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油浸式变压器铁芯新型叠片工艺对降低空载损耗的机理研究

作者

彭敬博达

大唐湘潭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湖南湘潭市 411100

引言

在现代电力系统中,油浸式变压器作为电能传输与转换的核心设备,其运行效率直接影响整体电网的能耗水平。随着节能减排与绿色能源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如何有效降低变压器空载损耗成为研究热点。传统铁芯叠片工艺因存在磁通分布不均、涡流附加损耗高等问题,限制了能效的进一步提升。新型叠片工艺通过优化铁芯搭接结构和磁路分布,展现出改善能量利用率的潜力。这种改进不仅关系到单台设备性能,还将对电网运行经济性与能源利用水平产生深远影响。

一、油浸式变压器铁芯空载损耗的主要机理分析

油浸式变压器在长期运行过程中,铁芯空载损耗始终是影响能效水平的关键问题。空载损耗主要来源于铁芯材料在交变磁场下的磁滞损耗与涡流损耗,而传统工艺所形成的叠片结构往往存在搭接不均、磁通集中和局部磁阻突变等情况。这些因素导致磁通分布难以保持稳定,磁滞回线面积增大,铁芯在低磁密区与高磁密区之间出现能量损耗的不均衡。由于硅钢片搭接处形成的气隙效应,漏磁通增加,磁场在局部区域发生畸变,从而加剧了附加损耗,使变压器在空载状态下仍表现出较高的能量消耗。

在空载损耗构成中,涡流损耗占据了相当比例。硅钢片作为铁芯的主要材料,本身通过冷轧取向工艺降低了导电性,但在交变磁场作用下仍会在片材截面内感应出环流。当叠片结构存在搭接面积过大或局部叠片方向不合理时,环流路径得以延伸,局部电流密度升高,形成附加涡流损耗。铁芯叠片的切割边缘易出现应力集中,使磁导率降低,导致磁通在边缘区发生分流与绕行,进一步提高空载运行下的能量损耗。这些微观层面的结构缺陷,在宏观性能上表现为变压器长时间运行能效的下降。

油浸式变压器由于处于高电压、大容量的运行环境,对铁芯损耗的控制尤为严格。空载损耗不仅影响运行效率,也会使铁芯温升增加,导致绝缘油长期处于高温状态,加速其老化,缩短设备寿命。在实际应用中,传统铁芯叠片工艺造成的磁通不均匀和能量耗散,限制了节能型变压器的发展空间。深入剖析铁芯空载损耗的机理,不仅有助于理解损耗产生的物理本质,更为后续改进叠片工艺、实现磁路优化提供理论依据。这一过程构成了提升变压器整体能效的核心环节,也是推动电力装备绿色化与高效化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

二、新型铁芯叠片工艺在降低空载损耗中的作用机制

新型铁芯叠片工艺在降低油浸式变压器空载损耗中的作用机理,主要体现在对磁通分布的优化与附加损耗的抑制上。传统工艺中的搭接部位容易形成不均匀气隙,造成磁通在局部区域聚集,而新型工艺通过精细化的片间排列方式与高精度切割技术,使得搭接部位磁阻过渡更为平滑,磁通分布趋于均匀。这种结构改善减少了磁通在局部的集聚现象,降低了磁滞损耗与漏磁效应。叠片边缘的应力集中也得到有效缓解,磁导率分布更为一致,整体磁路呈现低损耗的特征,从根本上改善了铁芯在空载状态下的能量传输效率。

在涡流损耗的控制方面,新型叠片工艺通过减少片间短路路径和降低局部环流强度来实现效果。采用高导磁、低导电的取向硅钢片,并在叠片搭接部位引入间隙优化处理,显著削弱了电流在层间的感应耦合。特别是通过交错搭接方式与非重叠切割技术,环流形成的连续路径被有效阻断,电流密度被分散至更大的区域,附加涡流损耗显著下降。新工艺对片材方向角度与纹理取向进行了优化,使得铁芯的晶体取向与主磁通方向高度一致,从而减小磁阻,提高磁能的传递效率。这些技术措施协同作用,使空载运行中因磁场交变所导致的能量耗散大幅减少。

