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水产养殖自动化投喂技术研究及其经济效益性

作者

荣蓉

沈阳市益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辽宁沈阳 110000

一、自动化投喂技术的分类

(一)基于传感器的投喂系统

基于传感器的投喂系统是现阶段应用较为普遍的自动化投喂技术。该系统主要借助在养殖水体中安装多种传感器,实时采集养殖环境和鱼类生理状况参数,以为精准投喂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持。

常见的传感器有溶解氧传感器、温度传感器、pH 值传感器、氨氮传感器、亚硝酸盐传感器以及鱼体超声波传感器等。溶解氧传感器主要监测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溶解氧是影响鱼类生存与摄食的关键要素之一,若溶解氧含量过低,鱼类摄食的积极性便会会被约束,此时溶解氧传感器可依据预设好的阈值自动减少投喂数量。温度传感器主要测量水体温度,不同鱼类在不同水温情形下摄食需求存在差别,温度传感器可根据水温的变化对投喂策略进行调整。pH 值传感器、氨氮传感器、亚硝酸盐传感器主要用于监测水体酸碱度及有害物质含量,当这些指标超出设定范围时,系统会立即发出警报并对投喂量作出调整。鱼体超声波传感器可借助发射和接收超声波信号,测量鱼类诸如体长、体重等生理参数,进而更精准地估计鱼类的摄食需求[1]。

(二)基于图像识别的投喂系统

基于图像识别的投喂系统借助计算机视觉技术和图像识别算法,对养殖水体中鱼类摄食行为、生长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分析。

该系统主要由摄像头、图像采集卡、计算机以及图像识别软件等部分组成。摄像头安装于养殖水体上方或者特定的点位,可实时采集鱼群的活动画面。图像采集卡将摄像头采集的模拟图像信号转换成为数字信号,并传送给计算机端。计算机内的图像识别软件利用先进的算法去处理、分析采集的图像,识别出鱼类数量、大小以及摄食行为等相关信息。

图像识别软件大多采用深度学习算法,如卷积神经网络(CNN),并利用大量鱼类图像数据进行精准识别。借助对鱼类摄食行为的剖析,如鱼类聚集程度、抢食活动激烈程度等,系统可判断鱼类的饥饿程度与摄食需求。当探测到鱼类摄食呈现活跃状态时,系统会扩充投喂量;当鱼类摄食开始平稳或者停止摄食时,系统会停止投喂,从而有效提高了饲料的利用效率。

(三)智能决策投喂系统

智能决策投喂系统是一种汇聚多种先进技术的体系,如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的技术,能根据养殖环境和鱼类生长的实时数据,自主产出最优投喂策略的高度智能化的自动投喂技术。

该系统凭借物联网技术,将分布于养殖水体中的多种传感器、摄像头以及投喂设备等串联成一个智能网络,从而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及共享。大数据分析技术针对采集到的海量数据进行存储、处理以及分析,探索数据背后的规律与趋势。人工智能技术中的机器学习算法则根据大数据分析得出的结果,实时评估鱼类的摄食需求、生长状态、健康状态等,并生成对应的投喂方案。

二、水产养殖自动化投喂技术的经济获利分析

(一)降低人工成本

在传统水产养殖模式中,人工投喂劳动密集,需投入大批人力。随着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人工投喂引发的成本压力日益凸显。

实施自动化投喂技术后,可以明显减少对人工投喂的依赖程度。自动化投喂设备可依照预先设定的程序和参数,自动完成饲料投喂工作,无须养殖人员反复操作,不仅大幅降低了人工成本,还提升了投喂工作效率与效果。结合相关案例统计,在部分采用自动化投喂技术的养殖场中,人工投喂所需的劳动力数量可减少 50%-80% 。原本需要 10 名养殖人员进行投喂工作的养殖场,采用自动化投喂技术后,仅需 2-5 名养殖人员便可顺利

完成。

(二)提高饲料利用率

传统人工投喂的方式因难以精准掌握投喂量,较易引起饲料浪费,造成饲料利用率普遍偏低。而自动化投喂技术凭借实时监测养殖环境参数和鱼类的摄食行为,可以根据鱼类实际需求实现精准投喂,大幅提高饲料的利用水平。

采用传感器的投喂系统可以依据水体中溶解氧、温度、pH 值等参数以及鱼的生理情形,自动改变投喂饲料数量。若水体环境不利于鱼类进食时,系统会减少投喂量,防止饲料因无法及时被鱼儿摄食而出现浪费[2]。基于图像识别的投喂系统可凭借实时监测鱼类摄食行为,精准判别鱼类的饥饿程度。若鱼类摄食活跃则提升投喂量,若摄食趋于平稳则停止投喂,以此最大程度降低饲料的无谓消耗。智能决策投喂系统更是全面考量了多种因素,依靠大数据分析及智能算法,推出最优的投喂计划,进一步提高了饲料的利用效率。

(三)增加养殖产量

自动化投喂技术凭借精准投喂,为鱼类提供了更舒适的生长环境,有利于推动鱼类健康成长,从而提高养殖产量。

精确的投喂策略可保证鱼类在不同生长阶段都能获取充足的营养。在幼鱼阶段,鉴于其生长速度快、对营养要求高的特点,自动化投喂系统可提升投喂频次与投喂量。在成鱼生长阶段,根据鱼类的生长速度与摄食习惯,合理调整投喂策略,保障鱼类体重持续增长。通过精准投喂,鱼类生长速度均达到平均水平,个体差异量减小,整体养殖产量实现大幅增长。此外,自动化投喂技术还可借助优化养殖环境,间接推动鱼类成长且提升产量。

(四)减少环境污染

传统人工投喂方式产生的饲料浪费,是水产养殖中水体污染的主要根源之一。过多残饵于水体当中分解,消耗掉水体中大量的溶解氧,产生诸如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使水体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自动化投喂技术凭借精准管控投喂量、时间和频率,从源头上降低残饵生成量。其所搭载的传感器可实时监测水体溶解氧、鱼类生长阶段等数据,结合算法动态调整投喂方案,保障饲料投放与鱼类摄食需求精准相符。残饵量大幅减少后,水体里有害物质的生成量明显降低,溶氧水平愈发稳定,富营养化风险急剧下降,既稳固了养殖生态,也为鱼类创造了更良好的生长环境,实现了生态与效益的双赢局面。

结束语

水产养殖作为全球关键的食物生产范畴,在满足人类对优质蛋白质的需求方面起到核心作用。伴随人口的增长以及人们生活水准的提高,对水产品的需求不断攀高,推进水产养殖业规模化与集约化的发展步伐。自动化投喂技术不仅可有效降低人工所需成本,加大饲料利用率,降低饲料的无谓消耗和环境污染,还能推动鱼类实现健康生长,提高养殖产出量,增加水产养殖的经济和生态方面效益。开展关于水产养殖自动化投喂技术及其经济效益性的研究,有利于带动水产养殖业的转型升级,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姚毅,程春明,周艳兵,付佳威,刘长斌,蓝岚,赵燕,杨宗英,曾柳根.基于视觉识别技术的锦鲤自动化投喂养殖设备单元设计与实现[J].江西农业,2024(4):190-192.

[2]许方杰.水产养殖精准投喂技术的研究进展[J].养殖与饲料,2024,23(1 2):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