着动态交通荷载与环境因素的复合作用,其性能退化呈现渐进式发展规律。随着交通量持续增长和重载比例提高,对路面耐久性提出了更高要求。预防性养护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区域的气候条件、材料特性和交通组成等差异性因素。科学合理的养护时机选择和技术方案制定,必须建立在准确把握施工特点和使用需求的基础上。
1.3 质量控制在预防性养护中的作用
质量控制在预防性养护实施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保障功能。从材料进场检验到施工工艺管理,每个环节的质量把控都直接影响最终养护效果。建立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可以确保预防措施按设计要求准确实施,达到预期性能目标。重点控制内容包括原材料质量、设备参数、施工环境和工艺标准等方面。完善的质量管理机制有助于规范作业流程,统一技术标准,提升养护工程的可靠性和一致性。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能够最大限度发挥预防性养护的技术优势,实现工程效益最大化。
2 公路工程预防性养护质量控制关键要素
2.1 材料质量控制要点
公路预防性养护工程中的材料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原材料选择、性能检测和存储管理等环节。重点监控指标包括沥青材料的黏度、软化点、延展性等关键参数,以及集料的级配、形状、洁净度等质量特征。材料进场前需进行严格的抽样检测,确保其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对于改性沥青等特殊材料,还需关注其稳定性与配伍性。材料存储过程中应做好分类管理,防止污染和性能劣化。建立完善的材料质量追溯制度,是保证预防性养护工程质量的基础工作。
2.2 机械设备性能与管理
预防性养护工程涉及的专用设备包括沥青洒布车、同步碎石封层机、雾封层喷洒设备等。设备性能直接影响施工质量和工艺效果,应确保其计量系统精确、喷洒均匀性良好、温度控制系统稳定。日常管理中需建立定期维护保养制度,保持设备处于最佳工作状态。特殊设备操作人员需持证上岗,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作业。重点监控设备的工作参数设置,如喷洒量、行进速度、温度控制等关键技术指标,确保其符合工艺设计要求。
2.3 施工人员素质与培训
预防性养护工程对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需具备材料知识、设备操作、工艺实施等方面的专业技能。施工单位应建立系统的培训体系,包括岗前培训、技能考核和在岗继续教育。重点培养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使其熟练掌握标准化作业流程和质量控制要点。特殊工种操作人员需取得
相应资格认证。通过建立绩效考核机制,激励施工人员不断提升业务水平。
定期组织技术交流活动,促进经验分享和技能提升。
2.4 施工工艺与技术规范
预防性养护施工工艺控制包括基层处理、材料配比、施工温度、作业顺序等关键环节。必须严格执行相关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确保每道工序质量达标。重点控制施工环境条件,如气温、湿度、风速等因素对工艺效果的影响。建立标准化的施工工艺流程和质量检查制度,对关键工序实行全过程监控。新工艺实施前应进行试验段验证,确定最佳工艺参数。施工完成后及时进行质量检测,确保达到设计要求的性能指标。
3 公路工程预防性养护质量控制措施与评估
3.1 质量控制流程与制度建设
公路预防性养护质量控制需建立全过程管理体系,从项目策划、方案设计到施工验收各阶段实施标准化管理。重点包括建立材料进场检验、工序交接检查、隐蔽工程验收等制度规范。制定详细的质量控制计划,明确各环节质量控制要点和责任人。实行三级质量检查制度,包括班组自检、项目部专检和监理抽检。完善质量文件管理制度,确保施工记录、检测报告等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质量追溯系统,实现质量问题的快速定位和处理。定期开展质量分析会议,持续优化管理流程。
3.2 养护过程中的质量检测方法
预防性养护工程的质量检测采用现场检测与实验室试验相结合的方式。现场检测主要包括温度测量、厚度检测、均匀性检查等即时质量控制手段。无损检测技术如激光断面仪、红外热像仪等设备可用于评估施工均匀性和粘结效果。实验室检测侧重材料性能验证,包括沥青软化点、延度等指标测试。特殊工艺还需进行粘结强度、防水性能等专项检测。建立标准化的取样和检测程序,确保检测数据的代表性和可靠性。检测结果作为质量验收和工艺调整的重要依据。
3.3 质量控制效果评估指标与方法
预防性养护质量评估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多维度指标体系。工程实体质量评估包括厚度合格率、平整度、粘结强度等实测指标。工艺质量评估侧重施工均匀性、工艺参数符合度等技术指标。功能性评估关注防滑性能、防水效果等使用性能指标。建立评估标准分级体系,将检测结果与标准要求进行对比分析。采用统计分析方法评估质量稳定性,识别改进空间。评估结果用于指导后续工程的质量控制重点和工艺优化方向。定期开展质量评估有助于持续提升养护工程水平。
结束语
公路预防性养护质量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技术标准、管理流程和人员素质等多个维度协同推进。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不仅能够提升养护工程的实施效果,更能为公路资产的保值增值提供有力支撑。未来应持续优化质量控制方法,推动养护技术向更高效、更环保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公路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肖聪.公路工程施工中预防性养护质量控制研究[J].价值工程,2025,44(23):20-22.
[2]王凯.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在公路养护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25,46(04):140-143.
[3]魏恒新.微表处技术在公路预防性养护中的应用及质量控制[J].汽车画刊,2025,(01):116-118.
[4]张倩.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及养护措施分析[J].大众标准化,2024,(02):76-78.
[5]赵霞.公路预防性养护管理中的难点及整改对策分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21,44(09):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