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风建设与学生发展: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与实践路径
张莹
抚州医药学院
一、引言
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背景下,“立德树人”成为教育根本任务,学风建设作为人才培养核心环节,重要性愈发凸显。优良学风能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环境和保障,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当前,高校学风建设存在部分学生学习态度功利化,过于追求分数和绩点,忽视知识积累与能力提升;学校教育管理缺乏系统性,社会不良风气存在,学风建设方法滞后[1]。学风建设顶层设计缺失,学风建设联动机制缺位,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缺乏[2]。一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学习缺乏规划和目标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学生个人发展,也制约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高。
学风建设是包含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术诚信、学习氛围等多维度的育人体系,不仅涉及学生学习行为,还包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学生发展指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提升,如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价值观塑造、等方面的全面成长,辅导员角色定位基于其九大职责,在学风建设与学生发展过程中承担相应功能与身份。本研究从学风建设与学生发展的辩证关系切入,分析辅导员角色多重性,进而提出可操作的实践路径。
二、学风建设与学生发展的内在关联
优良学风能为学生知识习得提供保障,良好的学习秩序和氛围可规范学生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率,助其更好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学风氛围能促进学生能力养成,在积极氛围中,学生可相互交流、启发,激发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培养合作与解决问题能力。此外,学术道德作为学风建设重要内容,能塑造学生价值观,通过加强学术诚信教育,强化学生诚信意识,为其今后职业发展奠定良好伦理基础。
学生的自主发展需求能推动学风升级,当学生有明确学习目标和发展方向后,会从被动接受学习要求转为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这种主动性能带动整个班级和学校学习氛围,使学风建设更具活力。学生群体的差异性需求会倒逼学风建设向精细化发展,不同学生在学习基础、能力、兴趣等方面存在差异,对学习支持需求不同,这要求学风建设更注重个性化,为不同学生提供针对性服务和指导。
学风建设与学生发展统一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高校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二者都是实现这一任务的重要途径。辅导员作为连接二者的核心纽带,能将其有机结合,形成协同育人合力。
三、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辅导员要作为思想引领者,引导学生树立 “为学先为人” 理念,将学术诚信、家国情怀等融入学生学习目标。针对部分学生功利化学习、“躺平” 心态等问题,开展深入的价值观教育和理想信念引导,助其树立正确学习观和人生观。
同时,辅导员也是制度执行者与创新者,既要严格落实学校学风管理制度,如考勤、考试纪律等,保障基本学习秩序;又要结合学生发展需求,创新学风建设规则和方法,例如建立弹性学习评价机制,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完善学术不端预防机制,加强学术道德教育。
四、辅导员的实践路径
辅导员应构建全链条学风培育机制,在认知层面,开展 “学风主题教育月” 活动,通过学术不端案例分析、优秀毕业生学习经验分享等形式,强化学生对优良学风的思想认同。在行为层面,推行 “学习契约制”,让学生自主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辅导员定期跟踪督导;实施 “朋辈一对一帮扶”,安排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共同进步。在评价层面,将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参与学术活动等纳入评价范围,不仅关注学习成绩,更注重全面发展,将学风表现与评奖评优、生涯规划挂钩,引导学生重视学风建设。以建立健全“内生动力”机制、自我约束机制、协同育人机制、榜样激励机制、环境优化机制、持续改进机制六个方面的工作机制为目标,不断优化高校学风建设的实践路径[3]。
丰富一站式社区智慧平台建设,开展丰富的文体活动[4]。创新线上线下融合载体同样重要,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建立宿舍学习日志,记录学生学习情况和心得体会,促进宿舍成员相互学习和监督,激发学习兴趣和学术热情。线上利用辅导员工作平台整合各类学习资料和视频课程,方便学生随时查阅学习。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要明白搞好宣传思想工作对形成优良学风、实现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意义[5]。结合学生特性教育引导,加强学风建设;增加专项知识储备,培育专业化素养。增加专项知识储备,培育专业化素养[6]。
完善长效的保障机制必不可少,建立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定期沟通机制,高校要注重培养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活力四射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7]。如每月召开学风分析会,共享学生学习状态数据,共同探讨解决学风建设问题。将学风建设纳入辅导员绩效考核体系,明确工作权重和激励措施,激发其开展学风建设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校学风提升。
五、结论
学风建设与学生发展是相互促进的,优良学风能为学生发展提供保障,学生发展又能推动学风建设不断完善。辅导员在二者协同推进中扮演思想引领者、制度执行者与创新者、学习指导者与服务者、氛围营造者、协同协调者等多重角色。有效的实践路径需兼顾制度约束与人文关怀,通过构建学风培育机制、创新线上线下融合载体,推动二者协同共进。
参考文献
[1]仝友鹏. 新形势下高校学风建设机制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06):41-43.
[2]张喜盈. “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优良学风建设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22(21):225-227.
[3]王方国. 学生发展理论视域下高校学风建设的要素构件与路径策略[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4(02):99-102+128.
[4]王梦醒. 学风建设和办学条件对高职学生教育质量的影响研究[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24,40(04):58-64.
[5]吕开东,张彬.高校学风建设与校园文化融合发展研究[M].光明日报出版社:201803:237.
[6]吕楠,王丽红,王蕊.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学风建设素质能力提升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16):63-64+85.
[7]于贵军,徐艳. 关于高职学生“学风”现状的调研及对策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20,(01):38-39.