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粉系统运行优化与常见故障处理实践研究
肖晋
大庆石化公司热电部锅炉车间
0 引言
在煤粉炉的整个生产链条中,制粉系统承担着将原煤磨制成合格煤粉的关键任务,被誉为锅炉的“消化系统”。其运行状态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入炉煤粉的质量(细度、均匀性、湿度),进而对炉内燃烧的稳定性、完全性以及污染物生成量产生决定性影响。同时,制粉系统也是厂用电的消耗大户,其电耗可占厂用电的 20%~30% ,因此,其运行经济性对降低全网供电煤耗至关重要。目前,国内许多热电厂,特别是中小型机组,仍大量配置钢球磨煤机中储式制粉系统。该系统虽然具有运行可靠、适用煤种广、检修维护方便等优点,但也普遍存在设备陈旧、运行方式粗放、自动化水平不高的问题,导致制粉单耗(每制一吨煤粉所消耗的电量)居高不下,且系统故障频发,如断煤、堵煤、自燃爆炸等,严重威胁机组的安全运行。
1 中储式制粉系统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本车间及同类型机组运行状况的调研分析,中储式制粉系统主要存在以下几类问题:
1.1 制粉单耗偏高,经济性差
制粉单耗是衡量制粉系统经济性的核心指标,其值等于制粉系统所有设备(磨煤机、排粉机、给煤机等)的总耗电量与制粉量的比值。导致单耗高的原因复杂,主要包括:
钢球装载量与配比不合理:钢球磨损后未能及时补充,或只补大球不补小球,导致磨煤机内冲击与研磨能力下降,出力降低,为维持粉位不得不延长运行时间,造成电耗浪费。
通风量调节不当:通风量过小,磨煤机内合格的煤粉无法及时被带出,导致“重复研磨”,效率低下;通风量过大,则会使粗粉分离器效果变差,煤粉细度不合格,且排粉机电耗急剧上升。
运行方式不经济:磨煤机长期在低负荷下运行,“大马拉小车”现象突出。未能根据煤种和粉仓料位变化及时调整运行台数,实现经济调度。
1.2 煤粉质量不稳定
煤粉细度(R90)波动大:煤粉过粗,则燃烧不完全,机械未完全燃烧损失(q4)增加;煤粉过细,则制粉电耗显著升高,且有自燃爆炸的风险。细度波动主要与通风量、粗粉分离器挡板开度、原煤粒度及可磨性变化有关。煤粉水分控制不佳:原煤水分过高而磨煤机入口风温过低,会导致煤粉潮湿,易在系统内沉积造成堵塞,且不利于着火;入口风温过高,则有引燃原煤的风险。
1.3 系统常见故障与安全隐患
断煤与堵煤:给煤机断煤或原煤仓/落煤管堵煤,是制粉系统最常见的故障。会导致磨煤机“空磨”,筒体内钢球直接撞击衬板,产生巨大噪音和振动,严重时损坏设备。
石子煤排放异常:对于配有热风送粉的系统,若粗粉分离器下部的锁气器动作不正常或石子煤斗堵塞,会造成大量煤粉进入石子煤系统,导致有用燃料的损失,甚至引发环保问题。
系统漏风:制粉系统在负压下运行,法兰、人孔门、锁气器等处的漏风是普遍现象。漏风会恶化干燥条件,降低磨煤机出力,增加排粉机电耗,是导致经济性下降的“隐形杀手”。
自燃与爆炸:煤粉是易燃易爆物质。系统内局部积粉,在高温表面或遇到火花时,极易发生自燃甚至爆炸,是制粉系统最严重的安全威胁。
2 制粉系统运行优化关键技术措施
2.1 优化钢球装载与通风,提升研磨效率
钢球优化配比与定期添加制度:
确定最佳钢球装载量:根据磨煤机型号和常用煤种,通过试验确定最
佳钢球装载量,通常装载量应占筒体容积的 20%~30% 。
优化钢球级配:定期清仓筛球,剔除磨损过度的碎球和小球。补充新球时,严格按照既定级配(如 Φ60:Φ50:Φ40=3:4:3 )进行,保证足够的冲击力和研磨面积。
建立定期补球制度:根据运行时间或磨煤量,严格执行定期补球制度,避免因钢球磨损导致出力下降。
2.2 优化通风量与干燥出力匹配:
控制最佳通风量:通过调整再循环风门开度,将磨煤机入口负压和出口温度控制在最佳范围内。通风量的调整应以“磨煤机出口差压”和“煤粉细度”为主要判断依据,寻求出力和细度的最佳平衡点。
精细控制磨煤机出口温度:根据煤种的挥发分严格设定出口温度上限(如无烟煤不受限,烟煤 :<80∘C ,褐煤 <70‰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适当提高出口温度有利于煤粉干燥,降低煤粉湿度,改善燃烧。
2.3 实施经济煤粉细度运行
煤粉经济细度是指使制粉电耗和 q4 损失之和为最小的细度。通过燃烧调整试验,确定不同煤种、不同负荷下的经济细度值(R90)。运行中,通过调整粗粉分离器折向挡板开度和系统通风量,将煤粉细度稳定在经济区间内,实现全局最优。
3 常见故障诊断与应急处理实践
3.1 给煤机断煤/堵煤
现象:磨煤机出口温度急剧升高,磨煤机电流下降、响声异常(钢球撞击声),一次风压波动。
处理:立即停止给煤机,关小热风门,开大冷风门或再循环风门,控制出口温度不超限。组织人员敲打落煤管或从原煤仓插煤孔进行疏通。严禁在断煤情况下长时间“空磨”运行。
3.2 磨煤机满煤
现象:磨煤机出口差压增大,电流升高(负载加重),出入口冒粉,磨煤机本体噪音沉闷。
处理:立即减少给煤量或停止给煤,加大通风量将积粉吹出。严重时需停磨处理。
3.3 系统自燃爆炸的预防与处理
预防:严禁在系统内存在积粉;严格控制磨煤机出口温度在规程规定范围内;定期检查消防蒸汽或 CO2 灭火系统完好备用;及时清除运行中的各类自燃点(如煤粉仓死角、设备附近积粉)。
处理:一旦发生自燃,应立即紧急停运制粉系统,关闭所有风门挡板,隔绝空气,并迅速通入消防介质进行灭火。切忌在未隔绝空气前用水扑救。
4 结论
中储式制粉系统的优化运行是一项精细化管理工程。实践证明,通过科学的钢球配比、精准的通风调整、经济细度的控制以及规范的操作和故障应急处理,能够充分挖掘老式制粉系统的节能潜力,显著提升其安全经济性能。其核心在于将传统的“经验驱动”运行模式转变为“数据与理论指导下的精细化”运行模式。作为一线技术人员,必须深刻理解系统内各参数的内在联系,勤于调整、善于总结,才能驾驭好这套“能耗大户”,为企业创造实实在在的经济与安全效益。
参考文献
[1] 王世昌. 钢球磨煤机中储式制粉系统节能优化研究与应用[J]. 华东电力, 2020, 48(4): 112-116.
[2] 曹建宗, 李永华, 董建勋. 电站锅炉煤粉制备与计算[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