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构建和谐互动:幼儿园区域联动自主游戏的环境创设与指导策略

作者

王梦舒

苏州市吴中区溪秀实验幼儿园

引言

区域联动的游戏模式打破传统区域活动的界限,为幼儿给出愈加开放及丰富的游戏空间,自主游戏是幼儿学习及发展的基本活动形式。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支持幼儿自主游戏及学习,《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要珍视游戏及生活的独特价值。区域之间缺乏联系、资源利用不充分、幼儿游戏深度不够等问题存在于当前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成为现实。借助打通不同区域的界限,推进资源共享及幼儿互动,得以有效提高游戏质量,区域联动自主游戏达成此效果。探寻区域联动自主游戏的环境创设原则及教师指导策略,本研究扎根于幼儿园教育实践,旨在确立支持幼儿自主探寻、深度学习的游戏环境,推进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充分和谐发展,为学前教育质量提高给出理论支撑及实践指导。

一、区域联动游戏环境的创设原则与方法

(一)开放性空间布局与弹性区域设计

借助合理的空间规划打破区域之间的物理隔离,创造流动及互通的游戏环境,开放性的空间布局是达成区域联动的物质基础。幼儿得以按照游戏需要调整空间大小及形状,弹性区域边界的设计采取可移动的矮柜、屏风、地垫等材料。宽敞的过道及多个出入口便于幼儿在不同区域间自由穿梭,通道设计注重区域之间的连接性。阁楼、平台、地面等多层次空间增加游戏的趣味性,高低错落的空间层次符合不同年龄幼儿的活动需求。保证安静的阅读区与活跃的建构区保持适当距离,同时又得以借助视线及声音产生联系,动静分区的原则达成此效果。落地窗、天窗的设计让室内外环境相互渗透,自然采光及通风的考虑让每个区域都有良好的物理环境。不同区域借助色彩呼应形成整体感,色彩及材质的运用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

(二)多元化材料投放与资源共享机制

调动幼儿的创造力及想象力,多元化的材料投放及灵活的共享机制得以达成此目标,材料是幼儿游戏的关键载体。积木、纸箱、布料、自然材料等得以在不同区域发挥不同作用,低结构材料的大量投放为幼儿给出无限的创造可能。图片标签让小班幼儿也得以独立取放材料,材料的分类存放及标识系统协助幼儿养成整理习惯。幼儿得以按照游戏需要将材料运送到需要的地方,流动材料车的设置方便材料在区域间的调配使用。医院、餐厅、商店等主题包含相关的服装、道具及标识,主题材料包的准备支持幼儿展开深度游戏。瓶罐、纸盒、布头等材料经过改造成为游戏资源,废旧材料的创意利用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收集生活中的各类材料丰富游戏资源库,家园共建的材料补充机制发动家长参与。

二、教师在区域联动游戏中的指导策略

(一)观察记录基础上的适时介入与支持

科学的观察记录为适时介入给出依据,教师的观察是了解幼儿游戏状态及发展水平的关键途径。充分掌握游戏进程,观察点的选择既要有固定位置的定点观察,又要有巡回走动的动态观察。客观记录幼儿表现,观察记录表的设计涵盖游戏主题、参与人员、游戏过程、语言交流、问题解决等要素。为后续分析及分享给出素材,影像记录的运用借助照片、视频等方式保存游戏精彩瞬间。当幼儿遇到安全问题、激烈冲突、游戏停滞时才展开必要介入,介入时机的把握遵循最小干预原则。按照幼儿需要灵活运用,支持策略的选择涵盖材料支持、情感支持、认知支持等多种方式。借助自己的游戏行为给予幼儿间接引导,平行游戏的示范让教师以游戏者身份参与。推进游戏向更深层次发展,问题引导的方式借助开放性提问调动幼儿思考。

(二)游戏后的分享交流与经验提高

教师的组织及引导尤为关键,游戏后的分享交流是幼儿反思游戏经验、提高游戏水平的关键环节。按照游戏内容及幼儿特点选择合适方式,分享形式的多样化涵盖全班分享、小组分享、个别交流等。借助"今天你玩了什么""遇到什么困难""是怎么解决的"等问题引发讨论,话题引导的技巧达成此目标。建构作品、绘画作品、表演作品等都得以成为分享内容,作品展示的机会让幼儿展示游戏成果。如合作方法、问题解决策略、创意表达等,经验梳理的过程协助幼儿提炼游戏中的关键经验。优秀经验得到传播及推广,同伴学习的推进借助分享让幼儿相互学习。培养计划性及目的性,游戏计划的制定引导幼儿思考下次游戏的内容及方法。借助游戏故事、学习档案等形式记录幼儿的游戏历程及发展变化,成长记录的确立达成此目标。

三、区域联动游戏的评价体系与优化机制

(一)多维度游戏质量评价指标确立

需要从多个维度确立评价指标,科学的评价体系是提高区域联动游戏质量的关键保障。评估游戏的儿童本位程度,游戏自主性评价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选择、自主决定、自主管理等表现。社会性发展评价考察幼儿在游戏中的交往水平、合作水平、规则意识等社会性技能的发展。重点关注幼儿的想象力、革新思维、问题解决等高阶水平的体现,创造性表现评价涵盖这些内容。借助观察幼儿的表情、动作、语言等了解其在游戏中的情绪状态及满足感,情感体验评价达成此目标。判断游戏的质量及价值,游戏深度评价分析游戏的持续时间、复杂程度、挑战水平等。评估环境创设的适宜性及有效性,环境利用评价考察幼儿对环境及材料的使用情况。保证评价体系得以反映不同幼儿的发展特点及进步情况,个体差异关注达成此目标。

(二)依靠评价反馈的游戏环境持续优化

需要确立完善的反馈及优化机制,评价结果的运用是改良游戏环境及提高游戏质量的关键。发现游戏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及个性需求,数据分析借助对评价数据的统计及分析。提升环境的适宜性,环境调整按照评价结果对空间布局、材料投放、区域设置等展开优化调整。分享经验、探讨对策,教研活动的展开组织教师围绕评价发现的问题展开研讨。获得家长的理解及支持,家长参与借助家长开放日、游戏观摩等活动让家长了解游戏价值。培养主人翁意识,幼儿参与评价让大班幼儿参与游戏环境的评价及改良。

结语

有效推进幼儿的充分发展,区域联动自主游戏为幼儿创造开放、自由、富有挑战的游戏环境。游戏的物质基础由科学的环境创设给出,游戏的质量及深度由适宜的教师指导保障,游戏的持续优化由完善的评价体系推进。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价值,让幼儿在自主探寻中学习,在社会交往中成长,在创造表现中发展,实践表明区域联动的游戏模式得以达成这些目标。区域联动游戏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幼儿园的资源配置、管理制度等提出更高要求成为现实。继续深化研究,完善理论体系,强化教师培训,优化资源配置,让每个幼儿都得以在高质量的游戏中快乐成长,为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这是未来应该做的。

参考文献

[1] 张丽华,陈晓明.幼儿园区域联动游戏的环境创设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23,33(06):45-52

[2] 王晓燕,李明亮.教师在幼儿自主游戏中的观察与指导策略[J].幼儿教育,2022,41(09):68-75

[3] 刘芳芳,赵建国.依靠儿童视角的幼儿园游戏环境优化[J].教育导刊,2021,40(11):82-89

[4] 陈志强,杨晓红.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的适宜性研究[J].学前教育,2024,43(03):56-63

[5] 周雨,林青松.多维评价体系在幼儿游戏中的运用探寻[J].早期教育,2020,39(12):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