在实际运行中,新型叠片工艺带来的优势不仅体现在单一损耗环节的改善,还表现为整体系统能效的提升。通过降低磁滞损耗与涡流损耗,铁芯的温升水平显著下降,绝缘油的热稳定性得以延长,设备的运行寿命因此提高。更为重要的是,能量损耗的减少直接反映在电力系统的经济性与绿色化水平上。油浸式变压器作为大规模电网的基础装备,其数量庞大且运行时间长,即便是单台设备的损耗改善,也会在群体效应下带来可观的节能效果。新型叠片工艺在降低空载损耗中的作用机制,为变压器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为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电力设备制造产业的技术升级提供了坚实的工艺基础。

三、新型叠片工艺对变压器能效提升的综合效果评估

新型铁芯叠片工艺在油浸式变压器中的应用,使得能效提升不仅体现在理论层面,也在实际运行指标上得到了验证。通过对比传统工艺与新型工艺制造的样机数据可以发现,空载损耗明显下降,且铁芯磁通分布更加均匀,磁路饱和程度得以有效缓解。这种改善使得铁芯在低磁通密度区与高磁通密度区之间的能量利用率更为均衡,磁滞回线面积缩小,磁能转换效率得到提升。空载电流下降表明磁场泄漏和局部损耗的减少,运行过程中的电磁稳定性增强。这些效果叠加后,使得单台设备的能效水平达到了更高标准,为变压器的长期运行提供了可靠保障。

在系统运行层面,新型叠片工艺的应用改善了设备整体的热平衡状态。由于空载损耗显著降低,铁芯的温升得到控制,内部绝缘油的热老化速度减缓,从而延长了绝缘系统的使用寿命。热管理水平的提升不仅增强了设备的安全性,也间接降低了维护和更换成本。对于大容量电网而言,成百上千台变压器的损耗减少所积累的节能效果极为可观,这一节能潜力对于实现电网绿色运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更为关键的是,铁芯损耗的降低减少了不必要的能量浪费,使电能在传输和转换环节的效率提升,保障了电力资源的高效利用。这种由新工艺带来的节能优势,不仅符合节能减排的战略要求,也为制造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供了技术优势。

在综合评估中,新型叠片工艺对变压器能效的提升可以从技术、经济与环境三方面体现。在技术层面,优化后的磁路设计与叠片结构有效降低了空载损耗,保证了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在经济层面,运行损耗的降低转化为电能节省与维护成本的减少,提高了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经济性;在环境层面,能效水平的提升直接减少了能源消耗与碳排放,为构建清洁能源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撑。这种多重效益的叠加,使新型叠片工艺成为推动电力设备向高效节能方向发展的重要突破点。通过对实际运行效果的评估,可以确认该工艺不仅是降低空载损耗的有效手段,更是提升变压器整体能效与推动电力产业升级的关键技术路径。

结语:

新型铁芯叠片工艺在油浸式变压器中的应用,有效改善了磁通分布不均、局部损耗过高等传统工艺难以克服的问题,显著降低了空载损耗。该工艺通过优化搭接方式、减少涡流效应和提高磁路均匀性,不仅提升了单台设备的运行效率,也在群体效应下为电网的节能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持。能效提升带来的经济与环境效益,进一步凸显了新型叠片工艺在变压器制造与推广中的价值,为推动电力装备绿色化与高效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建国. 油浸式变压器铁芯损耗特性研究[J]. 电力系统技术, 2019,43(12): 3890-3896.

[2] 刘志强. 新型铁芯叠片工艺对变压器性能的影响[J]. 高电压技术,2020, 46(5): 1552-1559.

[3] 陈晓东. 变压器空载损耗机理与降低措施[J]. 电气工程学报, 2018, 13(7): 4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